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2016龍江最牛群主評選部分百強入圍者風采錄(九)
2016-07-28 08:30:5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晴 衣春翔 董明 姜輝 夏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單惠梅:微信群裡品讀中華文化

  黑龍江日報7月28日訊 如今,微信幾乎是人手必備的交流平臺。但是當人們利用微信發布自己的感悟、搶紅包、聊天之時,單惠梅則以微信群為基地,構建起了“廣博書院讀書會”,讓近三百名群友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品讀中華文化經典。他們以“泡群”方式來讀《論語》品《孟子》學《中庸》賞《大學》……

  創造一個純粹的讀書空間

  生活中的單惠梅自己創辦了一所文化學校,主要進行英語和作文閱讀方面的授課。同時,她每周還會在兩所公辦校為孩子們講解中華傳統文化方面的知識。

  “廣博書院讀書會”微信群建立已近三年,群裡有272名成員。這個數字和許多四五百人的大群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單惠梅解釋道,讀書群的成員不在多,而在精,她群裡的每一位成員都是真心喜愛讀書的人。微信讀書群並不少,有些讀書群在經歷了短暫的熱鬧之後,很快便淪為了“僵屍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 “廣博書院讀書會”微信群會定期淘汰一些“僵屍粉”,然後把積極參與討論,渴望在群裡學到東西的成員沈淀下來,始終保持著讀書群的高標准和高質量。

  用國學教家長培養孩子能力

  “我們只是關注孩子們的成績,這個成績就像是花朵,如果根部的營養缺失花朵很快枯萎,根部的營養就是人生原則、人生標准,就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單惠梅在群裡對已經當父母的群友說。每周六的晚上八點是“廣博書院讀書會”微信群的國學讀書時間,最近兩個月大家在集體學習《論語》,每次由單惠梅分享一小段論語中的經典段落,然後以語音的方式向大家講解其內涵,再由此段落引申到大家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尤其是教育方面的問題。

  單惠梅創辦的文化學校的很多學生家長都對她說,孩子自從跟著單老師學習後,不但成績提高了,而且學習能力、學習習慣都有所進步。家長們建議單老師成立微信群,讓家長們能時刻和老師溝通,學習單老師的教育方法。起初群裡只有幾十名家長,後來大家口口相傳,迅速擴大到百人大群。單惠梅覺得,說教式的方法很難被大家接受,於是她想到了以讀國學、品經典的方式讓大家在閱讀中學到所需。沒想到這個方法很奏效,家長在學習國學經典中慢慢地體會到不僅要提高孩子成績,更要提高孩子能力,讓孩子在發展中具備“後勁”。

  閱讀可以把平庸變為優秀

  在微信群裡閱讀雖然不像在課堂上一般嚴肅認真,大家也可以暢所欲言盡興探討。但作為一群之主的單惠梅也著實下了很多功夫。每一次給大家分享的經典內容她都要事先閱讀大量的內容,從中挑選、分析、再尋找相關內容作為給大家的延伸閱讀內容。這些可不是隨便想想隨手拿來的,單惠梅為此做的教案就有好幾本,給大家分享的內容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都是被自己反復研習,吃透啃透的內容。

  為了讓群活動更加豐富,單惠梅還制定群廣告、群聊天時間,群友們也十分擁護她,嚴格遵守群內的制度。辦文化學校、到學校講課、帶領微信群,這些工作讓單惠梅每天都十分忙碌,但丈夫和兒子卻十分支持,有時丈夫還會幫助她整理資料和學習內容,兒子在單惠梅的帶動下大學畢業後也從事了教育行業。

  單惠梅說,千萬別小看閱讀的魔力,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讀書會慢慢改變一個人,會把一個平庸的人變成優秀的人”。


 

蘇建豪:想找回曾經的鄰裡關系

  圖為蘇建豪(前排右二)與群友在一起。

  “蘇哥,咱們這個期房建設進度如何?”

