東北網7月4日訊(記者 王春穎)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西城社區文化活動站黨支部書記邱淑華,是一位在社區義務工作了四十年的老人,今年已經73歲了。雖然已是遲暮之年,可她卻始終能夠以自己的赤誠之心踐行著愛黨為民的宗旨。用她自己的話說,自己就是一株飽經滄桑的大漠胡楊,沐浴著黨的陽光雨露,把根深植在基層工作的土壤,讓文化活動的馥郁花香飄滿社區。
邱淑華准備演出道具。
夕陽布德澤 花甲勇擔當
從1976年開始,邱淑華就在社區義務工作。多年來,她先後被評為全省優秀社區志願者、全省道德模范、大慶市“百面紅旗”、大慶市優秀共產黨員等等。四十年的斗轉星移,歲月改變了她的容顏,卻沒有改變她那顆對黨忠誠的心,沒有改變她為民服務的情懷。
2006年,63歲的邱淑華實現了多年的夙願,成為了一名中共黨員,擔任西城社區文化活動站黨支部書記。雖然已經走入了人生的秋天,但是她工作勁頭堪比年輕人。上任之初,她根據西城社區多民族聚居、下崗職工多、貧困人口多、文化活動少的實際情況,下決心點燃了“三把火”:第一把火是帶領骨乾分子“打樣兒”,團結和發動一批黨性強、素質好、威信高、有文藝專長的老黨員和群眾骨乾,帶頭開展組織生活,先把支部建設轟轟烈烈地搞起來;第二把火是加強文化活動站基礎建設,通過反復協調爭取,文化活動站擁有了360平方米的室內活動場所和上千平方米的室外活動場地,以及各種樂器、音響、道具、服裝;第三把火是發揮輻射作用,滾雪球似的發展文藝團體。場所有了,設備全了,邱淑華和支部成員一起,開始發展壯大社區文化活動團體,組建了興華藝術團、鴻運太極健身隊、秧歌街舞協會等17個文化活動團體,建立了圖書閱覽室、文藝演出排練廳、法律服務站、志願者服務隊,把各項文藝活動和便民服務紅紅火火地開展了起來。
聚沙終成塔 為霞尚滿天
然年近古稀,身體也大不如前,但是邱淑華奉獻精神不減,工作熱情如一,憑著自己的一腔熱情和拼搏精神,把黨的工作的觸角延伸到了社區最末梢,把黨的聲音和黨的關懷傳播給了廣大社區居民,讓社區文化活動的陽光照亮了每一個角落。
在邱淑華看來,抓文化或活動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寓教於樂,讓群眾聽黨的話、跟黨走。多年來,她帶領黨支部一班人,發揮群眾文藝骨乾作用,圍繞振興經濟、民族和睦、社會進步,創編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激發各族群眾的創造力,奏響了團結奮進的交響曲。她先後創編了好來寶《“三縣”建設奔小康、杜爾伯特創輝煌》《富民強縣奔小康》和快板《“三縣”建設就是好》等文藝節目22個,把黨的富民政策、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融入到文藝節目中,積極弘揚正氣、傳播正能量。為了讓社區文化活動起到增進民族團結、促進鄰裡和睦的目的,她發揮少數民族群眾能歌善舞的特長,組織了38名蒙古族文藝骨乾,專門編排少數民族文藝曲目50多個,創編蒙古族歌舞等民族特色作品8個,平均每年組織民族特色專場演出8場以上。她堅持群眾文化建設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經常組織社區黨員群眾深入到縣裡的工業園區、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公益民生項目建設現場體驗生活,以全縣經濟發展的實績激發群眾創作演出的熱情,鼓勵文藝骨乾結合自身感受編創文藝節目,提振乾部群眾乾事創業的士氣。
別看邱淑華年齡大,卻能夠緊跟形勢,一刻也不放松學習。她堅持定期組織在文化站參加活動的黨員群眾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時勢政治、學習縣委縣政府要求部署,並且學完後還組織大家考試,讓黨員真正記住、真正往心裡去。近年來,她結合中央精神和縣委部署,先後組織文藝骨乾創作了《法制社會興大業》《廉政宣傳遍草原》《社會公德人人講》等文藝節目,編排和諧社會建設專場節目14個,累計深入社區、學校、企業、敬老院開展專場演出40多場次,受到廣大群眾熱烈歡迎。
黃昏有大愛 暮年猶奉獻
文化活動站成立以來,邱淑華每天早來晚走,中午也很少回家,一個燒餅就是一頓飯。近些年,她患上了心髒病、糖尿病、腦梗塞,但依然以站為家。社區居民望著她忙碌的身影,既感動又心疼。孩子不在身邊,收入不多,生活也不富裕,但在社區文化建設上,邱淑華幾乎傾盡所有。文化站缺少辦公用品,她就從家搬;大慶市委獎勵給她的1萬元全用在了購買文化設施上;她的每月工資和積蓄,絕大部分也都用在了文化站建設、文藝演出、社區環境美化和幫助困難群眾上。
據周圍人介紹,邱淑華有個記事本,社區貧困戶、殘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的困難她都記在上面,隨時隨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老黨員賈玉敏和老伴春節期間病倒了,沒人照料,她就連續多天跑去照顧,幫助買藥、辦年貨;社區居民王鳳玉的愛人殘疾,生活困難,她就扶持他們辦起了早餐店,幫他們脫貧致富;她關心留守兒童的生活,每年拿出600元資助3名留守兒童學習,組織他們排練節目、慰問軍烈屬、探望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教育孩子們自強自立、正直做人。
在服務群眾方面,邱淑華一刻沒有松勁兒,組織230名黨員群眾成立了志願者服務隊,開展以扶困助殘、衛生保健、文化惠民為主要內容的“俏夕陽”黨員志願服務活動,對社區100多名重點對象進行幫扶救助,每年還集中安排10多次大走訪,讓社區弱勢群眾時刻感受著黨組織的溫暖和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