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冰城外教:穿越半個地球來教你 迷上烤冷面愛上太極拳
2016-09-11 08:47:34 來源:生活報  作者:周際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9月11日訊 武林高手竟然藏身高校?烤冷面愛好者原來不分國籍!

  又是一年教師節。在哈爾濱的大學校園裡,有這樣一群“歪果仁”,他們漂洋過海、飛行萬裡,穿越大半個地球來教你。

  他們既是老師,認真傳授語言;也是學生,努力了解東方文化。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彼此感知、互相包容。教師節前夕,記者走進冰城高校,帶您了解外教們在哈爾濱的工作和生活……

  太極高手:能文能武 曾在“武林大會”上奪金

  講述人:亞歷山大·佳琴科 國籍:烏克蘭

  58歲的亞歷山大,是個身材魁梧、和善愛笑的老教授。3年前來哈工大教俄語,此前曾在烏克蘭國立科技大學任教。

  “從教36年來,我一共教過85個國家的學生呢!”亞歷山大自豪地對記者說。來到中國後,每年教師節,他都會收到學生們送的禮物,比如茶葉、果籃、小蛋糕等。

  在哈工大,亞歷山大人緣超好,從來不會讓學生覺得“壓力山大”。俄語系學生徐柯對此感觸頗深,“這位老師非常重視課堂教學,講課很認真,作業留的很少。”

  課堂上的亞歷山大總是激情滿滿,很多學生都注意到,這位老師上課時不愛在講臺上站著,總在過道來回轉悠,特別是做讀寫練習時,一定要給學生近距離講解。

  值得一提的是,亞歷山大能文能武,課餘時間熱衷打太極。不但在校運動會開幕式上表演,還曾代表哈工大去香港參加國際武術節,並在“武林大會”上技壓群雄,奪得太極扇金牌和42式太極拳銀牌。此外,他的兩幅攝影作品也曾在“洋眼看中國”比賽中獲獎。

  亞歷山大一再延長合同,想把教學生涯的最後一點兒餘熱貢獻給冰城,他笑著對記者說:“三年實在太短了,我在哈爾濱還沒待夠呢!”

  資深吃貨:迷上烤冷面 常到師大夜市“逛吃”

  講述人:丹 國籍:英國

  “波棱蓋兒卡禿嚕皮了……”30歲的英國小伙兒丹,中文十分流利,剛見面便向記者展示了他的東北話。他在哈工大教英文7年了,原本在西安工作,因為那邊太熱了,就跟朋友打聽中國哪兒最涼快,於是來到了冰城。

  每學期,丹會組織各種課堂演講和討論,讓大家在實踐中學英文。他會要求學生一周內靈活運用25個單詞,並把它們寫進報告裡,反復強調“一定要在英文的語境裡揣摩詞意”。

  “學語言,環境太關鍵了!”丹感慨地說,四歲半的大兒子Ryan就給他“上了一課”。丹娶了個大慶姑娘,生了對混血兒,由於在中國長大,大兒子中文說得特溜。外教的兒子不愛說英文,這讓老爸頗為頭疼,暑假連忙帶著Ryan回英國“補課”。

  對很多“歪果仁”而言,學中文最難的是拿捏音調。剛學中文時,丹在路邊看見青草,興奮地大喊,“草,草”,只可惜一激動把音調發成了四聲,路人以為他在罵人呢,紛紛投來詫異的目光……

  還有一回打車,丹跟三個人合乘,司機以為他聽不懂中文,便開玩笑說,“咱把這老外綁架了,塞後備廂裡咋樣?”丹聽了,一臉無辜地吐槽:“不要,那樣我會氣死!”一車人笑瘋了。

  他還是個“資深吃貨”,愛在朋友圈裡曬美食。在哈工大英語系,不少外地新生被告知,“要想知道哈爾濱哪有好吃的,去問丹!”丹總去哈師大夜市“逛吃”,也常在烤冷面攤前流連。如果某天,你和丹在小吃攤前巧遇,請熱情地跟他打招呼,接頭暗號是“波棱蓋兒卡禿嚕皮了”……

