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還在301國道旁一間佔地只有600米的小廠房內從事木材加工的劉輝怎麼也不會想到,短短兩年之後,他的小作坊將發展成在國內和俄羅斯都有自己的木材加工生產線,產品全部供應國內外名牌廠家的正規企業。
而這都有源於他當初所做的一個選擇。
2014年底,劉輝的小廠進駐剛剛成立的綏芬河國林木業城。這樣一個選擇,使他的企業擺脫了以往缺資金、愁銷路,單打獨斗闖市場的困境,借助國林木業城的資源和平臺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由央企中林集團和綏芬河友誼木業投資25.5億元合作建設的國林木業城項目,是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進口木材交易示范基地項目。在不到三年時間裡,國林木業城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國林模式”,吸引了一大批中小型木材加工企業入駐園區。
說起園區的好處,劉輝這樣的企業代表最有感觸:
小企業融資難?沒關系,園區幫你貸;
小企業沒有能力闖市場?沒關系,園區有銷售平臺;
小企業技術力量薄弱?沒關系,園區幫你搞技術攻關。
從2014年至今,46家中小企業入駐國林木業城,借助央企中林集團的行業背景和木業城所搭建的服務平臺,園區所產生的聚集效應越來越強大。
9月11日,省委省政府進一步貫徹落實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推進會與會同志來到國林木業城木材交易中心,深深被這裡的展品所吸引,深切感受到園區實現了從木材進口、生產加工再到產品出口“兩頭在外”的產業鏈條,為林業產業昇級探索出一條新路。
政企“甜蜜”對接 催化出不可思議的“國林速度”
所謂幸福,就是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
國林木業城項目的順利落戶投產則源於綏芬河市與央企中林集團在恰當的時機出現後,一次恰到好處的共贏合作。
自龍江絲路帶建設啟動以來,綏芬河市成為黑龍江通歐達洋的重要樞紐。2013年,國務院批准綏芬河成為國家木材貯備加工交易示范基地,尤其在全國實施天保工程實施後,我國木材對外依存度大大提高。中林集團看中綏芬河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這裡每年都會進口大量優質木材,希望在綏芬河建立一個木材生產加工的綜合性產業服務平臺。而這正與我省“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的發展思路不謀而合。
2014年,國林木業城開工建設,截至當年底,園區土建主體工程全部完工,並在當年實現營業收入7.443萬元。
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見效。
從一開始,風馳電掣般的國林速度就著實令人驚詫。
不過神奇的國林速度至今仍未停止。截至目前,國林木業城已經完成三期工程的約60%。
9月10日,當記者走進國林木業城,這裡到處是緊張忙碌的生產景象。在制材區內,工人正將原木加工成木材。車間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裡加工出來的木材,主要供給木業城內企業。
108棟乾燥窯是園區內頗為壯觀的“景區”,技術人員介紹,園區的乾燥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根據木材材種、厚度和水分等不同,木材乾燥的時間也大不相同。闊葉類材種乾燥周期較長,大概需要40天,針葉材大概五六天就可以出窯。
統計顯示,2015年,園區實現營業收入31.2億元。今年前8個月已經實現產值40億元。目前園區與很多國內外知名廠家建立了長期聯系。這裡生產的地板、單板、指接材、優質板材、家具部件產品遠銷日本、荷蘭、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
綏芬河市邊境經濟合作區副主任王殿玉說:“如果說最初的選擇是因為中林集團捕捉到了這樁生意的先機,那麼國林木業城項目從一期到三期的快速發展,則是因為政府給了企業發展的信心,而企業又找准了市場的商機,雙方的結合纔碰撞出國木木業的高速發展。”
央企提供“保姆式”服務 小微企業找到強力後盾
