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5日訊(記者 遲亦達)25日,第十一屆黑龍江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哈爾濱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哈爾濱的手繪作品、齊齊哈爾的鶴文化制品、大慶的油陶、伊春的實木工藝、綏化的猛?化石……黑龍江省各市地文化產品所展示的濃厚地域特色在本屆文博會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哈爾濱展區——手工書畫與傳統手藝的完美結合
位於B區展廳的哈爾濱展區人群攢動,哈爾濱老街景手繪工坊畫吸引了眾多觀者。據嘉駒手繪工坊工作人員吳迪介紹,所有手繪作品都是用鋼筆一筆一筆勾畫的,有明信片、書簽、創意筆記本,內容展示的都是索菲亞教堂、伏爾加莊園、巴洛克建築等哈爾濱特色旅游景點,手繪作品曾作為省市旅游部門禮品贈送給國內外來賓。
哈爾濱老街景手繪工坊畫。遲亦達 攝
獨具藝術魅力的瓷板畫。遲亦達 攝
拓彩板畫、瓷板畫也是哈爾濱展區的亮點。拓彩版畫以顏色協調、邊際相接為特色,僅一幅20寸的版畫,創作時間就在十天左右。黑龍江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張洪濤告訴記者,自己創作的瓷板畫是用一種特殊的原料在白瓷上作畫,瓷板畫晶瑩、亮白,在燈光下神采奕奕,獨具藝術魅力的瓷板畫聲名遠揚。
齊齊哈爾展區——鶴文化制品遍布展廳
齊齊哈爾是丹頂鶴的故鄉。在本屆文博會上,鶴文化產品遍布齊齊哈爾展廳,其中一幅滿繡藝術品《百鶴圖》最為震撼。據介紹,《百鶴圖》是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紮龍為背景,描繪姿態各異的丹頂鶴百餘只,展示了一個友愛團結的集體,給人以直衝雲霄的感覺。
《百鶴圖》。遲亦達 攝
大慶展區——手藝人現場制作引關注
在大慶展區,工藝大師現場制作讓參觀者放慢了腳步。其成品就是大慶特有的文化產品——油陶。油陶顏色以偏深色為主,原料采自數千米地下的岩漿,並含有金屬和活性炭等成分,可以吸附甲醛等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據了解,大慶油陶2008年誕生於大慶師范學院,是該校雕塑家李方海和其學生經數百次試驗,用地下數千米油層的岩芯和岩漿中提煉出的有機物質燒制而成的,在全國屬於首創,被譽為“凝固的石油,會呼吸的陶”。
綏化展區—猛?象、披毛犀化石。遲亦達 攝
其他展區——閃動龍江文化特色
在伊春展區,紅松沈香、核桃皮工藝品、根雕等木制品凸顯伊春的森林文化特色;在佳木斯展區,赫哲族魚皮制品做工精細,反映出三江地區濃厚的少數民族文化氣息;在綏化展區,青岡縣四萬年前冰河世紀猛?象、披毛犀化石實體標本和仿真模型驚艷亮相,展現著這個有望成為“中國猛?象故鄉”的古生物化石產地的文化積淀;在黑河展區,瑪瑙玉石產品琳琅滿目,展示著黑河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我省市地展區特色文化氛圍濃厚,展現出一個個獨特的地域文化藝術符號,成為第十一屆黑龍江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