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4日訊(陳朝 記者 郎艾迪) 十幾年前,杜爾伯特縣的『西北風口』風沙肆虐,『地不打糧,沙子埋房』;十幾年後的今天,『沙進人退』的景象被藍天、青山、綠樹取而代之,杜爾伯特縣堅持『風、沙、鹼』兼治,『林、草、水』並舉,生態環境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
從2004年開始,建設『生態名縣』——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成了杜爾伯特縣的發展戰略之一,通過興林、治草、蓄水化解生態危機。
堵『西北風口』,植樹造林成了恢復生態的首要大事。連續12年的綜合治理,築起了一道長89.8公裡、寬5-25公裡的綠色長城,全縣形成了『護村林成點、護路林成線、農防林成網、固沙林成片』的林業發展格局。
恢復草原生態迫在眉睫。2001年開始,杜爾伯特縣在黑龍江省率先開展了草原休禁牧工作。到2005年,全縣300多萬畝草原全面禁牧一步到位,草原生態逐漸恢復。
在上世紀90年代,補水蓄水也成了杜爾伯特人亟待解決的事情。從2000年開始,連續4年從百公裡外年均引嫩江水1億立方米。從2004年開始,堅持年均引水1.5億立方米,並制定了《全縣水系連通規劃》、《全縣乾涸湖泊生態補水方案》,全縣水域面積增加近60萬畝,總面積恢復至205萬畝。全縣水產品也因此風生水起,幾十種水產品遠銷北上廣。
截至2015年末,全縣已累計投入資金4.2億元,完成造林57.6萬畝,全縣林地面積達到128萬畝,活立木總蓄積473萬立方米,治理改良『三化』草原113萬畝,草原植被覆蓋率達到80%以上,乾草產量由50公斤/畝提高到150公斤/畝,全縣草原面積已經恢復到339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