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慶安縣出入境水質高獲1000萬生態補償金
2016-08-09 23:10:46 來源:東北網  作者:吳殿峰 劉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穆棱河和呼蘭河跨界水環境生態補償政策實施一年

  流域內水質相比歷年同期有所改善

  污染者付費、治理者補償等環境經濟管理模式得以確定 

慶安縣出入境水質高獲1000萬生態補償金  

  東北網8月9日訊(吳殿峰 記者 劉嘉) 9日,來自省環境保護廳的消息,去年7月1日起,我省率先在穆棱河、呼蘭河流域開展水環境生態補償試點工作,該制度實施以來,流域內水質相比歷年同期有所改善。據統計,一年來,我省共扣繳生態補償金4710萬元,補償2700萬元。慶安縣獲得1000萬元生態補償金,為各行政區之首,雞西市扣繳720萬元生態補償金,是扣繳最多的市。

  流域生態補償制度實施一年穆棱河呼蘭河流域內水質明顯改善

  據了解,按照“誰保護、誰受益,誰污染、誰補償”的原則,我省逐步探索開展跨界水環境生態補償試點,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松花江流域水質生態補償機制。根據省級財力,逐步擴大省級生態效益資金規模,提高補償標准。2015年7月,我省在穆棱河和呼蘭河流域跨行政區屆水環境生態補償工作,范圍涉及哈爾濱市、綏化市、伊春市、牡丹江市和雞西市等5個城市以及慶安、肇東、穆棱、虎林等12個縣。政策實施以來,各市縣均不同程度地加強了水污染治理,水體總體呈現改善趨勢。

  評估報告指出,2015-2016年度流域生態補償制度實施以來,穆棱河和呼蘭河流域內水質相比歷年同期有所改善。穆棱河流域所有考核監測斷面劣Ⅴ類的水體批次比例下降18%。呼蘭河流域所有縣域考核斷面氨氮年平均濃度同比降低1.12mg/L,降低比率達到17%;呼蘭河乾流斷面氨氮年平均濃度降低0.17mg/L,降低14%。呼蘭河流域所有縣域考核斷面化學需氧量年平均濃度同比降低16.6mg/L,降低28%。綏棱縣、肇東市、海倫市等3個縣(市)實現雙指標出境水質明顯改善。

  按水質類別進行獎罰慶安縣出入境水質高獲千萬元獎勵

  按照“誰考核、誰監測”的原則,省環保廳每月對各市縣的出入境水進行監測,按照污染物昇高比例分別扣繳20萬元至200萬元不等的生態補償金,按照水質類別差異,水質改善一級獎勵100萬元。

  報告顯示,一年來,呼蘭河和穆棱河流域共扣繳生態補償金4710萬元,補償2700萬元,折合後扣繳結餘2010萬元。慶安縣獲得1000萬元生態補償金,為各行政區之首。雞西市因出境水氨氮和COD指標惡化,扣繳720萬元生態補償金,是扣繳最多的市。呼蘭河流域共計扣繳生態補償金3280萬元,補償1900萬元。其中,慶安、鐵力全部獲得補償;望奎、海倫、綏棱、青岡和肇東5個縣(市),全部扣繳;哈爾濱市、綏化市和蘭西縣既有補償,又有扣繳。穆林河流域共計扣繳生態補償金1430萬元,補償900萬元,5個行政區全部都是既有補償,又有扣繳。

  生態補償政策的實施,全面提高了各級政府治理污染、保護環境的意識,領導更加重視、責任更加明確、機制體制更加健全。一是多部門聯動、合力治污的局面基本形成,改變了原來環保系統單打獨斗的被動局面。二是網格管理、單元治污的責任更加清晰,“誰的孩子誰抱走”,污染者付費、治理者補償等環境經濟管理模式得以確定。三是逐步形成了以水環境質量改善為中心的水污染防治管理體系,河道采沙、臨河廁所、畜禽糞便、動物屍體等污染現象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了由廢水治理向固廢管理延伸、由清淤截污向河岸濱水生態系統拓展的系統治污理念。四是形成了上下游監督、鄰居監視的相互監管局面。五是確立了獎勤罰懶的績效考核體系,庸政怠政、推諉扯皮、原地踏步等不作為、不出力、不治污的政府部門得到了經濟懲罰。

  到2020年全省跨界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或建成

  省環境保護廳監測處處長陳家厚介紹,下一步,我省環保部門將完善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在穆棱河和呼蘭河流域生態補償試點工作的基礎上,認真總結經驗,科學謀劃倭肯河和訥謨爾河補償政策。爭取到2020年,建立全省的跨地區、跨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制度,推動全省流域水質改善。

  此外報告要求,強化地方政府水環境保護責任,加快制定各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建立流域生態補償效果評估機制,讓治污成果惠及民生。扣繳了生態補償金的各地,要及時行動起來,切實推進治污項目建設,改善水質,恢復河流的濕地水生生態系統功能,消滅黑臭水體,打造百姓近水親水嬉水平臺。

責任編輯:王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