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保衛果實支援前線
2016-07-18 09:16:0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曲曉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解放戰爭時期,黑龍江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保衛勝利果實,積極開展參軍參戰、組織戰勤、保證軍需、擁軍擁屬活動,義不容辭地擔負起支援東北乃至全國解放的重任。

  一、補充兵源參軍參戰

  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前鋒推進至第二松花江南岸,形勢危急。在大敵當前的嚴峻形勢下,黑龍江地區各省市相繼舉行了黨、政、軍機關和群眾性的緊急戰備動員大會,要求全體軍民緊急動員,全力支援前線。同時,發展和健全地方武裝,發展和訓練民兵,以保證源源不斷地補充兵員。

  黑龍江地區的廣大群眾,經過反奸清算斗爭,分配敵偽土地,建立政權和地方武裝等實踐過程,開始懂得,沒有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前線的勝利,就不能得到徹底的翻身解放,勝利的果實就不能得到保障。在各級黨和政府的動員號召下,為了保衛已經得到的勝利果實,積極要求入伍參軍。松江省在珠河縣農工代表大會上建立了一個趙尚志團,半個月內就有1100多人參加;方正縣三天就有700人參軍。各省軍區紛紛抽調精兵強將充實前線主力。黑龍江地區剿匪基本結束後,各省軍區部隊,編成5個師,加入主力部隊。另外,還集中縣、區武裝,經過整訓後,直接補充到各主力部隊。

  據不完全統計,從1946年——1948年,黑龍江地區先後有41萬翻身農民參軍,連同地方武裝『昇級』和『二線兵團』統計在內,共動員約69萬兵員,補充了東北野戰軍,從而有力地保障了東北和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進行。

  二、踴躍支前組織戰勤

  黑龍江廣大人民群眾,在熱烈參軍上前線的同時,還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踴躍地參加戰勤支前活動,並做出巨大貢獻。

  1947年1月至3月,靠近前線的松江省、嫩江省和哈爾濱市首先承擔起為『三下江南』作戰提供戰勤服務的任務。在『三下江南』戰役中,翻身後的農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紛紛要求參加擔架隊上前線,把好車好馬用於戰勤。他們頂著嚴寒,冒著敵人的炮火,勇敢地搶運傷員,輸送軍需物資,有力地保證了前線20萬軍民的食糧、彈藥及5萬頭牲畜草料的供應,並使傷病員能夠迅速、安全地轉運到後方,充分顯示了人民戰爭的巨大力量。

  1948年9月,遼沈戰役打響。合江、黑龍江、松江、嫩江省委分別發出關於加強戰勤、支援前線的指示和決定。嫩江省和黑龍江省還組成支前委員會,緊急動員民工參戰並部署接收傷兵和收容俘虜的准備工作。各省報名參戰的民工更加踴躍。松江省分兩批出動民工1萬多人、擔架2000副、大車1100多輛、馬2687匹。嫩江省出動兩個大車隊、4個擔架隊共8200多名民工,帶大車650輛、馬2600多匹、擔架1000副趕赴遼沈前線。松江、嫩江、黑龍江、合江4省還接收救治傷員1.5萬人,收容俘虜1.7萬人。隨後,黑龍江地區各省又有數萬民工組成擔架隊和大車隊,隨軍進關參加了平津戰役等其他重要的戰斗。

  據不完全統計,解放戰爭中黑龍江地區各省共動員民工130萬人次,出動2.5萬副擔架、3萬輛大車、13萬匹馬。同時,這些戰勤人員經過戰火考驗,提高了階級覺悟,堅定了跟共產黨走的決心,成為後來各項革命和建設工作的帶頭人。

  三、物質保證供應軍需

  解放了的黑龍江地區人民,為了支援前線,在積極參軍參戰的同時,還以最大的力量從經濟上、物質上保證前方軍隊的各種需求。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保障部隊的糧草副食供應是支前的首要任務。為了保證前方子弟兵吃飽穿暖,多打勝仗,黑龍江地區各省翻身的勞苦大眾努力生產,多打糧、多交糧,全力支援前線。『一粒糧食一粒彈,打倒老蔣好吃安心飯。』1947年初,為了保證前方糧食供應,支持『三下江南』戰役,東北局和松江省就在哈南地區向農民緊急購買30萬石糧食。據統計,從1947年秋到1949年春,黑龍江地區各省共征購公糧200多萬噸,保證了前線的軍糧供應。

  保證軍需供應,包括武器彈藥的供應也是非常重要的。為此,黨在哈爾濱、佳木斯、牡丹江、齊齊哈爾各地建立了各類軍工廠,並在條件艱苦和設備簡陋的情況下晝夜奮戰,生產了大批槍支、彈藥,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解放戰爭時期,軍服供應比較緊張。特別是戰爭初期,軍服主要靠從敵人那裡繳獲,補充十分困難。哈爾濱解放後,黑龍江各級黨和政府組織大批婦女參加軍用服裝的加工制作。解放戰爭後期,全市有大小3000多家生產軍需品的工廠,還有3萬多個體手工業者參加軍需品生產。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等城市和許多縣鎮也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組織被服廠女工為部隊加工制作軍衣、軍鞋、軍帽和棉被。

  東北野戰軍打過長江後,這些軍需物品仍然源源不斷地從黑龍江地區各省運輸到前線,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有力的物質支持。

  四、慰問捐款擁軍優屬

  為全面支援前線,保衛新生政權,鞏固我軍勝利成果,黑龍江地區各省各階層人民群眾大力開展擁軍和優屬活動。

  黑龍江、嫩江、松江、合江、牡丹江等省的各界人士不斷掀起捐款、捐物高潮,還組織前線慰問團,帶著捐款、錦旗和大量慰勞品、慰問信到前線慰問。僅1948年春節期間,黑龍江、嫩江、合江三省人民就捐款1億多元,捐贈肥豬4000多頭、肉類24萬斤和米面等大批物品。遼沈戰役勝利後,黑龍江地區各省又捐款5.2億元和大批實物。

  廣大人民群眾想盡辦法,通過各種形式來表達對子弟兵的熱愛和對前線戰士的慰勞,同時開展優待軍屬活動。在『一切為前線』的思想指導下,廣大人民群眾把做好擁戴軍屬的工作,作為支援前線的重要內容。各地為了使軍屬生活愉快,節日裡組織群眾、學生給軍屬送禮品,進行慰問;學生還經常為軍屬抬水、掃院子、打柴、揀糞,使軍屬安心在後方生活並鼓勵親人在前方放心打仗。黑龍江地區有三十餘萬戶軍屬,除地方政府給予扶持外,主要靠當地群眾照顧,在農村,群眾為軍屬代耕土地。在城市主要是通過辦軍屬合作社、軍屬工廠等辦法,安排軍屬就業。

  為了接待和安置在戰爭中傷殘的榮譽軍人,黑龍江地區各省還成立了榮軍管理委員會,建立了一批榮軍學校、榮軍休養所,對所接收的榮軍,根據傷殘情況分別安置,各得其所。

  通過擁軍優屬活動,既使軍屬更加放心送自己的親人去前線保衛勝利果實,也使前方的戰士們無後顧之懮地奮勇殺敵;既為解放戰爭的兵源提供了保障,也為黑龍江地區根據地的建設提供了催化劑和穩定劑。

  總之,解放區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是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可靠保證。作為東北解放區的大後方,黑龍江軍民不畏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為東北的解放乃至全國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