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5日訊 4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2016年度省科學技術獎日前揭曉。今年總授獎項目為275項,其中,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謝禮立院士被授予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空間光骨乾網絡地面動態測試演示驗證系統』項目被授予省科學技術獎特等獎。授獎項目近三年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包括利潤、創匯和節支)1123.85億元。
據介紹,2016年,我省共推薦申報省科技獎勵項目402項。經形式審查、專業組專家網絡初審、公示、異議問題處理及省科技獎勵委員會評審等環節,共有275個項目獲獎。這些項目質量高,說明我省技術進步水平明顯提昇。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謝禮立院士被授予省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是自1978年我省設立科學技術獎以來,第五位獲此殊榮的專家。謝禮立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國地震工程聯合會會長,是我國唯一一位被授予國際地震工程協會最高和終身名譽理事稱號的專家。他紮根邊疆56年,為我省科技事業做出了諸多創造性貢獻:組建了中國首個省級災害防御協會(黑龍江);指導省內建成世界首棟100m超限配筋砌體建築;指導了哈爾濱松浦和陽明灘大橋靜載試驗、地鐵工程安全評價、中小學校捨抗震安全鑒定等,為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6年度省科學技術獎還產生了連續四年空缺的特等獎1項,即哈爾濱工業大學譚立英教授衛星光通信團隊完成的『空間光骨乾網絡地面動態測試演示驗證系統』項目。該項目能夠為民用移動通信用戶提供新的高速實時通信手段,將給信息傳輸領域帶來技術革命,有利於形成我省信息領域新興戰略產業鏈,目前該技術已經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衛通集團有限公司得到應用。
除了最高科學技術獎和特等獎外,2016年度省科學技術獎還授予『非線性隨機系統濾波與故障檢測理論研究』等28個項目為一等獎,授予『柔性機器人設計與控制關鍵技術研究』等107個項目為二等獎,授予『典型取代苯類污染物生物標志物系統研究』等138個項目為三等獎。
這些獲獎項目成果轉化的潛力很大,一些項目已經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橕。據統計,授獎項目近三年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包括利潤、創匯和節支)1123.85億元,平均每年產生直接經濟效益374.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