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畫出網上網下同心圓 凝聚群裡群外向心力——2016龍江最牛群主評選部分百強入圍者風采錄
2016-07-19 08:31:29 來源:東北網  作者:董新英 那可 吳利紅 車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歐陽麗娟

   讓龍派旗袍綻放“華”彩

  說起旗袍,總會讓人想到端莊、秀麗、優雅等字眼。旗袍,是一種內外和諧統一的典型傳統舊時時裝。它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近代中國女性的賢淑、典雅、溫柔、性感和清麗。歐陽麗娟就是一位身穿旗袍氣質優雅的女子。她是報名參加此次“2016龍江最牛群主”評選活動的純女性團隊——哈爾濱市旗袍協會微信群的群主,同時也是該協會的會長。哈爾濱市旗袍協會微信群2014年9月30日建立,現有450多名成員。協會打出了“穿中華旗袍,揚冰城風采”的口號。作為旗袍協會會長,歐陽麗娟的性格中更顯細膩和婉約。

歐陽麗娟

  旗袍源於北方修飾美秀出美

  歐陽麗娟1961年生人,她從不避諱說自己的年紀。記者見到歐陽麗娟,是在哈爾濱市道裡區群力一家裝修考究的茶室裡,她一身素色旗袍,泡上一杯陳皮,開始娓娓道來她對旗袍的癡迷和鍾愛。歐陽麗娟一直經營著自己的公司,在商界頗有聲望,是哈爾濱市南崗區人大代表。她說,她有26件頗為講究的旗袍,愛上穿旗袍是從她做服裝生意開始的。她認為旗袍能夠給女性帶領自信和優雅,最初只是二十多名閨蜜一起穿旗袍小范圍內搞活動,建微信群後,人越來越多,通過和南方的旗袍協會接觸,纔萌生了建立哈爾濱旗袍協會的想法。歐陽麗娟說,現在打理旗袍協會這項副業已經強勢壓倒主業,她正在逐步從生意裡脫身。她也慷慨解囊,將自己的旗袍貢獻出來給大家穿。她說,群主和會長這一稱號於她而言,就是一種責任,是給大家服務的。協會的微信群雖然剛剛建立一年多,但是活躍度非常高,因為協會組織了很多的線上線下活動。成員們身著旗袍,或研磨揮毫,或挽袖作畫,或剪枝插花,或焚香烹茶……她們或溫婉、或柔美、或嫵媚,年齡、職業雖各不相同,卻都鍾情於旗袍,喜歡傳統文化。姐妹們都說,通過參加旗袍會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鍛煉了身體,提昇了氣質更增添了自信和對生活、對家庭、對社會的感恩。歐陽麗娟說,通過研究纔知龍江就是旗袍的發源地,將身上的旗袍賦予地域的色彩,打出“龍派旗袍”的標簽,成為協會的更高追求。

  和諧奉獻綻放龍派旗袍魅力

  曾麗華是一年前加入旗袍協會的,是協會T臺秀的指導擔當。她說,歐陽會長每周都會將大家聚在一起,自己為大家找活動場地,進行走秀訓練,她覺得這個集體很溫暖。她說,旗袍協會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集體,在這樣一個有品位、有品質的群體裡覺得非常幸運。徐冉是旗袍協會的一名新兵,她是一名機關單位公務員,剛剛加入旗袍協會兩個月。徐冉對記者說,參加協會20天時間體重減了8斤,腰椎和頸椎疼痛有所緩解,訓練時感覺像是在做輕度的牽引,家人們都說她每天的開心寫在臉上,更優雅自信了。看到歐陽會長為協會的大小事忙得不可開交,她主動承擔了不少工作。

  歐陽麗娟說,協會成立到現在,活動一直不間斷,有活動就有費用,為此她自掏腰包,還利用個人關系到處“化緣”。為了促成姐妹們的上海行和港澳游,她找到贊助企業和免費為大家訂做旗袍的服飾廠。當她們翩若驚鴻的旗袍佳麗亮相上海外灘,引來中外賓客競相圍觀,駐足許久拍照留影不肯離開;在香港維多利亞港,留下了身著龍派旗袍姐妹們綻放的笑臉;在威尼斯人廣場上演了旗袍人走秀的倩影;在珠海漫游一路歡歌笑語……歐陽麗娟說,旗袍是中國國粹、女性國服、國之瑰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近幾年來這股優雅的中國風蔚然復興,漸成世界新潮流,作為龍江人,她希望這個團結的集體能夠為龍派旗袍綻放風采。

