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網絡媒體看鶴城』圓滿落幕 鶴翔九天『點贊』不止
2016-08-13 23:10:51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陳顯春 那鵬翔 孫曉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3日訊(記者 陳顯春 那鵬翔 孫曉銳)9日晚在齊齊哈爾啟動的“網絡媒體看鶴城”大型新媒體采訪活動經4天參觀考察,於13日圓滿落幕,采訪團成員先後走進美麗的紮龍濕地觀鶴起舞;走進向日葵之鄉甘南“龍江第一村”感受百姓的富裕生活;走進稻米之鄉泰來品嘗泰來大米的香醇;走進瓷都依安考察陶瓷產業的輝煌;走進富裕大美龍安橋濕地領略鄉土風情;走進薯鄉克山體驗種薯百年歷史的豐厚底蘊;走進蘇打水之鄉克東參觀水產業的興起。

  回鄉路是那麼漫長。采訪團成員在微信群裡感情豐富的離別留言,有不捨,有祝福,有期待,更有對鶴城這片土地的摯愛。網絡達人@高山流水賦詩曰:“夏日與友聚鶴鄉,盡賞龍江好風光;車友媒體並達人,一路行來心舒暢;各路媒體齊發力,市縣發展大風揚;盼得他日又聚首,再觀鶴城新霓裳。”攝影達人@太陽神留言說,與采訪團成員相處5日,心情特別愉快,離開的時候,依依惜別真的不捨,網絡連接萬家,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期待與大家再來鶴城采風。 

為采訪團壯行授旗。

精美的車貼。

  網絡媒體看鶴城活動由中共齊齊哈爾市委、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和黑龍江東北網絡臺主辦,來自全國30餘家網絡媒體及網絡大V、攝影達人、哈爾濱、齊齊哈爾市30名自駕達人共計100餘人參加活動。

  齊齊哈爾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7000多年歷史的昂昂溪文化源遠流長,有“世界大濕地,中國鶴家鄉”之美譽。


 

采訪團全家福。

  10日,網媒記者、網絡大V、自駕達人前往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乘船游覽了萬頃蘆葦蕩,並觀看了丹頂鶴放飛。在這裡,采訪團成員集體拍攝了“全家福”。

  10日下午,新媒體采訪團成員來到水稻產業優勢發展區泰來縣,該縣地處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水稻栽培歷史近百年,今年水稻種植面積150萬畝。泰來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泰來大米品質上乘。

  11日中午,新媒體采訪團成員來到甘南縣興十四村,該村在黨支部書記付華廷的帶領下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目前,該村擁有固定資產22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6萬元,“龍江第一村”名不虛傳。


 

走進紮龍濕地。

  12日上午,新媒體采訪團走進齊齊哈爾市富裕縣龍安橋國家濕地公園,采訪團成員不僅領略了濕地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還品嘗了公園內60口農家大鐵鍋燉出的鄉間美味。

  12日下午,“網絡媒體看鶴城”大型新媒體采訪團走進依安縣,考察齊齊哈爾市重點推進12個重點產業項目之一的陶瓷產業發展。采訪後,網絡達人們紛紛為蓬勃發展的陶瓷產業“點贊”。


 

采訪團成員挖土豆。

  13日上午,“網絡媒體看鶴城”大型新媒體采訪團走進素有“中國馬鈴薯之鄉”美稱的克山縣,克山農民歷來就有種薯的傳統,小小的土豆,不僅讓這裡的薯農致富,還成為了該縣大力發展的產業項目。

  13日中午,“網絡媒體看鶴城”大型新媒體采訪團走進素有“中國天然蘇打水之鄉”美譽的克東縣。做足“水文章”,做大水產業,已成為該縣發展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

  數日來的密集采訪,雖奔波勞累,但絲毫沒有影響到采訪團成員的興致,采訪團成員通過不同角度、不同介質的表達手段,傳鶴城聲音、講鶴城故事、樹鶴城形象、聚鶴城振興。網絡媒體記者,紛紛將一篇篇反映鶴城發展的文章發表;網絡大v們,隨拍隨發微信、微博;攝影達人們,通過一幅幅精美的照片,表達對鶴城這片欣欣向榮熱土的愛戀。

  網絡媒體看鶴城大型新媒體采訪活動已圓滿落幕,人雖散,但點贊鶴城的情不變,宣傳鶴城文化的初心未改。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2017 網絡媒體看鶴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