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吳漢麻博物生活館。
黑龍江日報7月21日訊 孫吳縣從2012年開始引進種植漢麻,經過5年的培育發展,漢麻產業成為山區鄉鎮,尤其是第五、六積溫帶農民種植業調整和扶貧脫貧項目的重要選擇,良好的收益得到農戶的廣泛認可和積極參與,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目前,按照“農頭工尾”的思路,孫吳縣運用工業化思維把漢麻種植作為原料“第一車間”,再通過市場化運作,打造漢麻全產業鏈、全供應鏈、全價值鏈。漢麻產業正逐漸成為孫吳縣一個立縣富民的新興產業。
中國麻紡織行業協會的數據表明:2016年,我國漢麻種植面積約有30萬畝,其中僅孫吳縣一地就有10萬畝。今年3月,孫吳縣被授予“中國漢麻之鄉”稱號。

來孫吳縣漢麻種植基地參觀的客商。
“孫吳論壇”智力支持漢麻產業發展
“中國漢麻之鄉”是繼榮獲“中國大果沙棘之鄉”美譽後,孫吳縣又獲得的一張新名片。漢麻產業在這裡也邁進了新的發展層面。為提昇漢麻產業的發展水平,7月18日,由中國麻紡織行業協會主辦、高值特種生物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國家麻類產業技術服務體系大慶大麻綜合實驗站協辦的“中國漢麻發展·孫吳論壇”在孫吳縣隆重開幕。
這是一次全國性漢麻學術交流的盛會,也是一次展示孫吳漢麻產業豐碩成果的盛會。論壇的主題是分析我國漢麻產業發展形勢及存在的問題;交流漢麻在種植、紡織和綜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生產經驗;展望漢麻產業發展前景。來自全國20多個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及紹興華通色紡等全國知名漢麻加工企業和漢麻種植合作社等200多位代表蒞臨大會,就拓展孫吳漢麻影響力、打造漢麻全產業鏈等熱點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在開幕式上,中國麻紡織行業協會會長許吉祥宣布關於同意孫吳縣為“中國漢麻之鄉”的批復;浙江紹興的吉麻良絲(越之香)系列漢麻時裝秀讓前來觀看的人們大飽眼福。在論壇上,中國麻紡織行業協會、上海東華大學紡織學院、解放軍裝備研究所漢麻中心、大連工業大學紡織學院、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黑龍江省科學院大慶分院、黑龍江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浙江紹興華通色紡有限公司、北京常春藤有限責任公司等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學者、企業管理者及孫吳縣領導分別對漢麻產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研究成果和生產經驗及未來發展構想做了主題演講,為我國漢麻產業發展諫言獻策,為漢麻產業發展把脈。
縣長代樹奇介紹說,舉辦漢麻論壇的目的就是要搭建一個平臺,充分發揮大學科研院所的科技優勢,解決漢麻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技術問題。選擇優勢產業,集中打造“產品研發、精深加工、物流營銷”為一體的漢麻產業。通過產業發育不斷提昇發展質量,打造國內漢麻種植核心區,促進農民增收,實現富民強縣。