  “蘇哥,我有一批尾貨積壓了,能不能幫我想想辦法?”……

  每次打開微信,蘇建豪建立的“寶宇天邑瀾山業主群”總會彈出大量信息,其中不少都是向群主諮詢和求助的。蘇建豪自己經營著一家物業公司,平時都是忙得腳打後腦勺,但無論時間多緊張,他都會耐心地回答諮詢,回應求助。

  在蘇建豪的建設下,2015年3月開始運行的“寶宇天邑瀾山業主群”已不僅是一個業主交流平臺,更是緊密鄰裡關系的情感驛站,創業青年的初創基地,和諧社會的穩壓閥。

  溝通鄰裡群主變成“知心大哥”

  蘇建豪是個70後,性格豪爽,很愛熱鬧。“我特別懷念小時候,鄰居間那種親密感。放學可以到鄰居家等媽媽下班,吃餃子的時候會給對門送一盤。可現在,住一層樓的鄰居可能都相互不認識。”蘇建豪說,建立“寶宇天邑瀾山業主群”的初衷之一就是想找回曾經的鄰裡關系。

  業主群剛建好時,加入的人很少,一周也沒幾個人在群裡說話。為增加人氣,蘇建豪經常去開發商和售樓處那裡現場宣傳,希望讓更多的業主加入。

  他發現,由於買的是期房,很多業主對於樓房建設情況十分關心。蘇建豪經營物業公司,對於樓房開發等方面的知識比較豐富,於是他決定利用自己的專長來為業主服務。

  “大家看,咱們的小區已經建設成這個樣子了,按我的經驗來看,應該可以按期交房,大家不要擔心。”蘇建豪會定期跑到工地,拍下小區的建設情況,並用手機進行直播,耐心回答群中業主的問題。

  這樣一來,業主群的人氣一下就上來了,如今業主群建了好幾個,總人數達到了1500餘人。

  看見人多了,蘇建豪就開始組織一些線上交流活動,並把有共同愛好的業主介紹認識。漸漸的,線上的交流擴展到線下,大家經常一起打球、一起爬山,雖然業主們還沒搬入樓盤,但彼此間已經十分熟悉。

  蘇建豪也取得了群中業主的信任,很多人連“和男朋友吵架了怎麼辦”、“孩子不聽話怎麼辦”一類的問題都會問他。他也會盡力回答問題,甚至會幫助業主解決問題,成了“知心大哥”。

  牽線搭橋助力創業者互通有無

  “蘇大哥,我經營一個批發市場的攤位,現在想做別的,但積壓的貨品不處理掉,就沒有啟動資金……”

  一條業主的求助信息引起了蘇建豪注意。他發現,群中的業主不少都是80後的創業青年。“現在國家和省裡都鼓勵大眾創業,我就想利用這個群幫助這些創業者。”蘇建豪說。

  於是,蘇建豪去了那位業主的攤位,查看了他積壓的貨品,不但質量不錯,而且是日用品。他對這位業主說,“你想清倉,很多鄰居說不定也想買貨,你給低價,我讓你在群裡發買賣信息,說不定就解決你的問題了。”

  不出蘇建豪所料,這位業主把貨品照片和價格在群裡一發布,很多群中的業主紛紛搶購,積壓的貨品很快賣完了。

  看見自己的群可以成為創業者的平臺,蘇建豪就開始運作起來。群裡有開飯店的創業者,蘇建豪就推薦其他業主去捧場。有經營水果店的業主,蘇建豪也會幫著在群裡發送一些推薦信息。他還幫著這些創業者互通有無,降低成本。

  不過,蘇建豪也很有原則,他不以此牟利,只是為大家服務。所有發布的商業信息,也都要先經過他的審核,他要確保所有的商業信息真實可靠。對於發布這類信息的頻率也有限制,“雖然想幫著大家創業,但也不能讓業主群變成買賣群。”他說。

