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8日訊 雜糧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成分,但在烹制時要先泡後煮,不是很便利。近日,鶴崗黑龍江健碩科技有限公司的雜糧產品走下生產線,16種雜糧可與大米玉米一同下鍋,同時煮熟,省去了浸泡工序——在這款新型農產品的背後,是一個輕資產運營的成功案例:購買科技專利,購買設備投放到生產企業,與企業合作加工,減少廠房和生產管理人員投入,企業節省投資1000萬元。『我們與省雜糧中心合作,購買大學的科研成果,並形成了自己的研發團隊,產品從主食拓展到飲品,提供更豐富的健康食品。』企業負責人趙夢如介紹說。
不看投資看效益,不看體量看質量,在經濟新常態下,鶴崗市工農區委、區政府及時將經濟發展的重點進行了調整,著重將精力放在非煤經濟發展上,在引進和培育企業工程中,注重扶持體量小、效益高的活力型企業和科技含量高、有成長性的企業,以提昇企業質量效益為重點,加快鶴崗市中心城區的經濟結構調整。
『中央和省市經濟發展戰略明確要求,通過「三去一降一補」進行供給側改革,工農區的區位特點,也不適合發展重工業,擺放大體量生產企業,所以我們抓中小企業發展,抓現代服務業,注重引導企業輕資產運營,有利於增強經濟發展後勁,改善區域內經濟的質量效益。』工農區區長孫平說。
工農區日前投入運營的鶴崗市惠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建設電子商務平臺,運用合作機制,建立全品類綜合零售購物網站,打造『鶴崗市名優特產品展示銷售中心』,實現本地資源線上銷售,線上資源線下體驗。讓合伙人負責商品采購,負責質量管控和價格監督,節約了企業的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確保產品供應的時效。新的商業模式和管理機制,為中心城區『繁榮貿』注入了新元素和新能量。
引進科技型企業,是工農區招商的重點。引入的尚華科技公司,主要開發政府業的政務軟件和企業的管理軟件,目前已開始業務拓展,將為工農區生成新項目。從事服務外包行業的海雅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信息系統集成和BPO業務流程外包服務,3年來研發實力不斷增強,並擁有一批項目管理的資深經理人。『這些科技型企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能夠為其他企業發展帶來新思路,引入新機制。』工農區經貿局局長馬安相說。
在扶持企業上,工農區改變過去以政策幫扶為重點的方式,通過品牌戰略提昇企業和產品的影響力。引導佰米堂、海宇等糧食加工企業打響綠色牌,幫助企業進行綠色認證。定期開展重點企業家座談,讓企業相互借力,互為參考。政府深入企業,在經營模式和產品結構上進行引導,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困惑。
『區域的經濟發展是否健康,還要看市場真正繁榮,投資有效益,企業有活力。』工農區副區長尹立斌說。通過輕資產戰略,抓中小企業和服務業,工農區營造健康的經濟生態,經濟增長有持續性。今年上半年,在固定資產投資下降的情況下,工農區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13.2%和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