專家和業內人士到漢麻種植基地現場指導。
打造知名品牌叫響“孫吳漢麻”
近年來,孫吳縣委、縣政府審慎分析縣情,並針對國家“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根據國內市場需求,高端謀劃,積極引導百姓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植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積極引導農民發展包括漢麻在內的特色高效作物種植。
2012年開始引進種植漢麻,經過5年來的培育發展,孫吳縣漢麻產業總體呈現出產業持續擴張的發展態勢,已成為山區鄉鎮農村種植業調整和扶貧脫貧項目的重要選擇,並逐漸向產業化方向發展。從當年的500畝試種發展到今年的近10萬畝,佔全國漢麻種植面積的3成以上,從最初的1條加工生產線到今年的21條加工生產線,孫吳漢麻已經形成“科研單位+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產業發展鏈條進一步延長,是全國種植漢麻最大的縣份,成為全國最大的漢麻種植基地。孫吳縣高緯寒地麻質優良、韌性強,可紡性好,漢麻的各項指標均是優良,是全國漢麻行業的首選用材。經中國漢麻協會許吉祥會長帶領漢麻專家實地考察認定孫吳縣漢麻品質在國內最好,可紡度、柔韌度等各項指標最佳;省纖維檢驗局對孫吳縣送檢的麻纖維進行檢驗,結論是孫吳縣漢麻纖維品質是全國最好的。孫吳縣已向省質監部門申請了孫吳漢麻地理標志產品。
孫吳縣不斷加快漢麻綜合產業發展,打造產業基地。引進了龍頭企業雅格麻業,引領帶動全縣漢麻產業發展。在辰清鎮區域規劃建設了漢麻產業園區,實現區域內漢麻資源向園區集中,共同構建漢麻產業集群,打造“良種研發、漢麻種植、精深加工、物流營銷”的一體化漢麻產業。產業園主要規劃建設有漢麻纖維加工、紡紗、面料、服裝加工、板材、碳粉、倉儲、產品研發、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交易中心、網絡信息中心、技術培訓中心等。利用簡易漢麻粗紡工藝,發展高中低檔漢麻類各種編織品,打造孫吳漢麻編織品牌。與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已與黑龍江省科學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在漢麻良種繁育、栽培方式、收割加工等領域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與省農業科學院簽署所縣共建協議,將在技術研發、科技示范推廣、共建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轉化、雙向信息交流等方面進行合作;與東北農大、八一農墾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材料學院、上海東華大學紡織學院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渠道。與國內頂尖品牌建立合作伙伴,孫吳縣漢麻纖維品質可紡度、柔韌度等各項指標最佳,孫吳縣永強漢麻種植專業合作社加工生產的麻纖維,經過江蘇省南通市如皋欣諭麻業脫膠後,由浙江省紹興華通色紡有限公司制成漢麻品牌服裝“吉麻良絲”,將作為今年9月份在浙江省舉行的G20峰會上各國領導人的著裝服飾。與岱銀集團、金飛虹、華通色紡、金達集團、雅戈爾集團、山西綠洲、沈陽北疆等企業建立緊密聯系,就漢麻發展進一步開拓市場,尋求合作伙伴,建立漢麻產品訂單。
為打造“孫吳漢麻”品牌,由全縣40餘家漢麻專業合作社、農村種植大戶和20餘家會員單位組建孫吳漢麻協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對內規范管理,對外交流合作,致力於種子、麻皮質量統一的孫吳漢麻品牌。有效組織漢麻發展的科技、信息、市場、資源等要素為產業發展服務,規范會員單位的生產、經營行為,使孫吳縣漢麻產業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孫吳縣還不斷加大漢麻文化建設宣傳力度,建設了孫吳漢麻博物生活館,展館從內容到形式全方位展示了漢麻的歷史、品種、特性、應用及孫吳縣漢麻的歷史、產品和發展方向,進一步叫響了“中國漢麻之鄉”品牌。