  美與公益同行龍派旗袍或成品牌

  歐陽麗娟介紹,從2014年至今,他們開展了一系列大型旗袍展示活動和旗袍文化傳承活動。2014年底,在光陰隧道舉辦哈爾濱市旗袍協會年會。2015年,協會參與了“三八”節民族風·旗袍情——哈爾濱市各族各界婦女“三八”聯誼會演出,還參加了南崗區人大迎中秋慶國慶茶話會演出。2015年底,旗袍協會接待中國旗袍協會會員,在冰雪大世界、索菲亞教堂前,弘揚傳統文化、展示旗袍之美。2016年3月,歐陽麗娟帶領旗袍協會成員應邀到上海展示哈埠旗袍特色美。同月,旗袍協會成員應邀到香港展示哈埠旗袍特色美。2016年“三八”婦女節,歐陽麗娟帶領哈爾濱旗袍協會成員參加“國粹——哈爾濱市各族各界婦女慶三八聯誼會”。

  一年多的時間裡,旗袍協會開展了一系列助老、助殘、助困的愛心幫扶活動和慰問演出。在剛剛過去的母親節,歐陽麗娟和協會成員一起走進哈市一家敬老院,為老人們帶去貼心的日常用品,還表演了精彩的旗袍走秀。歐陽麗娟說,協會成立至今,一直秉承做公益的理念。2015年,協會榮獲愛心中國公益集體獎,歐陽麗娟也榮獲愛心中國公益名星獎。2016年,歐陽麗娟組織400餘名會員積極參加春蕾圓夢活動。2015年11月20日,協會成員參與由哈爾濱市婦聯、市婦女兒童基金會組織的《關愛婦女兒童,慈善與你同行》公開募捐大會,協會成員為孤困兒童捐助愛心款2萬元。

  歐陽麗娟說,傳播美和做公益相得益彰,龍派旗袍有一種地域的美。下一步,她將和協會成員一起探索,在旗袍中加入龍江元素,注冊屬於龍派旗袍的獨有品牌,將旗袍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黑龍江大學法學苑群主王本瑞

  睡在上鋪的“大師兄”

  王本瑞,81屆黑龍江大學法學系學生,也是我省恢復法律系招生以來的首屆學生。王本瑞說大學畢業後,1987年他進入省工商局工作,一乾就是28年,一直到2015年退休。退休後的王本瑞,一下子從職業生涯中解放出來,但在閑來無事的生活中,總覺得缺了點什麼,自己的法學專業、自己的人脈圈子,似乎運用這些資源還可以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於是,王本瑞著手建起了黑龍江大學法學苑的微信群。

左一王本瑞

  重拾往昔,致青春

  初建群的王本瑞,開始細數,81屆有29人,82屆2個班60人,83屆60人,84屆90人……由於當時是副班長,又是同學們的大師兄,還是現任黑大法學院院長胡東的上鋪,雖然畢業30年了,但是以當前的情誼為紐帶,以法律專業為話題,很快大家又都聚到了一起。由於群友都是同出一師門的學友,談話中自然少不了學校,少不了老師,少不了當年的故事。毛金先老師是當年教哲學的公共課教師,治學嚴謹,深得同學們的敬重和愛戴。有位同學講起了毛老師分房子的故事,引得群裡一片笑聲。當年學校分房子,每個老師都自己去簽名申請要房,毛老師也去申請了,等到公示時,房產科科長,一位毛金先老師的學生卻在臺上喊:毛全光!毛全光!毛全光來沒來,不來就算棄權了?毛金先老師站起來舉手:是不是喊我啊?全場大笑,房產科長頓時臉紅到腳後跟。另外一個同學也講起毛金先老師的另一個故事:臺灣老兵回鄉探親開禁後,毛金先老師在臺灣當兵的弟弟毛淦先回到了哈爾濱,住在毛金先老師處,不久因病突然去世,當時出於統戰需要,領導們決定厚葬臺灣老兵毛淦先,追悼會上致悼詞的一位領導不認識“淦”字,望文生義讀成了“金”,一遍遍地說毛金先先生逝世的事,弄得旁邊的毛老師很不舒服,就小聲提示“淦”,“淦”,領導不解,看看毛老師:乾啥呀?毛老師的故事又引來群裡一片笑聲。

