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鄉村巾幗』村支書姜馳:一定帶領大家從窮窩棚走向致富路
2016-07-05 16:04:51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春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5日訊(記者 王春穎)61歲的姜馳,是佳木斯富錦市硯山鎮福祥村的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自2000年以來,在村支部書記任上一乾就是16年,與全村黨員一道,帶領福祥村走向一個又一個高點。她說:“我一定要帶領大家從窮窩棚走向致富路,讓福祥村徹底改變落後面貌”。

姜馳工作照。資料片

  支部擰成一股繩治村正風

  以前的福祥村土地承包關系亂、財經管理亂、村民心理亂,全村打麻將、偷雞摸狗成風,黨員先鋒意識淡化,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軟弱渙散村。

  在2000年3月的換屆選舉中,當時45歲姜馳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上任後,她挨家挨戶找黨員談話,為支部找回凝聚力,黨員的精氣神回來了。姜馳帶領支部一班人啃起清理陳欠的“硬骨頭”,因為工作較真,她遭到賴賬不還的村民的惡意報復,即使渾身是傷,她仍然義無反顧堅持工作。憑著一股韌勁,她贏得了全村黨員群眾的一致支持擁護,不僅扭轉了村風民風,也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不到兩年時間裡,她為村集體收回87萬元陳欠款。

姜馳聽取村民意見。資料片

  黨員在致富中打頭陣同奔小康

  清繳陳欠工作結束後,姜馳立刻把思路轉移到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上來。她察覺甜菜種植是能致富的好項目,於是她把自家9.6畝口糧田拿出來作為育苗基地,動員黨員試種甜菜,當年就喜獲豐收,激活了群眾熱情。到2011年,福祥村共發展甜菜面積2000畝,使得福祥村成了名符其實的甜菜種植專業村。經過幾年發展,種植經濟作物逐漸得到群眾的認可,僅此一項農民人均收入就增加了3000元。

  隨著市場變化,姜馳與黨員研究並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後,決定從調整種植結構入手,實行“以稻治澇”,來改善福祥村土地低窪、貧瘠的現狀。她帶領村民將全村低產旱田改成水田,目前全村已經發展水田11500餘畝。2014年春,在她的帶領下,福祥村建設了68棟現代化水稻育苗大棚基地,100噸水稻催芽車間,滿足了全村水稻種植戶和周邊農戶育苗、催芽需求。

  姜馳始終將村支部的服務主線定位在帶民致富上,2009年在全鎮率先建成了總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520平方米庫房的“福祥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2015年起,福祥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與富錦市象嶼集團合作,按照“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開展經營。由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土地統一流轉合同,由合作社與象嶼集團簽訂協議。2016年簽訂了11500畝水田合作協議。村企合作的新模式,在確保農民增收受益的同時,還增強了村民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黨員分包聯戶扶貧助困

  情為民所牽,心為民所掛,每個村民的冷暖姜馳都記在心裡,福祥村不管誰家有困難第一個就會想起她,不管誰家有困難,黨員都是第一個到場。

  為了幫助村民,她一次次從家裡往外拿錢。誰家缺種子化肥,她去商店擔保賒欠,村民到秋還不上,她去還;誰家種地、割地缺少勞力,她挽起袖子就去幫忙;她家的機器長年放在院裡,誰家想用,連招呼都不用打。在她這樣敢拼敢乾肯奉獻的精神引導下,近年來全村黨員共為村民解決各類問題幾百件,解決生產資金100餘萬元,為13名大學生擔保貸款16萬元,為貧困戶捐款近2萬元,用行動彰顯了優秀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在她的引領下,福祥村黨支部率先實行了“領辦代辦”服務機制,村黨員乾部主動幫助群眾領辦代辦證照審批、惠農補貼、繳費貸款等事務,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黨群連心築夢鄉村

  以前的福祥村村民吃水都是各家各戶的淺井水,水質不好,水鏽大、口感差。為實現村民像城裡人那樣吃上清潔自來水的夢想,2008年在市鎮兩級的幫助下,先後從省扶貧辦、市改水辦協調了26萬元,村民每戶均攤300元,鋪設了自來水管道,從此,村民喝上了乾淨、放心的自來水。

  為了方便村民出行,在她的積極爭取下,利用四年時間,將村內的道路全部硬化,形成了五橫三縱的格局。為保證群眾夜間出行安全,她組織籌集資金安裝太陽能路燈。

  為了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讓村民有一個健身、娛樂的場所,她籌集60萬元資金,建成一座300平米集辦公、學習、休閑於一體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內設辦公室、圖書室、農民活動室等,配備各種報刊、雜志200餘種,以及農業科技等圖書5000餘冊;修建2600平方米廣場,安裝了體育設施。在她的帶領下,福祥村組建了一個60多人的健身隊,利用農閑時間排練、表演健身操和大秧歌,用激情的嗩吶吹出了福祥人的豪爽,用威風的鑼鼓敲出了福祥人的氣魄。

責任編輯:姜繼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