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油田生態建設工程示范區十年大『變臉』
2016-08-16 22:42:28 來源:東北網  作者:吳殿峰 劉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水域面積增加了340公頃 建成格桑花種植區1000餘畝 栽植苗木34.6萬株

  東北網8月16日訊(吳殿峰 記者 劉嘉) 立秋時節,步入大慶油田生態建設工程示范區,滿眼綠意盎然,昔日的鹽鹼地上如今生機勃勃,到處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動畫卷……2007年,大慶油田公司成立了大慶油田生態建設工程會戰指揮部,拉開了油田生態建設的序幕。經過多年努力,在石油人的辛勤裝扮下,如今,綠樹成蔭、花團錦簇、天藍水清的“綠色生態油田”已成為油城最靚麗的名片。

  據了解,大慶油田生態建設工程示范區北起濱州鐵路,南至南二路,西起奧林東路,東至薩環西路,涵蓋采油一廠三礦和五礦地區,佔地面積40平方千米。示范區的油井密度、站所分布、地上地下情況復雜程度是油田最具代表性的,其生態環境的治理難度和復雜程度都遠遠高於油田其它區域。為了應對這種復雜的局面,大慶油田公司提出“高處育樹,低處蓄水,過渡地帶自繁草葦”的創新理念,開展生態建設。

  在大慶油田生態建設工程示范區的建設中,會戰指揮部牢固樹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堅持用降本增效的理念服務生產、保護生態,用創新的理念支持生產、建設生態,探索出一種投資省、見效快、管理成本低的生態恢復建設的新模式、新方法。

  “生態建設不是單純的植樹綠化,而是系統的多方面的營造生態環境、建立體系,要以自然的選擇實現生態建設,同時為水生生物創造生存條件,達到生態平衡。”會戰指揮部工作人員郭斌表示,他們總結出“苗木本土化、繁衍自然化、打造生態原生化的基礎,實現生態原生化的效果”適合大慶油田生態發展的建設方式。

  十年來,在示范區的建設上始終堅持“用大慶精神造福大慶人的理念”組織三大會戰——即技術會戰、設備會戰和人員會戰。“在示范區建設過程中,我們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向專家學者請教、諮詢,最後達成了共識——按照客觀規律建生態,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其自然,保護自然’的原則指導下,總結形成了‘高處育樹,低處蓄水,過渡地帶自繁草葦’的創新理念,將收土、收水、收建築垃圾定為示范區主要施工內容,並在示范區施工過程中逐步檢驗、完善、提昇。”會戰指揮部工作人員侯禮強介紹說。

  十年來,共組織油田各單位員工、共青團員、駐慶部隊官兵、高校師生、民間團體成員等9.3萬人(次),開展了37次義務植樹、清運垃圾、平整場地等工作。幾年來,示范區水域面積增加了340公頃,收集雨水4190萬立方米,有效防止了次生濕地澇災的發生,保證了生產的正常運行,每年還節約50%以上的外排電力費用。十年來,示范區共栽植苗木34.6萬株,在河渠湖泡岸邊扦插杞柳501.7萬株;繁育各種苗木30多公頃;在路邊、管堤上、高壓線下不適於繁育樹木的區域建成格桑花種植區1000餘畝。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奮力走出黑龍江全面振興新路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