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綏化北林區永安滿族鎮永興村書記賈洪濤:農村致富領路人
2016-08-16 00:26:46 來源:東北網  作者:侯巍 陳顯春 王忠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5日訊(記者侯巍 陳顯春 王忠岩)綏化市北林區永安滿族鎮永興村,一座靚麗的現代都市村,村富民安。這一切得益於村黨總支書記賈洪濤,他帶領永興村從一個欠外債20多萬元的空殼村,發展成為村集體積累500多萬元、社員年人均純收入1.91萬元的省級美麗鄉村試點村。

采訪團參觀大成福。

  從企業家到村支書

  說到永興村的巨變,村民異口同聲告訴記者:是“賈小子”帶出來的。

  村民口中的“賈小子”就是賈洪濤。賈洪濤今年42歲,援建家鄉的情結是2007年產生的。那年,在外闖蕩十多年的賈洪濤回到家鄉,習慣南方飛速發展的他驚呆了:路還是原來的路、房還是原來的房,人的精神面貌與他離家時,也沒有太大的變化。

  “賈小子”衣錦還鄉的消息傳出後,村裡的鄉親和乾部都來看望他。老少爺們殷切的目光,留拴住了賈洪濤的心。2007年,他開始主持村裡工作,2008年,被選為村黨總支書記。


廣場小瀑布。

  黨員帶頭乾 群眾跟著看

  “黨員乾部帶頭乾,農民群眾跟著看,看好以後跟著乾。”這是賈洪濤對自己和村乾部的要求。

  長期以來,永興村農業一直是分散種植。2008年,賈洪濤在北林區成立了第一家“大成福水稻農民專業合作社”,自掏腰包200多萬元購置設備,為入社農民支付土地流轉金和工資。發展至今,這些合作社不僅流轉了本村的絕大多數土地,還把觸角延伸到附近的11個村和1個農場,共擁有種植基地3處,輻射面積5.5萬畝,是本村耕地面積的三倍之多。

  接下來,村黨總支又組建了“大成福”農工商貿易公司,成了由“四社一廠”組裝的“小航母”,四個合作社負責種植、米業加工廠負責加工、農工商貿易公司負責對外經營,走出了一條“農民+產業合作組織、村集體合資入股龍頭企業”的復合型發展模式。去年,“大成福”還闢建了一處小型工業園區,目前已入駐3家招商引資和村辦企業。

  歷經幾年探索,賈洪濤帶領鄉親們經歷了從分散種植到合作社經營到復合社管理的陣痛,也完成了從“種得好”直逼“銷得好”,到“銷得好”倒逼“種得好”的嬗變,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

村民用自產水果迎接客人。

  信任是再多金錢也買不來的

  在賈洪濤眼裡,在完成村增積累、民增收入的同時,建立農村社區,是實現“農業現代化、農區信息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的必經之路。

  2013年,賈洪濤帶領永興村在綏化北林區建起了第一個農民社區。2013年到2015年,永興村共投資8000多萬元,建成四棟近3萬平方米的農民新村住宅樓、3000多平方米的廣場和幼兒園、小學校等。

  如今,“大成福”成了輻射周邊7個村、15個自然屯的“大成福社區”。從自己發家的企業家到帶領鄉親們致富的村書記,賈洪濤屢獲殊榮,2011年榮獲“黑龍江省農民創業之星”榮譽稱號;2012年榮獲“黑龍江省勞動模范”、“全國百名科教興農帶頭人”等榮譽稱號;2015年被評為“全省百名好支書”。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彭佳麗

【專題】寒地黑土 綠色綏化——全國網媒聚焦綏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