  調解矛盾樂做社會“穩壓閥”

  蘇建豪建立這個業主群的初衷除了溝通鄰裡,還希望幫助業主維權。

  有一次,一個業主在群裡發布了一條消息,說開發商未經業主同意,要擅自更換房屋窗戶的品牌,有可能是因為想要降低成本,以次充好。

  這條消息立刻引發了群裡其他業主的討論,很多情緒激動的業主說要找開發商算賬。但蘇建豪立刻穩住了大家,他說:“大家不要激動,先弄清到底是怎麼回事,現在是依法治國,我們也要依法維權,和諧維權。”

  通過在群裡討論,大家決定由蘇建豪帶領幾位業主代表去向開發商了解情況。

  事情的真相有點出乎大家意料。原來,在售樓的時候,銷售人員告訴購房者,房屋用的窗戶和小區一期用的是同一品牌。但由於二期和一期的窗體結構有所差別,出於防水、防寒的考慮,開發商纔決定更換窗戶品牌。開發商拿出窗戶品牌介紹等文件,蘇建豪帶著業主代表仔細查看後,發現新換的窗戶質量很好,並不存在以次充好的問題。蘇建豪還帶著業主代表,實地察看了窗戶,質量沒有任何問題。然後他在群裡進行了直播,讓業主們放下心來。

  蘇建豪還經常在群裡發一些正能量的消息,並利用群向業主普及法律知識和建築知識,鼓勵業主們依法維權、和諧維權。

  “維權是必須的,和諧也是必須的,我希望這個群是一個可以對話的地方,沒什麼不能通過法律解決,但要有人在矛盾要激化時當一下‘穩壓閥’。我希望自己和這個業主群成為這個‘穩壓閥’,讓社會更和諧。”蘇建豪說。


 

白秀英:舞蹈讓老年生活充滿陽光

  在哈市道裡區通江廣場上,有一支步伐整齊的舞蹈隊,他們都是白秀英建立的微信群“寶宇地產英繁舞蹈大隊網群”的成員。近日,記者走近白秀英,聽她講述與舞蹈的不解之緣。

  跳健身操找回原來的自己

  2004年退休後,白秀英便去老年大學學習唱歌、模特、按摩,日子過得平靜而充實。可好景不長,丈夫被查出肝癌晚期,噩耗打破了家中的平靜。在8個半月後,丈夫病情惡化離開了她。自那以後,她的心情跌到了低谷,經常獨自愣神。一天晚飯後,她在斯大林活動站遛彎,一支健身操隊伍引起她的注意,他們步伐整齊、腳步輕盈,她的心情也跟著爽朗起來。

  2011年,白秀英加入舞蹈隊,身高1.66米的她在隊裡算高的。因為悟性好,學東西快,她很快被選為隊裡的領舞,一跳就是三年。她也逐漸擺脫了丈夫離開後抑郁的心情,還結識很多朋友,找回了原來快樂的自己。2014年4月13日,以白秀英和隊友孔繁軍的名字命名的“英繁舞蹈隊”成立,地點在通江廣場。

  成立群後方便交流感情

  白秀英講,隊友的平均年齡都在70歲左右,歲數大記憶力不好,經常是剛剛打電話通知明天跳哪節操,過會兒就忘了,還要再通知一遍。為了方便,她在微信上建個“英繁舞蹈隊網群”。當群成員壯大到現在的幾百人隊伍時,她將群名改為“英繁舞蹈大隊網群”。網群成立後,白秀英更忙碌起來了,她在群裡發布跳操的要領以及注意事項。

  微信群成立兩年來,有一件事讓白秀英很是感激。隨著跳操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需要穿統一的服裝,而衣服的資金著實愁壞了白秀英。一天早上,寶宇地產的領導碰巧路過通江廣場。正好一位隊友在寶宇地產上班,領導就問起舞蹈隊的情況,之後讓人聯系白秀英,為舞蹈隊定制了統一的服裝。懷著一份感激,白秀英把群名改為“寶宇地產英繁舞蹈大隊網群”。

