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3日訊(閆文秀 王鐵柱 記者 孫曉銳)“兩學一做”若襲襲春風,給邊陲名城黑河市帶來了新的色彩和活力。把舞臺和話筒交給身邊的普通黨員,讓“草根”黨員走上講臺、當起主角,以“小人物”講述“大道理”,用“微事跡”傳播“正能量”,讓黨的決策部署如絲絲春雨融入到百姓心坎裡、貫徹到平凡崗位上、惠及到群眾生活中,2016年,黑河市“草根”黨員講黨課大戲已徐徐展開。
“最具代表性”體現“最具廣泛性”
為解決傳統黨課理論政策性強、授課形式單一、實踐互動性弱、鮮活事例少等問題,黑河市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注重創新講黨課方式,充分挖掘近年來在黑河經濟建設發展中湧現出的“黑河楷模”、“黑河好人”、“黑河最美人物”,從其中的普通黨員入手,精心挑選平凡崗位中的“小人物”,組成“兩學一做草根宣講團”,深入到機關學校、社區鄉鎮、田間地頭、百姓人家,講述親身經歷、直抒人生感悟,傳遞社會正能量、傳播黨的好聲音。
宣講團成員以群眾的視角,朴實的語言,講述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正能量”,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宣講形式,把黨的決策部署、黨章黨規、習總書記治國理念融入到群眾日常生活中,使黨的主張與反映群眾心聲有機統一,既緊扣主題、又緊貼實際,增強了黨課的吸引力、感染力,讓黨員聽得進去、學得起來、做得到位。
“平凡小事”閃耀“黨性光芒”
身邊人講述的身邊事,常常讓在場聽眾熱淚盈眶。這種情感的交流,讓廣大黨員群眾從內心認同、自覺用行動踐行。
黑河市“兩學一做”宣講團成員嫩江縣小學教師張春雨給學生做輔導。
被稱作“春雨媽媽”的嫩江縣第一小學教師張春雨,29年裡教過的學生遍布全國各地,學生只要一回到家鄉,都不忘去看望這位特殊的“媽媽”,“春雨媽媽班”也成了嫩江一小最好班級的代號。
黑河市“兩學一做”宣講團成員田超為夏令營活動的學生們到新生村原始部落景區講解。
幾年前大學畢業的田超,本可以在北京有一份不錯的工作。但就是因為聽了一場優秀大學畢業生報告會,被深深打動,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報考大學生村官,懷揣著夢想來到農村基層。他用心學習鄂倫春文化知識,深入了解鄂倫春歷史,建立了當時最好的鄉村旅游官方網站,開通了北方游獵第一鄉官方微博,導演拍攝了多部反映民族特色的微電影,在各大網絡媒體產生強烈反響,為傳承和宣傳鄂倫春民族文化做出了積極貢獻。
“草根”黨員們憑著點點滴滴的平凡小事、憑著平凡崗位腳踏實地,讓百姓尊敬佩服,讓大家可學可做。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身上閃耀的黨性光芒能夠廣泛傳播。
“一個榜樣”帶動“一群先鋒”
用普通黨員的典型故事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鮮活素材,使廣大黨員對“兩學一做”的深刻要求和具體實踐有了更加形象的認識和體會。
把連英語字母都寫不全的初一男孩,培養成中考119分的中考單科狀元;挽救輟學在家的單親男生,並把他培養成全市中考狀元——黑龍江省師德先進個人、五大連池市第一中學教師畢明麗,在15年的教育生涯中,從未有償補過一次課,用微薄的工資救助過無數名困難學生、用愛心挽救過無數位失學兒童,把全部的心血和愛都給了祖國的未來,用真心詮釋師德之愛,用執著演繹黨員風采。受畢明麗事跡的感染,全市各級學校都把她作為典型開展深入學習和研討,並發起向畢明麗同志學習的號召。
二十多年的女支書,村民離不開的頂梁柱,致富路上的領頭雁,新豐百姓的當家人——遜克縣奇克鎮新豐村黨支部書記葛春香、全國三八紅旗手獲得者、名副其實的女漢子,用20多年的艱苦卓絕,把負債累累的“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把“乾部工作消極、精神懈怠,群眾滿腹怨氣”的落後村變成了“五個好基層黨組織”、“生態文明示范村”、“省級文明村”、“省五星級新農村建設村”。榜樣的力量無窮。正如葛春香在宣講會上所說的:一人一雙手,做事沒幫手;十人十雙手,拖著泰山走。有黨的好政策,有黨員乾部的模范帶領,有人民群眾的團結一致,沒有爬不過的坡,沒有越不過的坎!
目前,“草根宣講團”在黑河各縣(市、區)已巡講近百場,“每一場宣講都感染了無數群眾,引起強烈反響。“草根宣講團”成員通過講述具有代表意義的點滴小事,寬層面、多角度的闡釋共產黨員的黨性原則、時代內涵。他們個人事跡教育人、鼓舞人、引導人,催人奮進,正影響和帶動著黑河市廣大黨員在各自崗位上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現在,黑河市已形成了“專家講理論、乾部講政策、普通黨員講身邊故事”的學習教育格局,廣大黨員結合當前學習教育自覺對標,積極投身黑河振興發展的大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