  談話聊天離不開法律

  黑龍江大學法學苑裡既有資深的法官、檢察官、警官、公證員和其他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的公職人員,也有知名的學者、律師、企業法律顧問,由於都是法律人,談話聊天自然離不開法律。2016年3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80次會議、2016年3月25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50次會議通過的《關於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乾問題的解釋》剛一公布,便有檢察機關的群友第一時間在群裡發布,並引發廣泛討論,大連市中級法院一位資深的法官群友用“323”(貪污受賄數額3萬元、20萬元、300萬元三個界限)高度概括了解釋的內容,給大家留下深刻記憶。群裡一個小師妹代理本企業一樁案件,一審判決之後不服上訴,這時對方提出和解,自己這方領導斟酌再三,也決定和解,但怎麼做不清楚?她把她的求助說出來,群裡的律師、法官立刻從法律和實踐各方面給出了滿意的答復,小師妹高興地回去復命。

  今年2月,美國各地多個城市的華人在20日同步舉行了各種聲援華裔警員梁彼得的抗議活動,梁彼得一年多前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一棟民宅黑暗的樓梯間巡邏時,驚慌中扣動扳機,子彈從牆上彈射到樓下,擊中了因電梯壞了剛進樓梯間的黑人青年阿凱·格利的胸部,致其死亡。2月11日,紐約一家法院陪審團認定,梁彼得二級誤殺罪和瀆職罪成立。大洋彼岸華裔警官的事也牽動著黑土地上的法律人,並對此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為中俄法律界交流,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王本瑞介紹說,身邊的親人只有一個兒子,現在兒子又在法國留學。法國社會的社團發展很成熟,兒子也能理解現在父親每天建立群、經營群的初衷。王本瑞說以學校教育為紐帶,陸續進群的成員,基本都是公務人員或法律從業者,素質比較高,留言參與討論說話一般也都嚴謹。大家還達成共識,作為法學校友群,一定要在正式結論基礎上進行討論、解讀,不對容易激發社會矛盾的熱點問題過度渲染。

  王本瑞說,群成員遍及國內各省市,還遠及美日,大家都親切地稱呼群主“大師兄”。不過大師兄有時候也嚴厲,比如有一些人,見廳局裡的老校友多,想要沾點好處,對這些是要嚴格管理的。王本瑞一直強調說建群的目的是為了創造一個平臺讓大家貢獻自己的能量。比如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的校友,就促成了蘭西縣法院成為黑大法學院學生的學習基地。群成員還爭取以後為成績優異的在校生發放獎學金。

  一位群友的俄羅斯朋友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律師協會的副主席,希望和中國法律界朋友進行工作交流,黑龍江大學法學院也正在尋求與俄羅斯法律界的交流,群友們在群裡一溝通,立刻促成了這一合作,5月6日,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律師協會副主席沙沙先生專程來到黑龍江大學,與黑大法學院院長胡東簽訂了合作協議。小小的群為中俄兩國法律界的溝通交流,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華商學院群”群主郭子平

   把微信群打造成“孵化器” 

   從今年2月18日,建立第一個“華商學院群”到現在,已經發展了10個“華商學院微信群”。從4月份開始,加快建群速度的他,平均以三天的速度建立一個群,群員總人數近5000人——

  8日上午,約好見面地點,記者如約達到,郭子平的電話卻打不通。一分鍾後,郭子平匆匆趕來,歉意地說,剛剛換了一部容量在128G的手機,還不太熟悉手機功能。“過去的手機容量小,在群裡搞個活動,總愛死機誤事。”郭子平笑著說。

郭子平

  今年55歲的郭子平是北京九漢天成有限公司策劃師。雖然初次見面,幽默善談的他,瘦弱的外表,一下子就給記者一種蘊含滿滿激情的感覺。

  打開郭子平的手機,他的群都是以班級命名的:實驗班、總裁班、國學班、音樂班、資源班等,十個微信群個個都十分活躍,信息不斷更新,十分鍾就能更換百條信息。郭子平說,群本身就應該是給人提供學習交流用的平臺,根據不同人群的需要劃分成不同的班級,會更讓人有認同感和親和力,加速了人們的融合期。實驗班是第一個微信群,初始纔六十多人,進入微信群的微友實行實名制,姓名、單位等都必須是真實的。

  郭子平5000人的微友們分布國內外,從青藏高原到內蒙古大草原,從海南到漠河,都有“華商學院群”的微友,甚至還有加拿大、盧旺達、美國等地的華人。

  郭子平認為,微信是跨時空,跨地域交流的便捷工具,促進了信息交流,打破了信息不對稱的狀態,促進了人們學習與溝通。但很多群活躍度都不是很高,說一些開白水的話題,在浪費人們時間的同時,還浪費著資源。“群應該發揮應有的作用,具有營銷、學習、交流等功能。”郭子平建立的十個群,每個群內人數控制在400人左右,但每個群內必須有50名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商業人士等,旨在讓微信成員們依靠群內、群外強大的專家學者隊伍為學員服務,盡可能的做到有事不出群就能解決,比如進行政策、法律、財稅、企業管理、危機公關等方面的諮詢。

