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3日訊(吳殿峰 記者 劉嘉)來自省環境保護廳的消息,“十二五”期間,我省對9條河流,34個斷面,4個湖庫等開展監測,形成了覆蓋松花江、黑龍江、烏蘇裡江和興凱湖等區域的水生生物監測網絡。監測結果顯示,全省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物種較豐富達170多個,魚類生存狀態較好,食用更安全了。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省對松花江乾流及嫩江、阿什河、呼蘭河、牡丹江、湯旺河、梧桐河6條支流和黑龍江、烏蘇裡江,興凱湖、鏡泊湖、蓮花水庫、尼爾基水庫4個湖庫以及甘河、多布庫爾河、門魯河、鐵力上和桔園林場5個背景斷面開展了水生生物監測工作,共監測9條河流,34個斷面,4個湖庫,12條垂線(點位),形成了覆蓋松花江、黑龍江、烏蘇裡江和興凱湖等區域的水生生物監測網絡,開展了大量的監測工作。
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生物監測室主任孟慶慶介紹,我省水生生物監測充分利用流域常年監測的理化指標,結合采樣斷面的生境,從著生藻類、浮游植物和底棲動物方面入手,調查種群數量和群落結果,通過重點研究魚類的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環境荷爾蒙的殘留情況,以及對魚類組織切片等觀測,了解魚類健康情況。
孟慶慶說,藻類監測結果顯示流域整體水質狀況良好。大多數點位的年際變化不大,種類多樣性程度較好,群落分布均勻性較高,群落結構穩定。且松花江下游水質明顯好於上游水質。同時,底棲監測結果顯示群落結構較完整,較穩定,物種數有所增加,優勢種的環境指示性表征的水質狀況趨好。總體上,我省監測區域水生態狀況逐漸改善,物種較豐富,從2012年的113個種類增加到2015年9月的170個種類以上。魚類分析顯示松花江流域魚體殘留較少,魚類生存狀態較好,食用相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