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7日訊(記者 侯巍 陳顯春) 綏化海倫市耕地100%天然含硒,為此被稱為富硒之都。17日上午,由九三集團冠名的“寒地黑土•綠色綏化”全國40家重點網絡媒體聚焦綏化大型采訪活動走進海倫,先後參觀考察了萬畝富硒有機雜糧基地、萬畝富硒菇娘示范基地、萬畝富硒綠色瓜菜高標准示范基地、萬畝富硒有機大豆示范基地和富硒有機蔬菜觀光采摘園等富硒農業;又深入海北鎮西安村吃農家飯體驗東北民俗。海倫這片的神奇又充滿魅力的土地,令網媒記者們傾倒。
9時40分,網媒記者來到海倫市前進鄉萬畝富硒有機雜糧基地裡,紅谷子、黑糜子、白芸豆、紅小豆等有機雜糧令網媒記者產生好奇感,因為他們大多數是首次見到這麼多東北特有物產。前進鄉鄉長楊慧玉風趣幽默的講解,不僅令網媒記者捧腹,也深深記住了這些雜糧的名字。
記者聚焦萬畝富硒雜糧基地。
記者踏訪富硒雜糧基地。
在海倫市共合鎮萬畝富硒綠色瓜菜高標准示范基地內,其經營主體為玉蘭瓜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理事長王玉蘭是個勤勞朴實的農家女,她拿出基地內最新鮮的瓜果招待網媒記者,東北人熱情好客的品質可見一斑。
海倫市共合鎮主力村萬畝富硒菇娘示范基地裡的菇娘熟了。網媒記者來到這裡品嘗了該基地生產的菇娘,個頭大的猶如水果一般,酸甜可口;個頭小的保留了菇娘最初的味道,香甜潤喉。
海倫大豆甲天下,網媒記者走進共合鎮萬畝富硒有機大豆示范基地,該基地由主力村中林大豆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互聯網+合作社+基地”的復合經營模式,運用物聯網實現了“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質量可追溯”等控制質量手段,叫響海倫富硒農產品安全牌、營養牌和特色牌。 午餐,令人終生難忘。從共合鎮萬畝富硒有機大豆示范基地驅車40分鍾便來到了海北鎮西安村。剛進村口,“西安生態民俗村”七個紅色大字格外鮮艷。網媒記者下車後,被當地農民領進自家吃午餐,農家,土炕,大鐵鍋,純原生態食品原生態做法,吃出了原生態的味道。
記者體驗民俗村內東北風情。
驢拉磨。
西安民俗村風光。
西安村村中公園,利用38天時間由原有垃圾堆改造而成。穿過公園,是西安民俗體驗區,一件件老物件,展出了東北最原始的民俗風貌。小毛驢一圈一圈不知疲倦地拉著磨,乳白色的豆漿從石磨縫隙中流淌出來,因時代變遷,這種最原始的做豆腐方式已消失滅跡,今又在西安村重現,不僅是民俗游的一大亮點,更是對民俗歷史和民俗文化的最大尊重。
富硒有機蔬菜觀光采摘園。
瓜菜高標准示范基地。
黑龍江原野食品有限公司的300畝富硒有機蔬菜觀光采摘園內,游人穿梭在園內或拍照或采摘。該公司董事長曹中軍向網媒記者介紹了富硒有機蔬菜的發展情況。隨後,網媒記者來到原野公司辦公區監控室內,通過回放看到了網媒記者在采摘園的情形,原來這家公司已經實現了對農田進行遠程操控。
海倫系中國剪紙之鄉,有著久遠的歷史積淀。網媒記者走進海倫市剪紙展覽館,參觀了海倫剪紙大師的代表作品,並欣賞了剪紙藝人在現場剪紙的珍貴畫面。
一抹陽光,穿過剪紙展覽館的窗戶斜射室內,網媒聚焦綏化走進海倫站圓滿結束,通過一天的參觀考察,黑土硒都魅力海倫的形象早已深深印在網媒記者們的心中,久久不能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