  群友之間相處像親人一樣

  群友之間關系處得相當融洽。群友吳大姐77歲了,一天早上在跳操的時候,因為風大把帽子弄到地上了。她彎腰撿帽子時,沒站穩,一個寸勁把手給弄骨折了。群友們趕快撥打120,陪著去醫院。之後,群友們到醫院去看望,像“家人”一樣的溫暖。“舞蹈隊的網群讓大家從不認識到熟悉,相處這麼好,這也更堅定地讓我相信無論在管理網群中遇到多大困難,有團隊在問題終究會解決。”白秀英說。

  談到家人對她整天忙活網群的事,白秀英說,兒子兒媳很支持她,特別是兒媳婦還幫她剪輯隊慶一周年時的視頻和照片。當她把精彩的小短片發到網群裡,大家點贊時她心裡特別開心。


 

邵毅:3000的哥“貼心大管家”

  圖為邵毅(前)在工作中。

  “我建立‘的士管家’這個群就是想給同事們提供一些修車、吃飯等服務,讓大家能節省成本,互幫互助。”據邵毅介紹,出租車常年在路上跑,修車和吃飯是大事,他把哈市一些質優價廉的修配廠、餐飲店的地址和電話發到群裡,這樣車友會節省很多開支。哪位的哥車壞了或者遭遇事故在群裡一說,車友們也會第一時間趕過去。“以前我們互相聯系主要靠車載對講,但是對通話距離和人數有限制,去年9月份建立的‘的士管家’微信群受到了車友們的歡迎,剛開始群裡成員不到300人,在孫海濤、張立勛、柳玉春等管家的幫助下,8個月就發展成9個群,群裡成員近3000人。

  邵毅表示,從建群之初,他就在群裡倡導主動拉乘老人和兒童的理念,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則,看到行動不便的老人和孩子,就會主動停車,車速也會適當放緩。“新成員入群,我們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訴他不要挑客。我們鼓勵大家把拉乘老人孩子的圖片發到群裡,這樣就會形成一種榜樣的力量,現在群裡平均每天都會貼出二三十張這樣的圖片”。

  “無論做什麼事情,邵哥都會走在前頭,他經常和我們說,他做不到的也不會要求我們去做,現在大家一有事肯定第一個找邵哥。”車友於新國說。

  在邵毅的眼裡,創建“的士管家”的另一個目的是幫助他人。“前幾天,伊春嘉蔭一個11個月大的嬰兒鼻血不止,家人連夜開車往哈市趕,由於不熟悉路繞到機場路那邊纔下高速,我們知道後,一面組織車去機場路那邊接車引路,一面迅速聯系兒童醫院開闢綠色通道,在車友們的努力下,嬰兒被及時送到醫院救治,最終擺脫了生命危險。”

  談起家庭,邵毅略顯浮腫的雙眼浮現一絲笑意,“我今年36歲,兒子5歲了,常年開夜班車,孩子基本都是我愛人照顧。”邵毅表示,沒創建“的士管家”的時候,白天休息的時候還能幫愛人照看一下孩子,現在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的士管家”上面,非常感恩車友和家人的理解與幫助,“‘的士管家’就是我第二個孩子,爭取今年年底,群友數量超過一萬,讓更多的車友加入到‘的士管家’,大家一起感受大家庭的溫暖。”


 

楊軍:分享公益情懷汲取快樂養分

  圖為楊軍(左三)與群裡的家長和學生合影。

  本是分享考試信息的微信群,卻慢慢做起了慈善事——哈市群主楊軍,在為考生家長分享招考信息的同時,還組織考生和家長一同投身公益事業,為貧困學生提供幫助,在一次次的公益活動中,孩子們逐漸學會了感恩與分享,家長們也感受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