  顏值擔當:重度“臉盲” 曾被換座學生整蒙圈

  講述人:托馬斯 國籍:法國

  今年32歲的托馬斯,堪稱黑大法語系的“顏值擔當”,走在校園裡,常有不少迷妹行注目禮。

  托馬斯的家鄉在法國西北部一個氣候溫和的海濱城市,他向記者感慨道:“來哈爾濱後,我纔第一次知道什麼叫做冷!”冬天沒課的時候,他喜歡躲在宿捨樓裡當宅男,夏天則挺像咱東北人,常跟朋友們一起擼串、喝啤酒。

  從第一天上課起,托馬斯就告訴學生們,一定別對他說“您”也別叫他“老師”,一定要直呼他的名字。聊起緣由,托馬斯張開雙臂跟記者比劃著,“‘您’,意味著我和學生之間隔著很遠很遠的距離。”

  他還是個“電影控”,以前就是因為陳凱歌的電影,纔迷上了中國文化。上課時,他喜歡截取電影裡有意思的對話,來教學生們法語。此外,每次暑假回法國,會拍很多照片和視頻,回來給學生們播放,讓他們看到法國最真實的一面。

  學中文時,托馬斯也曾遭遇聲調難題,每回說“我想問你”時,他都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說成“我想吻你”。中國人看外國人,往往覺得他們長得都差不多,同樣,托馬斯也有“重度臉盲癥”,經常傻傻分不清楚。他班上有兩個女學生,都是長頭發,身材差不多,戴著相似的眼鏡。他辨別的方式是:一個坐在左邊,一個坐在右邊。有一回,這兩個學生為了逗他,悄悄換了位置,果然把托馬斯整蒙圈了……

  來哈爾濱三年,托馬斯最大感觸是,中國人家庭觀念很重,他很羡慕中國有那麼多可以團聚的節日,而他們通常每年聖誕節纔會聚會。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兒子常年在中國,托馬斯的父母還成了少數能玩轉微信朋友圈的法國人。

  古巴情聖:愛上鶴城姑娘 為愛飛越太平洋

       講述人:埃爾南德斯(蘇武) 國籍:古巴

  38歲的埃爾南德斯,在黑大教西班牙語,他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叫蘇武。他的太姥爺姓蘇,是廣東人,1921年去了古巴,並在當地娶妻生子。

  蘇武一直記得太姥爺說過的話:等你長大了,我教你功夫。遺憾的是,還沒等到他長大,太姥爺便去世了。蘇武對中國始終懷著一份親近感,他說,古巴有一句俗語:努力工作,就像一個中國人一樣。

  兜兜轉轉80餘年,蘇武回到了太姥爺的祖國,因為他愛上了一個鶴城姑娘。他的妻子劉曉旭曾就讀黑大西班牙語系,2007年讀大一時,她到古巴哈瓦那大學做交換生,有一回手表丟了,宿管阿姨又聽不懂英文,於是臨時在校園裡抓來了蘇武當翻譯,沒想到,這個“路人甲”竟然走進了她的生活,慢慢從朋友成為了戀人。

  相戀6個月後,劉曉旭交流期滿回國。巧合的是,當時黑大西班牙語系正缺外教,不忍分離的蘇武辭去了哈瓦那大學的工作,隨後來到了哈爾濱。蘇武的朋友聽說他為愛跨越太平洋,紛紛感慨“要麼你愛她,要麼是你瘋了”。古巴人比較隨性,一般賺多少花多少,來中國的機票很貴,當年為了攢路費,蘇武打工4個月,每天騎車送DVD。

  “蘇老師講課很細致,上課時怕我們聽不懂,每次會多講幾遍。”2013級西班牙系學生常曉嬈告訴記者,大家很喜歡蘇武,教師節會送紙扇和中國畫,他總是愛不釋手。

  蘇武的女兒名叫霓娜,今年1歲半,大眼睛、頭發卷卷的,非常可愛。古巴人原本沒有為子女攢錢的習慣,但來中國定居後,蘇武說,他正努力為女兒存錢,滿滿的都是中國式的父愛……

責任編輯:王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