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北大荒精神發源地感召創業奉獻人
2016-09-12 08:32:1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雲閣 遲博文 孫偉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9月12日訊 密山,這裡是“北大荒精神的發源地”。上世紀50年代,王震將軍率十萬轉業官兵在這裡點燃了墾荒戍邊的第一把火。數十萬青年從內地開拔來到這裡,用青春征服了這片黑土地,將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也寫就了永不磨滅的“北大荒精神”。如今,“北大荒精神”不僅僅激勵著第二代、第三代北大荒人,更感染著密山這片熱土上的每一位創業奉獻者。

  組建合作社向土地要效益

  密山市柳毛鄉永勝村緊鄰著857農場2連,村民黃旭纔從小在這裡長大,看到農墾連隊大面積的土地,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羡慕不已。他感嘆,合作社纔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方向。

  有了想法,說乾就乾。他和村民富利國、岳剛等幾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把心擰在一起、土地整合到一起、農機組合到一起。按照農墾大規模作業的模式,組建了永勝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一改過去小家小戶生產經營的方式。短短四年來,合作社經營土地15216畝,吸引270多戶農民入社。全社擁有全國最先進的農業機械,進口的大型收割機等大型機器50餘臺,固定資產達到了1000多萬元,能夠承載30000畝的土地種植及收獲。

  黃旭纔說,“我守著北大倉,北大荒精神一直激勵著我,我也一定要帶著社員繼續打開新思路,開拓新市場。”

  如今,密山市農民合作社發展到1396個,其中5000畝以上合作社28個;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32個,示范面積18萬畝,輻射面積100萬畝。農機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96.8%,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到90萬畝,綠色無公害食品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在北大荒精神的感召下,專業合作社呈現出健康發展的格局。

  紅色文化拓展紅色旅游

  哈爾濱嘉華旅游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庭江對密山不陌生,他父母就是來到這裡開墾建設的知青。

  姚庭江對這片土地更是深深愛戀著,他熟悉新開流文化、北大荒文化、革命老區文化。2014年6月,他重返故裡探親,他母親叮囑他,有機會一定要為第二故鄉做點實事。姚庭江萌生了興建東北密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的想法。他向公司董事長王有良進行了匯報,他們的想法一拍即合,投資8230萬元,興建了東北密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

  隨著東北密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項目的開工建設,密山市已經形成了以王震將軍率師開發北大荒紀念館、東北老航校紀念館、北大荒書法長廊為依托,重點打造北大荒精神拜謁游、紅色歷史文化游、北大荒知青返鄉游、北大荒書法長廊書法鑒賞游等旅游產品,實現了以文化助推旅游,以旅游傳播文化,用文化旅游的獨特魅力,促進密山大旅游體系的形成。

  以工帶農帶動村民致富

  距離密山市連珠山鎮兩公裡的新發村,一座高聳的廠房內,十幾臺機器在輪轉,這就是密山市第一家村辦企業——鑫源制管廠。提起鑫源制管廠,村民都說是闞成書記帶領我們走上了致富路!

  2003年,闞成全票當選新發村黨支部書記。那時的新發村沒有幾家像樣的房屋,村集體外債五萬餘元,是全鄉最窮的一個村。闞成看到電視上南方村屯都在自己辦企業,萌生了集資辦廠的想法。為了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質量過硬的生產技術,闞成奔走在江蘇南通、蘇州、昆山的多家企業。辦手續、籌集資金,終於將村辦企業建了起來。如今,鋼管廠訂單紛至,生產的鋼鐵制品在周邊農村、農場供不應求。新發村村民富裕了,人均收入從5000元增加到15000元;村集體也壯大了,由負債5萬元到集體積累達700萬元,新發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談起變遷,闞成說:“艱苦奮斗,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不僅僅是北大荒精神,也是我們鋼管廠的企業精神,有了這筆精神財富做動力,什麼困難我們都能克服!”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奮力走出黑龍江全面振興新路子

【專題】黑土地 開往金秋的列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