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按『線』種出優質農產品 克山農民調結構調出新生活
2016-08-01 08:20:3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利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8月1日訊 這幾天,對於克山縣北聯鎮新興村的貧困戶程海來說甭提多高興了,村裡通過幫扶養牛,自己有望脫貧不說,這又參與收割加工豌豆,一個月還能收入3000元。『每年這個時候,都沒事閑在家裡,今年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

  走進程海說的豌豆地,一眼望去,900畝豌豆地綠油油的,一株株豌豆秧上結滿鼓鼓溜溜的豌豆莢,剝開豆莢,五六粒飽滿的豌豆滾落出來,入口後,甜絲絲的。新興村村支部書記宋金貴告訴記者,今年調結構後,新興村減種了玉米1.5萬畝,首次種植了900畝豌豆、2000畝漢麻和1.7萬畝的甜玉米。『豌豆一畝地至少能產450公斤,畝純效益能在1000元左右。』宋金貴高興地說,漢麻眼下都長到了一米六七了,照這樣長勢,今年漢麻一畝純收入至少在1500元左右。咱種的漢麻渾身都是寶,紡織、入藥都搶手。

  為了讓調整後的農產品增值,今年村裡投資7800萬元,建立了三條可加工豌豆、甜玉米和胡蘿卜的生產線,一條生產線一小時加工能力在6噸左右。

  在加工車間,記者看到生產線上機選豌豆莢,機器去莢選出豌豆,然後經過機器清洗、加熱、消毒最後速凍成粒一氣呵成。包裝車間工人李福說,『這機器可真厲害,不到二十分鍾,豌豆莢就變成了熟豌豆了。』

  新興村村支部書記宋金貴看著開足馬力的三條生產線說,過幾天,豌豆加工完,就開始加工甜玉米,1.7萬畝的甜玉米經過加工純增利潤1200萬元。附近村屯200多農民一直能乾到12月份,月賺三千不成問題。『到年底,農民分紅的錢肯定比去年高出一大截。』宋金貴興奮地說。

  據悉,今年克山縣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在擴種馬鈴薯的同時,減種玉米22萬畝,增加了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種植面積。擴種豆漿豆、綠大豆和有機豆38萬畝。高粱、紅小豆等雜糧雜豆面積達到歷史新高。

  種植業結構調整,不僅進一步優化農業生產布局,也招來了『金鳳凰』。

  三伏天,克山長明食品貿易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內,生產線也正在開足馬力加工豌豆。在南方種植和收購豌豆多年的收購商、唐山新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理馮永來,這些日子一直守在這裡,因為年初和長明食品貿易有限公司簽訂了3000畝豌豆種植和收購合同。『這裡的豌豆粒大糖分還高,出口新加坡、泰國肯定能賣上一個好價錢。』馮永來高興地說。長明食品貿易有限公司的經理王長路告訴記者,今年調結構後,長明聯合社棄老品種改種豌豆。畝產近500公斤,收購價每公斤2元,效益不錯。豌豆收割後,三千多畝地馬上就種上秋白菜,一地兩收,入社的農民又增收了。

  經營土地面積21萬畝、遠近聞名的黑龍江仁發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調結構調出了好機遇,前不久,與荷蘭誇特納斯集團開展了深度合作——加工馬鈴薯產業鏈項目,項目達產後,年生產能力達到1.5億粒。今年又引進荷蘭馬鈴薯優質品種20個,三年內,年可生產微型薯5000萬億粒,農民的收益會節節高。

  克山縣委書記吳煜說,近幾年尤其是今年,農民嘗到了產業調整後帶來的益處,最明顯的就是收入在不斷增加。眼下,縣裡也通過多個途徑和形式,把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延伸農業產業鏈條,並摸索出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三鏈一體』的模式,以推動本縣的農產品加工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讓農民從農產品上獲益更多。

責任編輯:張廣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