合作社的漢麻加工廠。
集中優勢完善全產業鏈助農致富增收
孫吳縣發展漢麻在生長環境資源、土地資源、漢麻品質及種植和加工技術上具有諸多優勢。
生長環境資源優勢明顯。由於孫吳縣地處小興安嶺山脈的特殊地理位置,形成了夜間濕氣濃重、雨露豐沛,白天氣溫較高,適宜微生物生長,非常適合漢麻日曬夜露,露浸脫膠,較之於其他地區日夜乾旱無法露浸或連續陰雨發酵過度具有明顯優勢。在土地資源上,孫吳縣僅第五、六積溫帶就有近百萬畝耕地適於種植漢麻,可充分利用漢麻生長期短優勢,獲得相對較高的經濟效益,也可保證漢麻連續種植兩年以上調茬的需要。漢麻品質上,孫吳縣高緯寒地麻質優良、韌性強,可紡性好,漢麻的各項指標均是優良,是全國漢麻行業的首選用材,被業界稱為“寒地工業大麻”。
種植和加工技術優勢更加明顯。在古代,孫吳的漢麻種植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女真族,當年女真族的麻紡加工已成為生活中的奢侈品,成為年年進獻的貢品。在近代,早在1937年偽滿時期就有百姓種植亞麻、線麻,1977年孫吳縣就有國營紡紗廠,1982年建成孫吳打麻廠,上世紀90年代末就已經大面種植亞麻。孫吳縣歷史上從未間斷種植線麻,作為生產、生活必需的生產資料。近年孫吳縣開始大規模種植漢麻,麻皮加工生產線已有21條,在漢麻種植和初級加工方面已克服技術障礙。

吉麻良絲(越之香)系列秀服展示。
更有發展環境優勢。針對國家“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孫吳縣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引導農戶種植漢麻作物,增加土地收益。孫吳縣黨委、政府扶持漢麻產業的力度逐年加大,集全縣所有力量形成合力,持續發力,推動漢麻產業發展,孫吳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漢麻協會統一品種、統一品質,規范行業行為;為西部山區精准扶貧產業確立了漢麻扶貧項目;為漢麻種植大戶聯系貸款,通過省科協下發的與郵儲銀行的銀會合作項目,在郵儲銀行建立了擔保賬戶,已為5個漢麻合作社聯系貸款1000萬元。還具有招商政策優勢。黑河市(孫吳)健康產業園區是黑河市舉全市之力重點建設的農林產品精深加工專業園區,已累計完成投資5000餘萬元。園區規劃佔地面積10平方公裡,起步區規劃佔地面積3.3平方公裡,力爭到2020年,把園區打造成為中國寒地黑土健康產業集聚區、中國對俄農副產品加工貿易基地、中國北方特色農林產品交易集散中心。
農民增收效果明顯。以合作社種植加工為例,按全產業鏈投入產出計算,每公頃漢麻乾莖常規產量7噸計算,每公頃麻皮、碳粉銷售收入25880元,除去種植、租地、加工等成本14880元,每公頃淨收可達11000元。以第五、六積溫帶大豆平均每公頃3000斤計算,漢麻種植的收益是大豆的2~3倍。土壤改良增產效果突出,漢麻植物與漢麻纖維都是優質天然金屬吸附劑,對水體和土壤具有良好的清潔作用,特別是漢麻分泌的毒素可有效殺死土壤中的一些病菌,種植兩年漢麻後的耕地輪作大豆、玉米等作物,畝均提高產量90斤左右,增產20%~30%,在調整種植結構上,是群眾的首選作物。

漢麻種植基地,一片蔥蘢。
發展漢麻產業,孫吳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孫吳縣將積極打造中國漢麻(寒地工業大麻)種植核心區,探索規范寒地工業大麻種植技術標准,建設穩定的寒地工業大麻種植基地,成為中國最大的漢麻原料供應地。加快建設漢麻產業園,引進知名企業,集中打造“產品研發、精深加工、物流營銷”為一體的漢麻全產業鏈;抓住“中國漢麻(工業大麻)發展·孫吳論壇”這一平臺,充分發揮參與合作的大學科研院所的科技優勢,解決漢麻產業發展中各個環節技術問題;廣泛招商,爭取在纖維紡織應用、杆芯綜合利用、冠葉籽食品藥品開發等方面都有企業落地。發展漢麻文化,強化漢麻產品與文化發展有機融合,提昇孫吳漢麻產業發展層次和品牌價值,拓寬產業發展領域,推進孫吳生態發展,實現孫吳綠色崛起。
“國紡源頭,萬年衣祖”,漢麻產業必將成為拉動孫吳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柱產業,必將為孫吳人民織就一片錦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