說起國林木業城的定位,副總經理陳廣永告訴記者,園區突出服務於“小、特、精”企業。那些產品有獨特性、有市場活力的中小企業樂於被園區吸納。這也奠定了園區的基調,即綜合性生產服務平臺。
走進位於辦公樓一樓的監控室,大屏幕上呈現著重點部位的情況,安全員、值班員24小時值守,安全這項頭等大事有了保障,入駐企業不再用為繁瑣的事務糾纏,可以專心投入生產。
在園區為企業提供的“保姆式”服務中,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問題,只要提出來,國林木業城都會盡力幫助解決,解決不了的,會協調相關部門幫助解決。
小企業發展最缺的往往是資金,尤其是木材行業,成本高,資金回籠周期拉長。國林木業城通過擔保和區內企業聯保的方式,與銀行達成協議,解決了部分企業的貸款難問題。劉輝的北成木業有限公司在進入園區後,園區出面幫助他在哈爾濱銀行貸款,購置新的生產設備,增加了刨切產品,還在俄羅斯上了兩條原木生產線,生產規模比從前擴大了3~4倍。
在園區裡,建設有9個存儲倉庫,以及產品展示廳、物流配送、電子交易等產業服務設施。如果某個園區內企業接到急需兩車單板的訂單,而他只有一車,通過園區內企業家微信群,在群裡喊一聲,誰家有相同的貨再配一車,這樣馬上就可以發走,不至於丟掉緊急的訂單。
有了央企的“金字招牌”和無微不至的服務,園區企業紛紛茁壯成長。“現在出去談生意可跟過去不一樣了,因為有國林木業城的央企背景,很多企業都很認可我們。”這是園區內不少業主的共同感覺。一些國內知名木材下游廠家的采購經理已經在園區內長期駐紮。還有幾家俄羅斯企業也將板材發往園區,請園區為他們提供烘乾、分揀、打包、發貨服務。因為他們覺得比起其它企業,這裡的可靠度更高。
國林初嘗“試水”成果 “三鏈融合”探索林業產業昇級
走進林木業城內的鑫麟木業,8000多平米的廠房內,工人們緊張工作。這是一家對外出口的木材加工企業,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生產的地板主要出口荷蘭、英國、加拿大等國家,質量符合歐盟認證體系。而他們是2015年搬進國林木業城的,選擇進入園區的是因為這裡相關配套產品比較集中,很多原料的進口廠子就在木材廠500米左右,不出園區就可以采購到很多原料。省出的時間和精力,可以投放到生產上以及市場開拓上。
一根進口原木從進入園區開始,可以在這裡形成從資源落地加工到出口的完整產業鏈條。國林木業城實現了產業鏈、供應鏈和資金鏈的“三鏈融合”,為推動我省林業產業轉型昇級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在國林木業園區,很多工人都是來自林區。一位正在分揀木材的大姐告訴記者,她是從吉林白山林場過來的,原來在林場時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到這裡工作後,每月工資都能達到3000多元。在整個園區目前有2000多名成熟的林業技術工人。很多都來自林區,停伐後,園區為他們再就業提供了崗位。
央企中林集團已經將綏芬河國林木業城作為在全國范圍內的先行試點。談起未來的目標,企業負責人說,希望在未來能夠實現海陸統籌、南北相濟、境內外互動的業務框架,打造中俄木材全產業服務鏈。而對林業大省黑龍江來說,國林木業城項目是對我省商業林禁伐後林業產業結構調整、轉型昇級進行的一次科學探索實踐。
“探秘”中俄雲倉
中俄雲倉,看字眼感覺很是“高大上”。實際上,還真是“高大上”。
中俄雲倉,坐落於綏芬河邊境經濟合作區。別名,中國綏芬河跨境電商監管中心。
中俄雲倉“來頭不小”,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北京航天信息股份公司建設,總投資1.6億元,佔地2.5萬平方米。
中俄雲倉是全國首個中俄跨境電子商務監管中心。2015年10月中俄雲倉監管倉投入運營,實現跨境電商通關服務平臺、企業綜合服務平臺、政府公共服務平臺“三臺聯動”,為電商企業提供從交易到報關、報檢、結匯、退稅和物流配送的供應鏈全程服務。自投入運營以來,電商包裹出口完成687萬件。
中俄雲倉這個鋼結構建築外表看起來與一般大型倉庫並無區別,可是它與傳統倉儲卻有諸多不同,中俄雲倉並非只有單一的儲存功能,而是通過“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基於智能倉儲物流與貿易融資服務相結合的集成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借助雲計算及物聯網技術,將中國和俄羅斯的產品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物流商、金融機構等節點進行整合,提供線上備貨、線下融資及倉儲物流服務的一體化綜合服務平臺工程,因為借助互聯網以及雲計算技術,所以被稱之為“雲倉”。
