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9月6日訊 近期,各大高校已經陸續開學,對於新生最重要的是置辦開學用品。記者走訪了哈市多個數碼產品商場了解到,剛剛過去的八月份是數碼產品的銷售高峰,銷量比平時漲2-3成,都是家長買給入學新生的。一般來說,名牌手機、電腦是標配,條件好一些的,iPad、單反相機也要置辦,光是這幾樣加一起,動輒上萬元。家長無奈地感慨:“只要他能好好學習,花這些錢滿足他的願望,值!”
現象:三大件成入學“標配”
近日,記者采訪了冰城多位大一新生了解到,他們入學除了買了一些學習用品和新衣新鞋,重頭戲都放在了數碼產品上。手機、電腦、iPad成為了不少新生的標配。家裡條件好的,單反相機、高檔耳機、甚至藍牙鍵盤等都配置齊全,動輒一兩萬元。
哈工程大學的大一新生李同學告訴記者,因為他如願考上了大學和理想的專業,爸爸獎勵了他一部苹果6S。電腦是惠普的,4000多元,是舅舅特地給他買的。在李同學的要求下,媽媽又給他花1000多元買了一部高檔耳機。這三樣加一起就一萬多元。
而哈理工大學來自農村的大一新生付同學,也在開學前由父母給置辦了手機和電腦,加一起近5000元。
市場:不少學生“跟風”買手機
近期記者走訪哈市電腦市場、手機賣場發現,每年七八月都是銷售高峰,主力消費者就是大學新生。“電腦和手機最好賣,學生之間喜歡跟風,一款有同學買,就會有不少同學來尋找同款機型。所以我們每年都會搞一些‘多人同行,免單幾十元’的活動。”一位賣手機的商戶於先生說。“選購電腦的學生也很多,最多時一天賣出十幾部電腦,是平時銷量的幾倍。”某電腦品牌的工作人員說。
家長:買買買是為讓孩子在同學面前不自卑
采訪中很多家長表示,孩子寒窗苦讀十幾年,好不容易考上大學應該給他們一定的獎勵。黑大大一新生小喬的母親陳女士對記者說:“孩子上高中時怕耽誤學習,一直用的是老款手機,不能上網。考上大學了,年輕人再不會用智能手機上網也太落伍了。”還有一些家長表示,不希望自家孩子用的比別人的差,“手機、電腦能用好幾年,就給孩子買個喜歡的吧,這樣在同學面前也不會太自卑。”家長張先生說。
老師:攀比心理不可取
對此,哈爾濱師范大學東語學院輔導員老師表示,家長為新生置備必要用品是應該的,但不應處處順著孩子意願。不少孩子要求家長購買高價產品都有一種攀比心理,如果家長不及時引導,很容易使孩子變得虛榮,養成炫耀式消費的習慣。而且iPad、數碼相機等,在大學使用的並不多,不需特意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