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7月12日訊 建築工地從業人員實行實名登記制度、工地管理引入物業『管家』……近年來,哈爾濱市加大『平安工地』建設力度,對各建設單位工地實行物業化管理,不僅提昇了作業人員的辦公環境,還使工程建設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並有效抑制了揚塵污染。截至目前,哈市已經有近百個工地實行物業化管理。據悉,今年哈爾濱市將進一步推進『平安工地』建設,確保工程建設安全事故率平穩下降。
物業化管理打造『綠色』工地
10日,記者在位於道裡區的紅星·美凱龍項目施工現場看到,這裡沒有像傳統工地那樣塵土飛揚,而是十分整潔。進入工地的每個工人都隨身攜帶著一張卡,這張卡就是工地的通行證。『每天幾點進入工地,幾點離開工地,在哪個區域工作,除了視頻監控外,通過刷卡,都會留下記錄。此舉既方便工人的調配和管理,也便於合理安排工期。』紅星·美凱龍項目部總經理劉合斌告訴記者,每個工人進入工地,還要佩戴不同顏色的安全帽,黃色是施工人員,藍色是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紅色是管理人員。這樣一來,整個工地的施工情況一目了然。記者注意到,工人的生活區統一配建了洗澡間和洗漱區。劉合斌說,通過引入物業公司的專業管理,不僅使工地井然有序,還可以使建設單位集中精力用於工程建設上。『為了保障作業人員食品安全,工地食堂或是小賣部都辦理了工商登記手續,會定期接受相關部門的檢查,解決了食品安全問題。』現場一位物業管理人員告訴記者。
除最重要的安全外,抑制揚塵污染也是工地管理的重要環節。環顧整個工地,記者注意到,每個區域都有專人負責清掃和保潔,垃圾清運也有專人負責,日產日清。物料區內堆放的物料上都覆蓋了綠網。同時,工地上還停放著一輛灑水車,一旦有土方作業時,灑水車會一直噴水抑塵。據介紹,即使沒有土方作業,灑水車每天也會定時作業,減少揚塵污染。『建築工地通過引入物業化的專業管理,不但環境得到了改善,也為從業人員創造了安全的生活工作空間,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哈爾濱市建設安全監督站站長關志剛告訴記者,今後哈市還會選定一些大型的建築工地,逐步推行這種專業管理模式,使更多工地成為綠色文明工地。
營造安全氛圍提昇施工形象
一句句安全生產溫馨提示,一塊塊危險源告知牌,一幅幅操作規程警示牌……走進施工工地,在施工現場圍擋、生活區等部位,記者看到施工企業通過彩繪噴圖、懸掛條幅和標語等方式,開展以法律知識、安全常識、警示信息為主要內容的創安宣傳,提高了施工作業人員的法律及安全防范意識。
『在「平安工地」建設中,哈市把宣傳發動工作放在了首位。做到全員動員、全員知曉、全員參與。』關志剛告訴記者,他們通過開展『安全生產警示日』宣誓、簽名活動,制作了安全漫畫宣傳牌,營造了『人人講安全、人人懂安全』的生產氛圍。
為進一步推動『平安工地』創建,哈市通過舉辦學習班、研討班、培訓班等形式,對安全監管人員、項目負責人、專職安全員、特種作業人員等進行有針對性地培訓和考核,逐步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越,哈市還開展崗前培訓,特別是農民工的安全知識培訓教育,使他們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通過培訓使他們掌握了安全生產常識,提高了安全操作技能,明白了什麼該做,什麼不能做,應該做什麼的道理。』關志剛介紹,宣傳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使各參建單位在思想上取得了統一,認識上得到了提高,全體參建人員對抓好安全生產的重大意義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對『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豐富內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做到了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健全體系推進『平安工地』創建
為了加速推進『平安工地』創建,哈市將加大巡查監管力度,確保工程建設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事故率平穩下降。
『今年哈市將進一步健全建築工地施工安全管理、建築工地施工質量監督管理,通過制定和完善應急救援制度、安全檢查、安全獎懲、安全隱患排查、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相關制度,加強薄弱環節和地區建設工程的質量監管,實施工程質量管理分類指導,提高工程質量和群眾的滿意度。』哈市建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雖然『平安工地』建設能有效控制建設安全事故,但記者走訪中發現,由於個別企業安全生產意識不高,阻礙了哈市『平安工地』的建設步伐。關志剛坦言,各建設工程項目的施工、監理單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他們對安全生產重要性的認識程度不同。部分企業認為『平安工地』創建對企業來說是一件『有名無利』甚至『失利』的工作,對安全生產管理資金投入不足,導致部分企業的現場安全隱患循環出現。為此,哈市將進一步加快落實『平安工地』的標准化建設,實現安全管理規范化。並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要求,做好各項隱患排查,采用『回頭看』方式深入檢查和排查,遏制違法違規現象的發生,確保全市建設工程領域安全狀況持續穩定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