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兒子,父親兩次腦出血住院,他都在值班崗位上,把護理父親的重擔,推給了年已古稀的母親和其他親人;

有這樣一個丈夫,他沒能盡到家庭的義務,家庭的重擔大部分時間都壓在妻子的肩上;
有這樣一個父親,女兒小學昇初中,只想讓他陪伴一天,他也沒有辦到。
入警18年來,他始終紮根在監管一線,兢兢業業,默默奉獻,把平凡的工作做實做細,把單調的任務做好做新,他用平凡中的堅守履行了監獄人民警察的神聖職責,他用平凡中的擔當體現了共產黨員“忠誠、敬業、奉獻”的優良品質。他就是鳳凰山監獄三監區副監區長謝文軍。
忠誠踐行宗旨樹標杆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鳳凰山人,從小就對監獄警察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和向往。1998年從中央司法警察學院畢業後開啟了他的監獄人民警察生涯。從警18年來,從一個管教員成長為一名主管監區改造工作的副監區長,他認真學習政治理論,弘揚正能量、宣講新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堅持學習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通讀新黨章,自覺踐行黨員先進性要求,模范履行黨員義務,先後8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他除了提高自身理論素養,還想方設法提高監區民警素質,為教育改造好罪犯奠定基礎。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12項內容制成卡片,分發給每名民警熟讀熟記,做到爛熟於心。他公道正派、清正廉潔,在日常執法工作中嚴格程序、依法辦事,不為利益和情面違背原則。一名民警這樣說:“作為改造副監區長,我打心眼裡服他!”
真情呼喚浪子盼回歸

在監管改造工作中,他注重把思想覺悟、業務素質的提高體現在具體幫教上,他的主業是教育改造罪犯成為新人,他堅信以真誠、執著和意志力一定能敲開一個個關閉的心扉,把服刑人員推向幸福的彼岸。罪犯楊某,2015年從廣東省某監獄調入,不知何種原因,楊某和家人失去了聯系,加之南北監獄環境差異很大,語言交流又不暢通,楊某從此心事重重,思想壓力很大,每天萎靡不振,有時幾個小時一言不發,他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決心幫助楊某度過這一難關,他找來許多介紹鳳凰山監獄的報刊資料給楊某看,又找楊某進行個別談話教育,還和有關領導商議批准為楊某做一些可口的南方飯菜,楊某很感動,詳細的向他匯報了他家的家庭情況,家庭住址,希望能幫他聯系家人,他想方設法通過查詢臺,聯系到楊某所在地的派出所,終於找到了楊某的爺爺,並立即為楊某安排撥打親情電話,當相隔千裡的祖孫兩人互相通話時,楊某泣不成聲,他在電話裡感謝監獄人民警察和黨的政策。從此楊某精神煥發,他本身腦瓜活、掌握技術快,這在習藝過程中大顯身手,很快被評為改造積極分子。
敬業工作第一永爭先
謝文軍所在的監區是監獄押犯規模最大、犯群結構最復雜的監區之一,特殊性質決定了工作難度更大、工作要求更高。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加班加點、連續工作已經成為他的工作常態,就是節假日也很少回家。對工作他付出很多,但對家人他充滿愧疚。他的妻子身體不好,因病多次手術,在她最痛苦的時候,他沒有辦法守護在她的身邊,只有慚愧的讓年邁的岳父岳母為他代勞;他的女兒聰明可愛,學習也很優秀。今年女兒小學昇初中,想讓他陪她一天,但就是這樣一個在別人眼裡不算是要求的要求,他也沒有辦到。他的父親兩次腦出血住院,都發生在他值班期間,一邊是生他養他的至近親人,一邊是執法崗位的重大責任,他心一橫選擇了留在崗位上,把護理父親的重擔,推給了年已古稀的母親和其他親人。
把普通的事情做好就是不普通,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謝文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自覺地踐行黨章,做著每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做的事情,為監獄事業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謝文軍,1973年12月出生,200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本科學歷。1998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鳳凰山監獄三監區副監區長。2010年榮獲省監獄管理局優秀共產黨員、十佳民警;2011年榮立省監獄管理局個人三等功;2014年和2015年榮獲鳳凰山監獄優秀共產黨員;2013年至2015年連續三年評為優秀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