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3日訊(吳殿峰 記者劉嘉)近年來,空氣質量預報作為我省大氣監測與治理的手段之一,預報系統不斷昇級。近日,從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傳來消息,目前我省空氣質量預警預報時間可達72小時,未來可實現提前5-7天預報。
據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空氣質量預報預警中心工程師王國梁介紹,多年來省環境監測中心站陸續引進一批先進儀器,投入到我省空氣質量預警預報的研究。今年初,這些儀器和設備都已開始正式運行。目前,可實現未來3天空氣質量趨勢預報(未來可提前5到7天)。據悉,空氣質量預報結果來自於空氣質量數學模型的計算和分析,同時結合現有的空氣質量實時監測數據和氣象觀測數據。空氣質量預報系統平臺可提供區域范圍內空氣質量變化趨勢預測和模擬污染物組成的來源。
我省空氣質量預警預報能提前72小時,這是怎麼做到的?帶著疑問我們來到省環境監測中心一探究竟:
步驟1:數據收集
收集數據預測6項污染物濃度
在二樓的一間機房內,有兩個類似於冰箱的鐵櫃子,發出嗡嗡的聲音。“別看它外表不洋氣,其實作用大著呢。”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空氣質量預報預警中心工程師王國梁說,這兩個機器是計算機集群,可進行極速預算。
據了解,這倆機器內收集了全省各地空氣質量實時監測情況、城市污染源放排情況和氣象條件的變化狀況,可以自動生成PM2.5、PM10等六項污染物濃度預測,並自動合成AQI預報結果。“根據此結果在我省地圖上,形成綠、黃、桔紅、紅、紫紅等空氣質量情況圖形變化示意圖,不同顏色代表空氣質量優、良、輕度污染、重度污染、嚴重污染等不同污染程度,可供政府部門和環保部門作出決策。”
步驟2:模型運算
經過4小時運算預報初現雛形
據王國梁介紹,目前該中心空氣質量預報主要使用數值預報和動力統計預報兩種數學模型,其中以數值預報為主。“每天夜間,這兩臺計算機群組自動下載相關數據,套用以上兩種數學模型進行計算,經過4小時左右的運算,預報產品就出爐了。”
步驟3:人工修訂
預報員根據現實和經驗進行修訂
“然而,機器並不是萬能的。”王國梁說,計算機群組根據輸入的數據進行運算。但數據有不確定性,生成的結果可能與現實有差別,這就需要預報員對預報結果進行修訂。
王國梁表示,突發狀況的發生,可能會使計算機預算結果有差距。“例如,入冬後,某地一次性大規模焚燒秸稈導致空氣質量變差,我們就根據這一現實情況對預報產品進行相關的修訂。”
人工修訂除了要根據客觀條件,預報員的主觀經驗判斷也比較重要。一般每天10時前會完成人工修訂。王國梁特意強調,在重污染天氣下,人工修訂完成後,還要與氣象和多層級的環保部門進行會商,纔能發布污染天預警信號。
步驟4:發布
微信微博網站都能查空氣質量預報
省環境監測中心站會通過微信、微博和網站多種渠道發布未來三天空氣質量預報。如遇重污染天,多部門會商需要時間,最晚在當天17時許發布預告狀況。
我省居民可在省環保廳官網“黑龍江省城市空氣質量發布平臺”(網址為//111.40.0.99:8081/)、龍江環保的官方微信、微博查看空氣質量預報。
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陳威說, 2014年,黑龍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站成立了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中心,同年黑龍江省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平臺建設正式啟動。2015年11月,省監測站開始通過國家平臺和省廳網站正式對外發布空氣質量預報信息。2016年1月,省監測站開始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平臺的硬件擴容和軟件增強工作。陳威說,近年來,我省陸續引進移動在線源解析監測平臺、移動環境空氣和水質環境質量監測平臺等一批先進的儀器投入到環境監測中。目前這些設備都已開始正式運行,為政府部門和環保部門決策提供科學參考,特別是在重大活動或賽事上將發揮作用。下一步,省環境監測中心站還將進行軟件二期建設,進一步調優、完善空氣質量預報平臺,為人民生活提供高效便捷的環境質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