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4日訊 理論上,孩子開學了是件好事兒,學生可以重新回到校園,和自己闊別了數十天的小朋友小伙伴們重逢,家長也終於可以擺脫在家裡淘了一個暑假的“熊孩子”,留一份安靜的空間給自己。但事實卻不是這麼回事。
開學前很久就開始忙活
家住薩爾圖區的祝先生是外來務工人員,今年,女兒該上學了,他和妻子早早去辦理了暫住證,為孩子報名上學做准備。之後,又各處打聽孩子要入學的學校幾號報名,生怕錯過了。
開學前一周,祝先生聽說有的學校已經通知家長去開家長會,而祝先生和妻子卻一直沒接到通知,急得一遍遍去學校門衛處詢問,但每次都被告知,回家等通知就行了。直到8月29日,祝先生接到學校的通知,心裡纔算有了底兒。
劉女士的兒子也是今年上小學,劉女士光是書包就為兒子准備了兩個,擔心書包太沈孩子背不動,又擔心拉杆書包學校不讓用,於是乾脆買兩個備用。
8月31日下午,劉女士在單位請了假,參加了孩子的家長會,雖然只有語數外三科老師,但每個老師都講了一大堆要求,老師的要求細致到本皮的顏色以及格尺的花紋等。劉女士說,給兒子開家長會,比自己上學時聽得都認真,把老師講的各種要求都拿筆認認真真記錄下來,生怕落下什麼准備不好,惹老師不高興。
給孩子包書皮用仨小時
家長劉女士稱,當天開完家長會,她頂著雨,到文具店裡給兒子買了各種文具用品,小區裡僅有的兩家文具店被家長們圍得水泄不通,想要買塊橡皮,都要擠上好半天。
另外一位家長稱,孩子一共發了8本新書,光是給孩子包書皮就用了整整三個小時。因為使用簡易書皮,擔心孩子用久了會弄掉,粘貼式的書皮一不小心又會有氣泡,所以只能小心翼翼地慢慢弄,有時甚至要揭掉重貼。
女兒上小學二年級的胡女士稱,雖然孩子不是剛入學,但為了孩子的開學,她也是足足准備了好幾天。貼書皮、抄課表、在每個本子上寫名字,一點都不敢馬虎。
胡女士無奈地告訴記者,她之前也並沒有這麼仔細地幫女兒准備這些,但女兒發現,其他小朋友的學習用具都比自己的精致,回到家裡就有情緒,質疑媽媽不夠愛她。胡女士說,為了不讓孩子再有這樣的感覺,她給孩子准備學習用具再不敢馬虎了。
孩子上學家長各種擔心
一些家長原本以為,9月1日孩子正式開學了,該准備的都已經准備完,剩下的就看孩子自己的了。但事實卻是,很多學生去了學校,家長的心也跟著去了。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新生家長稱,8月31日晚,她幾乎一整晚都沒睡,因為孩子第一次入學,擔心他不能適應新環境,擔心上課調皮被老師責罰,甚至擔心帶的鉛筆不夠用,總之各種擔心。
祝先生稱,9月1日早上7點45分把女兒送到學校,看著女兒走進學校大門後,他轉身往工作單位走時,竟然有些失落。
祝先生告訴記者,女兒像個假小子一樣在家淘了一個暑假,他和妻子都盼著女兒早早開學,家裡能清靜點,卻沒想到,孩子去上學了,他反而覺得不適應。
孩子不聽話家長更焦慮
開學季,也有些家長的焦慮是由孩子的焦慮引發的。
登峰小區居民張女士稱,要開學前幾天,兒子情緒一直低落,開學前一天晚上,竟然抱著她哭起來,稱自己害怕不想去上學。
張女士稱,8歲的兒子向來膽小,所以纔決定讓他晚上一年學,沒想到還是這種情況。孩子的焦慮情緒影響了張女士,孩子去上學了,她心裡也像長了草一樣。
記者從市第三醫院兒童心理科了解到,新學期開學,很多學生表現出厭學不想去上學的情緒,一些家長實在沒辦法,只能帶著孩子去看心理醫生。有的孩子甚至拿開學“要挾”家長,只有家長同意了某個要求纔會去上學,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的焦慮情況也就更加嚴重了。
專家支招
如何緩解家長“開學焦慮癥”
1.父母要接納自己的焦慮情緒。父母的擔心和焦慮主要是因為孩子年齡小,突然把他們放在一個陌生環境,難免不放心,這是一種合理的情緒。父母不要一味排斥焦慮情緒,接納當下情緒,把它合理化。
2.去除不必要的焦慮,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壓力面前所預測的危險,99.99%不會發生。所謂“焦慮”,是人們對危險的不確定感和無助感。既然自己都不確定危險會發生,還長期陷入焦慮狀態,那不就是杞人懮天了?父母可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一一自我駁斥,建立積極思維模式。
3.別太在意孩子的負面情緒。父母希望孩子整天高高興興、樂呵呵地上學放學回家,這是不可能的。孩子年齡越小,對情緒的體驗和加工能力就越弱,多數情緒都是一過性的,不會持續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