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助力龍江經濟『快跑』——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發展紀實
2016-09-11 07:27:1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狄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圖為集裝箱中心站。照片均為劉心楊攝

排列整齊的集裝箱。

  黑龍江日報9月11日訊 在哈爾濱東部,一座國際化交通樞紐正帶動龍江經濟“快跑”。

  千餘個集裝箱整齊的擺放在貨場中,四架龍門吊通過電腦系統對集裝箱進行智能化作業,一列列集結完畢的集裝箱班列整裝待發。這一幕幕曾經被我們艷羡的現代化物流場景,是如今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的日常一景。

  10日?12日,省委省政府召開進一步貫徹落實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推進會,10日,與會同志深入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推進會再次振奮了大家貫徹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的動力決心,大家表示,作為全國重點建設的18個集裝箱中心站之一,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要成為中俄鐵路物流大通道的關鍵節點,為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注入新的活力。

  智能“替代”人工科技無處不在

  在中心站大門口,一排排黑色通道吸引了記者視線。“這是集裝箱中心站的智能大門,所謂的‘智能’並不是指門自身,而是門背後先進的信息系統。”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副書記梁川說。

  這套信息化大門由箱體識別系統、箱號識別系統、集裝箱驗殘檢測系統、管理系統和自動控制系統五個部分組成。大門和場區內的無線網絡、視頻監控結合到一起,每個集裝箱的箱車進來後,智能大門就可以把具體的集裝箱信息發到車載終端上面,讓這輛車准確找到要去取哪個箱,或者是把運來的箱體放到哪個指定位置,實現精確化管理。因為有了智能系統,一百多萬平方米的場區基本看不到多少人,大大的減少了人員成本,調度指令均可以由這套系統平臺下達,做到合理化的統籌安排。同時,智能大門的調度信息還通過貨車內的智能終端發給貨車司機,進出所走的路線都會安排好。

  記者沿智能大門繼續前行。幾十個電樁映入眼簾。梁川告訴記者,這些充電樁是專門為具備冷藏功能的集裝箱准備的。如果沒有充電樁,冷藏功能集裝箱只能連接在車上,靠車充電。這樣會佔用鐵路道線,影響作業效率。而有了這些充電樁,這種集裝箱班列可以及時分解車體,連接到充電樁上充電,提高裝卸貨效率。

智能化的監控大廳。

對待每一個環節都一絲不苟的集裝箱中心站工作人員。 

 

  暢通鐵海聯運釋放集結優勢

  在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的貨運業務辦理大廳,記者見到正在辦理發貨業務的遼寧沈哈紅運物流有限公司站場主任危強。作為一家大型物流公司,危強幾乎每天都要在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發貨或者收貨。

  危強告訴記者,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成立之前,從南方發來的貨物在營口港下貨,然後經鐵路運送到吉林扶餘,再經公路運送到黑龍江各地。這樣的運輸方式存在很多不便,一是公路運輸成本比鐵路高,二是扶餘站比較小,貨物周轉慢,有時候集裝箱被堆了好幾層高,貨主著急,可箱子被夾在中間,運不走。三是冬天走公路存在很多安全隱患,有幾次車壞在半路,耽誤了運輸時效。自從去年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成立,公司的貨物可以直接從營口港通過鐵路運到集裝箱中心站,運輸成本節省了30%,效率也提高了。以中心站為圓點,周邊各地的貨物運送起來也都很方便。今年截至目前,公司已經在哈爾濱集裝箱中心站到發貨物20000標准箱。

  梁川說,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集裝箱運輸以自備箱運輸為主,路用箱運輸為輔,主要方向為營口港和大連港兩個港口和?魚圈北、金州、金港、大窯灣等站。目前,遼寧沈哈紅運、大連集益、中海、中遠集裝箱公司、黑龍江協盈貿易公司等都與站內有合作。其中,遼寧沈哈紅運和大連集益兩家物流公司年發運量23萬噸,佔中心站發運量的79%。

  實現“口岸”功能成為對俄前沿

  記者跟隨梁川走在特貨區,近兩千臺長城汽車整齊的擺放在場地內,很是壯觀。梁川告訴記者,這些車是從天津塘沽發運到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的,一部分在站內倉儲,一部分運送給哈爾濱、大慶、佳木斯等地的經銷商。

