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5日訊(記者侯巍 陳顯春 王忠岩)15日上午,“寒地黑土•綠色綏化”全國40家重點網絡媒體聚焦綏化大型采訪活動在綏化市啟動。啟動儀式結束後,采訪團成員深入北林區參觀考察。
今年初,綏化市北林區布局供給側改革,明確了北林作為區域農產品加工中心和綠色食品生產銷售中心的定位,並向“互聯網+”聚焦發力,整合品牌、搭建電商平臺、興辦現代物流,組織成立了電子商務協會和綠色食品協會。
北林區稻米香農業。
生產車間。
4月7日,北林區電商協會承接“種得好更要銷得好”的使命,組織成員企業組成“大篷車”式的小分隊,由北林出發,一路向南,歷經11天,往返7500多公裡,跨越6個省及直轄市,精心在8地布置特色展臺,足跡踏遍長城內外、黃河兩岸、江北江南。“五谷雜糧下江南”成為綏化地方品牌的宣傳隊,更成為寒地黑土綠色食品的播種機,綠遍華東、綠滿江南。活動通過“大篷車”帶貨,展銷會實物品嘗,直面消費者推廣的形式,共發放大米達1.5噸,品嘗人次近萬人,發放協會宣傳手冊300餘份,邀請加入微商代理平臺60餘家,達成意向訂單500多萬元。
金色沃土稻谷香。
伴著“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播下的火種,引起的震撼正在持續發酵,目前各地求供貨電話紛紛湧向北林。“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收到了超預期效果,也帶給人們更多的啟示:
啟示之一:打開了一扇窗。北林區是全國綠色食品標准化原料生產基地,但因缺少獨特的發展“標簽”和市場營銷手段而不為大眾所認知。酒香也怕巷子深,“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是北林區作為典型農區市場意識和品牌意識的覺醒與突破。認清了開展市場營銷和品牌推廣的重要意義,堅定了揚長避短,“打特色牌、走綠色路”,建設綠色食品生產銷售中心的信心和決心。
啟示之二:架起了一座橋。這次活動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運用現場品嘗與網上訂購方式開展農產品宣傳推介,通過消費者零距離的直觀感受和親身體驗,輔以電子商務的便捷,實現了傳統營銷方式與現代流通手段的完美融合,使北林區優質農產品實現了供給與需求的直接高效對接,為贏得更多更大的市場份額,形成產加銷閉合回路,掌握生產經營的主動權,控制流通增值的核心價值鏈奠定了基礎,也更有利於促進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同時,“五谷雜糧下江南”大篷車每到一處,不僅面向普通消費者宣傳推介,而且積極參會參展,接觸各地商界協會和知名企業家,建立了諸多聯系,形成了良性溝通互動,達成了多項合作意向。沿途先後參加了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博覽會、第24屆上海國際連鎖加盟展覽會,並組織開展了綏化市北林區與常熟市名優企業產品對接會,與100多位各地商界學界精英開展了商務洽談和學習交流,在更高的層面、更廣的領域宣傳了綏化、推介了北林,有力提昇了綏化北林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啟示之三:激活了一池水。這次“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經北林網信、官方微博等新媒體全程跟蹤報道後,人們紛紛在網上發表意見,為活動點贊。新聞傳播的擴散效應營造了良好的共建共享社會氛圍。
啟示之四:蹚出了一條路。開展“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是北林區實施“發展三產,提昇二產,倒逼一產”發展策略的一次有益嘗試,也是北林區30餘家農產品加工企業抱團走出去,共拓市場、共創品牌的一個良好開端,更是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北林區工商企業大膽創新營銷模式的一次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