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8月12日訊 如今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原本在老年人中多發的骨質疏松越來越青睞中青年人,尤其是年輕女性。究其原因,怕日曬、運動少、盲目減肥,加之絕經時間提前,使得女性患骨質疏松的幾率也隨之加大。哈市五院骨八科王少卿主任提醒,骨質疏松不僅會導致慢性疼痛、行動不便,嚴重時可導致骨折,應及早將骨質疏松的預防提上日程。
案例1:100斤女子7年減到60斤 腳下一滑摔成骨折
家住哈市香坊區的林女士今年40歲,愛美的她多年來對自身形象要求很高,原本身高165厘米、體重100斤出頭,身材勻稱的她總覺得自己離理想身材還差得很遠。七年前,她瘋狂地迷上了減肥,每天嚴格控制飲食,肉一口不碰,米飯只吃幾粒,蔬菜、水果都得按兩算。慢慢的,林女士的“肥”真減下來了,如今的她體重只有60多斤,渾身皮包骨頭,減肥導致她的皮膚松弛,面容蒼老,看上去像五六十歲的老人。更為嚴重的是,由於多年來嚴苛的飲食習慣,她疑似患上了“厭食癥”,吃啥吐啥,平時只能喝點湯湯水水,營養狀況十分不佳。半年前,她在家拖地時,腳下一滑沒站穩摔倒在地,無法動彈。家人把她送到哈市第五醫院骨科,結果被診斷為肱骨骨折。醫生檢查發現,林女士的骨密度猶如60多歲的老人,屬於嚴重的骨質疏松。
專家說法:據王少卿主任介紹,我省由於冬季嚴寒,日照時間短,是骨質疏松的高發地區。“如今,不少愛美女性為了減肥過度節食,導致身體無法攝入足夠的鈣質,因此患上骨質疏松。”陽光照射是維生素D2轉換成D3的必備因素,很多年輕女性怕曬黑或戶外運動不足,使得身體不能有效吸收維生素D3,從而影響了體內鈣質的吸收。此外,女性到了更年期,隨著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水平下降,骨的吸收和重建失去平衡,骨質逐漸變脆,也大大增加了骨質疏松的機會。他提醒,女性最好在35歲前就應將骨質疏松的預防提上日程。
案例2:81歲老人鞋沒跟上腳 側滑倒地致粗隆間骨折
50歲以上的老人中一半以上都有骨質疏松,有時一個噴嚏、一個閃失都有可能導致骨折。
8日上午,家住南崗區81歲的李大爺,在沙發上休息,突然想起一件事,就站起來往臥室走,由於身旁沒有抓靠物,他走到門口時腳下拖鞋沒跟上腳,結果往後一挪步,另一條腿沒站穩,一下子側滑倒在地上。經哈市五院骨科門診醫生診斷為右腿粗隆間骨折,需做內固定復位術。
專家說法:“我們醫院今年上半年就收治了500多名60歲以上的老年粗隆間骨折患者。”哈市五院骨科八病房副主任甄鑫剛介紹說,老年人協調能力逐年下降,骨質疏松隨之越來越嚴重。而摔倒時大部分都是髖關節周圍的股骨頸、粗隆間最先觸地,所以老年人粗隆間骨折居多。如股骨頸骨折不接受手術治療,1年內死亡者有20%?25%,幸存病人中約有三分之二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為此,應盡早預防骨量丟失和骨質疏松。
專家支招預防骨質疏松:適度運動+曬太陽+合理補鈣
王少卿主任介紹說,補鈣並非越多越好,應堅持“少量多次”原則,正常人每天補充600-800毫克為宜。生活中很多食物都含有豐富的鈣質,更利於人體吸收。平日裡應多補充如肉類、牛奶、雞蛋、海產品等含鈣豐富的食物。
鈣的吸收需要維生素D的幫忙,平時多曬曬太陽,每天應至少堅持兩小時的戶外運動,人在接收紫外線照射後纔可合成維生素D3,從而促進鈣的吸收。可以多補充含維生素D高的食物,如沙丁魚、鮭魚、肝髒、蛋黃等。多吃一些能預防骨質疏松的蔬果,如芥藍、綠豆芽、洋蔥、大豆、苹果、山藥等。飲酒會妨礙鈣的吸收,因此骨質疏松患者最好遠離煙酒。45歲以上月經紊亂,臨近絕經期的女性最好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提早預防骨質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