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一覽是地圖產生幾千年起即有的特殊功能。古人稱之為『集千裡於纖毫之處』。唐代虞世南說地圖特點:『以一分為十裡,一寸為百裡,備載名山都邑,王者可不下堂而知四方。』就是說將大千世界縮小繪成圖,領導者可以足不出戶而了解各地大勢。人眼直接所及必竟有限,將地面縮小繪成圖,就可以一目了然大環境狀況。這就是地圖的最特殊功能,可稱之『地圖一絕』。人的認識,由點及面,再逐步深入,也是一種規律。從人對地球的認識和地圖制作史來看,基本上是先完成全球的小比例尺概圖,再局部編制大比例尺地圖。只有掌握全局,纔能把住局部。地圖的一覽性效果,如果比喻某種形象,則更便於記憶。如意大利國土形狀像一只長靴。中國在20世紀30年代,國士形狀像一片桑葉,當受日本軍國主義侵佔時,猶如桑葉被蠶食。1949年新中國成立,由於外蒙已獨立成國,中國版圖形如一引頸高鳴的雄雞,被形容為一唱雄雞天下白。
這種綜觀一覽,常常概括了各種環境要素的特征,如中國地形呈三個臺階等。到某地旅游時,要充了解該地形勢大川,東西南北交通要道,車站、旅店,以確定旅游的最佳路線,綜觀這一地區的交通旅游圖是最好不過了。今天,隨著衛星昇空,返看地球,一覽無遺,比在地球上繪全球地圖,又勝過多少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