具體實施這一項目的航天絲路(黑龍江)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錢浩向記者介紹說:“我們就是要通過互聯網技術手段為中俄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專業化、立體化、全方位、快捷高效、規范經營,集跨境支付、通關、物流、倉儲、結匯、退稅、金融於一體的中俄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
記者看到,中俄雲倉整個倉內總共分為五個區域,依次為待處理區、查驗區、拆包區、封發區、待發區。在待處理區內,碼放著一批打包完成的跨境電商包裹。這些待處理區的包裹很快被送到了查驗區。通過查驗區內雲計算智能物流監管系統的同屏對比系統,以及倉儲管理系統,包裹內的商品是否與提前預報的商品一致,馬上就能夠得以分辨。隨後,問題商品會進入拆包區,由海關工作人員對問題包裹進行拆包查驗,並且全程視頻監控,采集信息圖像。沒有問題的商品則來到封發區,工作人員對商品進行細分、封裝後,處理完畢的包裹全部來到待發區,來自俄羅斯的車輛已經在封發區等候,工作人員把包裹依次裝車後,這些來自國內電商平臺的商品,就運出國境送往俄羅斯消費者手中。
在中俄雲倉,電商所銷售的商品是通過“三臺並聯”送到境外消費者手中的。工作人員為記者介紹了雲倉是如何通過“三臺並聯”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的:“企業首先要在公共服務平臺和綜合服務平臺上進行注冊,完成注冊後,企業要在海關將所銷售的商品在平臺上進行商品備案。完成前期准備後,可通過在三大平臺上數據的層層傳遞,完成電子訂單、物流運單以及支付清單的數據申報,三大平臺間數據共享,省去了層層申報過程。申報完成的貨物運送到中俄雲倉海關監管中心後,海關在監管場所中通過物流分揀系統以及同屏比對的機器,將三大平臺產生的數據單比對後生成的清單信息與實貨進行核驗,如果兩者不匹配就說明這個電商包裹是有問題的,如果兩者匹配則可以在平臺進行清單核放。”
據介紹,中俄國際郵政開通時,雲倉內貨物日處理量平均在2000件以上,單日峰值可達10000件左右。
現在,航天絲路(黑龍江)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的合作伙伴越來越多,巨狐、俄通收、暢達、俄速通等電商和物流公司紛紛“進駐”。今年8月23日,一輛俄羅斯籍快件監管車輛在綏芬河口岸出境。這是跨境電子商務貨物首次采用快件監管車輛進行運輸,標志著我省又闢建了一條新的跨境電商出口通道。這輛俄羅斯籍快件監管車輛共裝載出口貨物35個包裹,為俄羅斯公民通過我國電商網站購買,主要包括手表、手機、音響等電子產品和裙子、襯衫等紡織品。綏芬河市暢達電子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峰源說:“以往通過國際郵路運輸方式從貨物報關到運輸到莫斯科需要14~20天,快件物流新方式的開通,僅需4~7天,極大地縮短了時間,節省了成本。”
隨著“雲倉”越來越接“地氣”,這裡,也注定會是越來越紅火。
李大成有個“小目標”
在綏芬河,滿大街除了俄文牌匾和宣傳招牌,又新添了很多電子屏和巨大的路牌廣告,它們承載的內容為“跨境電商”——綏易通、俄優選、俄品匯、俄優特、俄速通、俄通收等等,昭示著這裡是一片跨境電商的熱土。
李大成無疑是綏芬河跨境電商中的佼佼者。2012年起步,至今,他的巨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在全球速賣通上開了22家跨境網店,每月幾千單,商品遠銷巴西、阿根廷、美國等上百個國家和地區。
李大成不願談銷售收入,怕“影響不好”。不過,很多人都知道他“玩”跨境電商取得“大成功”。
在綏芬河中俄雲倉備貨區的貨架上,擺滿了各種服裝、玩具、鞋帽等商品,工作人員說,那全是“巨狐”的貨,訂單來了就往俄羅斯發。李大成說,他的貨,一半銷往俄羅斯,剩下的銷往世界各地,商品涵蓋服裝、鞋帽、輕紡產品等十多類上千種。
李大成的巨狐公司在綏芬河邊境經濟合作區電商大廈二樓,30平方米左右的屋內顯得有些凌亂,屋上方掛著兩列“萬國旗”,似乎在告訴人們李大成“胸懷世界”。各種服裝樣品擺滿了桌上椅上,工作人員忙著拍照、寫商品說明,然後這些服裝就出現在網店的網頁上,等待著國外買家點擊。
