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我省種植結構調整實現『一減七增』
2016-08-30 07:06: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8月30日訊 年初以來,我省圍繞“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的工作主線,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記者近日從省農委獲悉,全省種植結構調整實現了“一減七增”目標,即玉米面積減,水稻、小麥、大豆、雜糧雜豆、經濟作物、飼料飼草作物、馬鈴薯面積增;通過重點發展優質水稻、玉米、大豆等專用品種生產,落實1170個“互聯網+”高標准綠色有機種植示范基地,實現了品質結構的調優;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始推進。

  據農情統計,全省玉米面積比上年調減2000多萬畝,大豆面積增加600多萬畝,雜糧雜豆增加400多萬畝,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7309萬畝;全省退回一個積溫帶種植的玉米面積超過1000萬畝,確保提質降水、安全成熟;在玉米優勢產區,高淀粉、高賴氨酸加工型專用品種面積達到9000萬畝以上。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430億元;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4430家,經營收入達到22億元;農產品營銷取得重大進展,通過大力發展互聯網營銷,延長產業鏈條,更多農民參與分享到價值鏈延伸利潤。

  據了解,在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我省堅持超前謀劃早發動、聚焦重點調玉米、優化結構提品質、多措並舉增效益。自去年底就開始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及早謀劃。省委、省政府多次進行專題研究,提出玉米調減的目標任務和重點措施。層層落實責任,將結構調整任務落實到市縣、落實到鄉鎮、落實到田塊。積極推廣米改豆、米改麥、米改雜、米改經、米改飼等種植模式,把“糧倉”變為“糧倉”+“肉庫”+“奶罐”,共安排3.1億元資金專門用於結構調整。各地還積極通過建設優質稻米、食用非轉基因大豆、綠色有機雜糧、山特產品等精深加工產業和畜牧產業,以龍頭企業帶動基地專用品種生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調整。

責任編輯:王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