  與此同時,海南小汽車運輸班列也隨著秋天的到來開始發運了。據介紹,每年大批龍江“候鳥族”開始“遷徙”海南。而海南小汽車運輸班列正好滿足了龍江自駕愛好者的旅游新需求。運送小汽車的哈爾濱市民王微微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從哈爾濱到海口4000多公裡路程,各項費用加在一起近7000元錢,而用列車運輸僅需要4600元,省錢還省心。

  梁川說,為保證小汽車裝運過程的安全、便捷,中心站在裝車站內鋪設小汽車運輸專用線。小汽車全程在封閉的車廂中運輸,無需倒運裝車,並使用止輪器加固,保證汽車的運輸安全。

  今年1至8月,累計發送264車,1萬噸,2560臺小汽車;到達1023車,3萬噸,9640臺小汽車。

  小汽車班列運輸是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的一大亮點,但對於“國際”二字來說,進出口功能將成為中心站最具含金量的核心。

  梁川說,作為全國重點建設的18個集裝箱中心站之一,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可以和全國其他17個中心站實現鐵路直達。2016年1至8月,中心站累計發送集裝箱17538標箱,29萬噸;到達集裝箱17695標箱,45萬噸。不久後,隨著海關、檢驗檢疫的進駐,這裡也將實現“口岸”功能,也就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貨物都可以從這裡實現進出口。

  據了解,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已形成年發送240萬噸、到達280萬噸的運輸能力,具備接發5000噸整列雙層集裝箱專列的能力。

  未來,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將發揮“龍江絲路帶”通道建設核心作用,打造出集運輸、倉儲、集散、通關功能為一體的“東北地區國際集裝箱物流集散中心”,成為中俄鐵路東部物流大通道的關鍵節點,同時帶動與大物流發展相關的倉儲、加工、包裝、分撥、配送等物流產業快速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利用集裝箱、特貨、快運功能,集結開行中歐班列、快運班列、小汽車特貨班列,吸引各類國際貨流向哈爾濱集散,吸引中外客商落戶龍江,從而把我省打造成對俄對歐貿易的前沿。

  背景鏈接

  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

  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隸屬哈爾濱鐵路局哈爾濱東站,坐落於哈爾濱市的東部,於2013年6月開工建設,2015年7月30日開通運營,場區佔地面積113萬平方米,東西長1.5公裡,南北寬1公裡,毗鄰哈爾濱綜合保稅區,是中國鐵路總公司規劃的18個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之一,規模居全路前列。哈爾濱國際集裝箱中心站集運輸、倉儲、集散、通關功能為一體,是“一帶一路”戰略向北開放的國際性商品集散中心和現代化國際物流中心。

  場區情況

  集裝箱中心站場區按業務性質分為集裝箱作業區、特貨作業區、快運作業區等三個主要功能區,總面積113.7萬平方米。

  集裝箱作業區

  佔地面積68萬平方米,硬化面積32萬平方米。裝卸設備共投入4500萬元,配備有軌道式門式起重機4臺、空箱堆高機1臺、正面吊1臺、集卡車1臺、16噸叉車1臺。

  集裝箱作業區有4條整列到發線,有效長1050米,每條線容車數73輛,集裝箱作業區設立重箱區11個,空箱區10個,可一次性堆存20英尺空箱2560箱和20英尺重箱1628箱。

  特貨作業區

  面積20萬平方米,硬化面積9萬平方米,3條裝卸線路,配有端站臺、液壓昇降平臺、高站臺及洗車、檢測庫,可辦理小汽車運輸及冷藏保溫貨物運輸,貨場內可一次存放小汽車4000輛,在滿足小汽車到發的同時還可以臨時裝卸整車、零散、批量貨物。

  快運作業區

  面積25萬平方米,硬化面積3.7萬平方米,2條裝卸線路,有效長635米;電動液壓平臺24個;快運倉房10800平方米;分撥庫2056平方米。主要辦理整車、零散快運、批量快運發到業務,辦理品類包括除危險貨物外所有品類,同時可提供裝卸、倉儲、分揀、分撥、接取送達服務。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奮力走出黑龍江全面振興新路子

【專題】黑土地 開往金秋的列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