  講座豐富群友生活

  郭子平還利用通過社會關系,各群每周舉辦不少於三場的互動分享學習活動,內容由群委會共同研究確定,邀請知名學者進行專題性質的知識講座。色彩學大師陳邦偉、從事危機公關研究的學者葉東以及學者楊瑩都在各自不同的微信群中,通過語音進行過45分鍾的知識講座。郭子平還應微友的要求,邀請不同類型的醫學專家、音樂家等進行講座。

  郭子平也給微信群立了群規:不允許發表不實的言論,不允許發廣告二維碼等。打開郭子平的任何一個微信群,都可以看到轉發正能量的文章,還可以聽到微友們的歌聲、朗誦詩歌等,歡樂如一家人。郭子平平日裡除了發布活動信息外,很少在群裡發表信息,但在“暗地裡”監督微友們的行為,違背群規的立即踢出微信群。

  一周內,十個群要進行三十場的專題知識講座,讓郭子平除了刷屏外,就是忙碌與聯系各個群裡的專業人士及群委員會確定講座的內容等。看到微友們從群中獲得了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和信息,給自己點了一個贊,這讓郭子平感到很滿足。

  面對雨後春筍般興起的微信群,郭子平嗅到了微信群即將產生的巨大能量。“以後微信群的競爭是人脈的競爭。”拿什麼來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入群呢?他認為,一個微信群想要持續發展下去,必須具有具有“智庫”性質和產業“孵化器”功效,群內形成專家團隊,對國際、國內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等方面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開展戰略性、宏觀性、前瞻性的研究,為群成員提供科學的服務,這樣纔會不斷擴大群的實力。

  線上線下共享資源

  郭子平告訴記者說,5000人的微信群,每次搞活動可以一呼百應,參加者三四百人。“通過群中活動,相互之間合作也很愉快,很多人找我要加入微信群。現在我正著手建立幾個新群呢。”

  郭子平說,他著手將這十個微信群和正陸續建的微信群,建成一個溝通社會各界的互信平臺,分享人脈與資源,借助微信群為群成員提供企業成長及商業機會。通過交往,群成員依托群裡的專業隊伍,解決各自所存在的問題,幫助群成員成長,彼此進行多角度、多樣化的合作,建立良性的社會生態。

  郭子平眼下正在著力將線上資源落到線下,達到線上線下共享微友資源。他在十個群內,還不定期發布線下各種聚會、路演、學習、培訓、旅游等信息,旨在加深學員間的交流與溝通,加速線上的項目在線下落地。

  “在短時間內,將華商學院建成在中國有一定影響力的社團組織,盡可能的團結我國非著名的企業家及其他各界人士,吸引著名的企業家和其他各界人士的加入。為更多的微友提供高效有益的信息和服務,分享更多的有效資源。”

  高岑

   “小巷總理”大愛情懷

  高岑,除了“佳木斯市向陽區永平社區主任”的頭銜,還身兼佳木斯市紅十字志願者服務工作委員會秘書長,而她最牛的身份是“佳木斯市愛心飛翔公益群”的群主。打電話的3個孩子都是她這個群主和公益群裡眾多志願者一起救助過的孩子,這些孩子一直被高岑和志願者們捧在手心裡疼。

高岑(右二)組織“愛心飛翔”公益群活動。

  閑不住的“高大姐”用熱心解難題

  高岑是有故事的人,2004年下崗後,閑不住的她跑去北京乾起了印刷廠的銷售,“掙了不少錢,可也沒咋照顧家,老公和閨女埋怨頗多。”2006年,在老媽的“強硬乾涉”下,她回到了佳木斯,回家沒兩天,高岑又閑不住了,她跑到所在社區毛遂自薦,拿著一個月300塊錢的薪水,抱著“能幫就幫、想到做到”的朴實想法,樂呵呵地跑前跑後,就這麼當起了永平社區的“小巷總理”。

