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7月27日訊 26日下午2時許,典雅的哈爾濱音樂學院音樂廳裡座無虛席,備受國際音樂界矚目的勛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的小提琴組半決賽在這裡拉開帷幕。優美的小提琴曲或宛轉悠揚,或高亢激昂,來自國內外的纔華橫溢的藝術家們,用他們精彩的表演帶給聽眾一場藝術的視聽盛宴。

圖為選手在比賽中傾情演奏。
歷時兩日的賽事,52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高手進行了激烈角逐,評委會最終選出了25位選手進入本屆勛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的半決賽,其中13人進入小提琴組的半決賽。
當天的第一位選手是來自中央音樂學院的蔣熠穎。她身著艷麗的演出服,傾情投入地演奏了兩首曲目。曲終,聽眾席上立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蔣熠穎的爸爸蔣春玖說起女兒,話語中滿滿的自豪。他說,蔣熠穎四歲半開始學琴,就表現出了特有的天賦。學了一段時間後,參加了省裡的一些比賽,老師們都說還行,可以走專業道路。從此,蔣熠穎開始了她的音樂之路。她從8歲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先後師從小提琴教育泰斗林耀基大師、中央音樂學院謝楠教授和張提教授。10多年間,她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的音樂交流演出活動,並在各類比賽中獲得多項榮譽。說起女兒取得這些成績的秘訣,蔣春玖說,除了天分,還需要有興趣和毅力。蔣熠穎小時候每天都要練6、7個小時的琴,但她從來沒有叫過苦和累。蔣熠穎自己也說,“學琴當然苦,但要會苦中作樂。雖然我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玩的時間那麼多,但每當我學會、拉好一首新曲子,那種喜悅也是無法比擬的。”
哈市市民王丹陽帶著7歲的兒子來聽演奏會。期間,淘氣的兒子聽得有滋有味。她告訴記者,兒子也學小提琴兩年了,雖然還沒達到一定的水准,但是能有這樣高規格的小提琴比賽在哈爾濱舉行,必須近水樓臺先得月,一定讓孩子來熏陶,來學習,來感受。
為此次比賽做服務的有幾位是哈商大外語系的大學生。她們在服務間隙就會輪流到賽場過過耳癮。她們說:“雖然不太懂小提琴,但是他們演奏的琴聲確實太美妙了,有時像清脆的鳥鳴,有時像優美的歌聲,有時像大自然的流水,帶給人無限的暢想。”
四個多小時的比賽時光,在美妙的琴聲中悄然流逝。回顧聽眾席上,不知什麼時候又來了許多聽眾,沒有座位,他們就席地而坐。其中有年過花甲的老人,也有稚氣未脫的孩童;多是熟悉的中國面孔,也不乏金發碧眼的“老外”。但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因為這樣的一場音樂盛宴而相聚在一起,沒有一點的違和感,讓人不由想到了“音樂無國界”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