李大成的這些網店頁面有俄文的、有英文的,還有葡萄牙文的。除了在“速賣通”這個平臺開了二十多家店,李大成自己的公司也建起了電商平臺“俄優選”,專門銷售俄貨。
和很多人一樣,李大成也是先乾實體後做電商的。43歲的他高中畢業後,從老家呼蘭來到綏芬河,做邊貿生意,一做就是近20年。那些年,也掙了不少錢,都是辛苦錢。
隨著國內電商巨頭們的崛起,跨境電商的概念慢慢走近了李大成的視野。“自己是做實體貿易的,2011年,電商非常火爆,當時就有了危機感,人們每天對逛網上商城樂此不疲,樂趣十足,給了自己做跨境電商的啟發。”
李大成始終覺得自己應該堅持轉型,從傳統的交易模式轉移到線上交易,從每天提貨送貨到每天看網頁點鼠標,“我看到的是一種趨勢,2011年的時候決定轉型,就一直非常堅信。”
2012年,李大成聽了一場講解阿裡巴巴集團旗下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全球速賣通的講座後,毅然決定轉做跨境電商。他把實體商鋪交給妻子打理,自己埋頭研究跨境電商。從一點不會開始,甚至在電腦上還簡單的“復制、粘貼”都不會用。慢慢地,熬過來了。
轉型並不是那麼容易的,轉型創業最大的難題是商家的不認可,現實物流問題也讓李大成倍感煩惱。
時間和堅持是制勝法寶,李大成表示,“這幾年下來,跨境電商逐漸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公司業績也隨之攀昇。”
李大成認為不能過度依賴俄羅斯市場,要敢於開發其他海外市場。近兩年,盧布的持續貶值伴隨著俄羅斯購買力的下降,一度影響到實體商戶的銷售業績。然而,對李大成來說,跨境電子商務之路,卻讓他在無形中規避了一場危機,仍能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
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幾年過去了,如今的巨狐科技公司已經形成了產品研發、物流銷售、出口退稅一些列完善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鏈,成為口岸傳統企業轉型昇級、創新發展的典范。
李大成的辦公桌上擺著三本書,是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教材。他還在網上購買了培訓課程,每天認真研習。他心裡有個“小目標”:他的巨狐科技要成為上市公司。“知道更新的太快,不學習肯定是不行了,跟不上發展的腳步。不能只停留上做生意這個層面上,要有一個更高的要求,要有一份責任感”。
今年6月,巨狐科技在哈爾濱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李大成在開展資本運作方面開啟了全新嘗試。他說,跨境電商將是他一生的事業,巨狐科技要做大做強。甚至,他期望打造百年電商企業,創出國際品牌影響力。在李大成看來,只要有市場消費需求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他心目中的跨境電商的未來一定會是不可限量的。
手記
綏芬河版“速度與激情”正上演
國林木業城是綏芬河“進口抓落地”的典范。讓一根進口原木,在綏芬河邊境經濟合作區內形成資源落地加工的一條完整產業鏈條。據不完全統計,不包括在綏芬河本地分流的部分,每天通過國林木業城物流體系運往全國各地的俄羅斯原木深加工產品,就有15輛貨車,每車裝載40多噸。
兩年多前的2014年4月,國林木業城興建。當年建設,當年投產,創造了國林速度。兩年多前,國林木業城還是一片大工地的景象。時光飛逝,轉眼間,國林木業城現在儼然一個漂亮的小鎮。現如今,國林木業城內配套設施完善,園區內企業資源共享,企業生產如魚得水,發展充滿活力。用一些木業企業負責人的話說,在國林木業城辦廠,省心、省事。
時間是最公正的考官,時間匆匆過去,國林木業城不負眾望,成為邊合區項目答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也許此時,俄羅斯的木材,正帶著中國工人的細膩、穩重穿過大洋,鑲嵌在歐洲人的臥室裡,客廳中……同時也以獨特的風格和過硬的質量叫響了綏芬河的品牌,讓世界知道:在中國東北邊陲有個地方叫綏芬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