  讓孩子們學會珍惜生活

  兩年前,在電力系統工作的楊軍加入了一個分享中考信息的QQ群,准備為2015年參加中考的女兒提前搜集考試信息。因為楊軍在群裡表現活躍,原群主在自家孩子中考結束後,便將群主的位置讓給了楊軍。

  彼時,群裡的很多家長都反映QQ群交流起來不方便。於是,在2015年初,“虹橋中考信息”微信群成立,楊軍將原來QQ群中的考生家長們統統拉了進來。作為群主,楊軍會將自己關注和了解的招考、配額信息第一時間發布到群裡,並針對群裡考生家長們提出的疑問耐心解答。

  一來二去,群裡的家長們漸漸熟悉起來,他們經常會在群裡交流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的煩心事兒。楊軍發現,很多處在青春期的獨生子女都存在一個共性問題——不懂感恩和分享。“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所處的那個年齡閱歷有限,還不知道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父輩人付出很多辛苦換來的,所以他們也不太懂得珍惜生活。”為此,楊軍在群裡提議,帶著孩子們去一次特教學校,讓他們感受下自己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學會與他人分享。

  2015年6月1日,楊軍和群裡的考生家長們一起,帶著孩子們來到特教學校,為那裡的孩子送去床單、被褥等生活用品,並參觀了特教學校的學習、生活環境。這次活動讓孩子們感觸很深,很多家長在群裡表示,從特教學校回來後,自己的孩子不光只會學習,還開始關心父母,熱愛生活了。

  收集校服送給貧困學生

  去年6月,楊軍的女兒參加完中考,以優異的成績被哈三中錄取。孩子初中畢業了,初中的校服也就不用再穿了,能不能把這些校服收集起來,送給需要的孩子穿呢?楊軍的這個想法,得到了群裡考生家長們的支持。大家還提議,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整理一些過冬的衣物。

  楊軍和群裡的幾個家長開始著手收集校服,有的家長還將能過冬的衣物打包好,直接給楊軍送來。2015年11月底,楊軍和幾位家長代表將收集回來的上百件衣物送到哈市阿城區亞溝鎮。“那裡的孩子從來沒穿過校服,當他們知道以後可以穿著校服去上學時,別提有多高興了。”楊軍說,看到孩子們開心的笑臉,他和在場的幾位家長都覺得特別有成就感。

  今年5月23日,楊軍又在微信群中發起了捐款活動,打算資助幾名虹橋學校品學兼優的貧困孩子上學。“我們的孩子都是虹橋學校畢業的,所以我們對虹橋有份別樣的情感,聽說有幾個孩子因為家庭原因可能沒法繼續上學,我們覺得應該為孩子們做點兒什麼。”僅一上午時間,群裡就收到了7000多元善款,楊軍用其資助了4名貧困學生。

  公益活動中體味快樂

  現在,群裡的成員有120多人,楊軍每次組織公益活動,群裡都可謂“一呼百應”,大家都覺得跟著群主做公益很快樂。他的妻子和女兒也都以他為傲。楊軍的女兒說,父親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會她愛與分享,父親就是她最好的人生榜樣。

  楊軍說,他感謝妻子,從建群開始,他要時時關注、分享考試信息,還要組織公益活動,照顧家庭的責任就落在了妻子身上。妻子一直支持他,也鼓勵女兒多向他學習。

  因為群裡的成員目前已經都“昇級”為高中生家長,楊軍便把群名改為了“虹橋高考信息群”。現在,他仍舊每天關注“家長幫”、“哈考網”等網站,將有關高考的信息第一時間轉發進群裡。他說,再有兩年,這些孩子們又該備戰高考了,他要為孩子們及時傳遞政策變化,與群裡的家長們將公益活動進行到底,給孩子們做個好榜樣。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2016龍江最牛群主評選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