  “佳木斯市愛心飛翔公益群”的建立,緣起高岑的熱心和“閑不住”。2007年,高岑在網上偶然間看見一個“跪求好心人,幫幫需要幫助的人”的帖子,這立刻引起了她的關注,“一位家住化工小區、70多歲的張培清老人因30年前從山東寧陽投奔弟弟來到佳木斯,到這兒以後就一直沒回過老家,山東寧陽就把他的戶口注銷了。目前靠賣羊奶維持晚年生活。老人最大的心願就是在臨死之前擁有戶口……”老人的遭遇讓高岑徹夜難眠,她決定發動更多力量了卻老人的心願,她在網上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沒想到很快就有十幾個人響應,大家約定時間帶著米、面、油等物品去老人家看望。

  看到張培清的住處和處境後,高岑很心酸,她決定幫助老人完成這個心願。她和當年探望張培清的志願者們,先後多次與山東寧陽華豐派出所及佳木斯本地派出所取得聯系,協調老人的戶口問題。經過不懈努力,山東寧陽華豐派出所終於查到了老人的原始戶籍情況。接下來,高岑又幫助老人通過網絡視頻、郵寄快遞等方式,恢復了老人的戶口,隨後順利遷入佳木斯。手捧著盼了30多年的戶口簿,張培清老淚縱橫。

  2009年,張培清穿著高岑及志願者們買的棉襖、皮鞋坐上了由佳木斯開往煙臺的返鄉列車,找到了親人和舊時的幾位好友。2012年,張培清病重住院,彌留之際,老人緊緊地拉著高岑的手,“謝謝你們這些好心人的幫助,讓我這個孤老頭子有了戶口,也完成了回老家看一看的心願……”“當時前期救助為了便於聯系,組建了愛心飛翔QQ群,之後又變成微信群,由原來的幾十人發展到現在的500多人。愛心朋友遠遠不只這些,因為有好多不上網的愛心志願者有活動都會參與。”高岑告訴記者,為了救助更多的弱勢群體,“愛心飛翔”公益群應運而生。

  “別人家”的媳婦兒用愛心暖人心窩

  在社區老人的眼裡,高岑是知冷知熱的“好閨女”;在孤殘病弱居民的眼裡,她變身為解困排懮的“知心大姐”;在無業、下崗、失業的困難群眾眼裡,她又是給他們支持、幫助的“好朋友”……然而,她在自己老公的心裡,是“別人家”的媳婦兒。朱啟慧是社區居民姜曉傑的女兒,小啟慧罹患腦積水,成了遠近聞名的“大頭娃娃”。孩子康復需要3萬元手術費,2009年1月,高岑在百度佳木斯貼吧發出了“無助的侏儒母親期盼好心人!救救她可憐的‘大頭’女孩!”的倡議,當地各界愛心人士紛紛響應,在短短幾天裡為小啟慧捐款5萬多元。現在,小啟慧已經能和別的小朋友一樣正常生活。王帥是高岑在救助貧困家庭時收養的孩子。幾乎每個雙休日她都把王帥接到家裡,給孩子改善生活和輔導孩子學習,王帥親熱地管高岑叫“媽媽”,看著被資助的孩子能夠幸福茁壯成長,她再次收獲了做“母親”的喜悅。

  踏實的帶頭人用誠心贏得信任

  “高姐是一個善良的人。”“她很無私,博愛。”“如果用最通俗的話語評價她,那高姐就是一個最熱心的人。”“高姐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胸有大愛,不求回報。”“她是我們社區的好領導,也是愛心群的好帶頭人。”……記者在“愛心飛翔”公益群裡拋出“大家覺得高姐是怎樣一個人”問題後,得到了太多回答。

  幾年來,在“愛心飛翔”和高岑的影響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弱勢群體得到資助並實現了心中的夢想。社區一個患精神病的女孩,被安排在社區公寓居住,高岑承擔了全部生活費用;幫助殘疾人王福辦低保;為貧困大學生趙憲峰、張佳偉、徐文超籌集學費2萬多元,順利邁進大學校門;倡議為湯原縣農民救火英雄王世偉、荊百歲率先捐款1.4萬元;幫助患病兒童李繼佳看到了大海,圓了兒時夢想……

  每次活動,高岑都在群裡公布捐款明細和捐款活動的進展,接受群友們的監督。正是用這份誠心和踏實肯乾的作風,讓她贏得了眾群友的信任。她說,“我們群中很多朋友都是沒見過面的,也不知道他們在哪裡,但是愛心倡議一旦在群裡面發出,不論群友們身在何方,就會得到響應。除了有一份愛心以外,彼此間的信任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愛心飛翔’不斷壯大的原因。“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根草不成春”,高岑說,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愛心飛翔”中來,“其實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堅持下去,愛心事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首頁  上一頁  [1]  [2] 

【專題】2016龍江最牛群主評選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