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8日訊 中秋小長假結束了,外出旅游、徹夜狂歡、暴飲暴食的無節制假期生活結束,一切又重新回歸正軌。你回到工作崗位了沒?
很多上班族在小長假之後的幾天工作日裡都有過這樣的癥狀:精神倦怠,工作效率降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惡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

這就是“節後綜合癥”的典型表現。這種現象其實是都市白領常見的一種亞健康狀態,一般在節後一周左右可恢復。其實,應對節後綜合癥有妙招,專家教你快速告別亞健康,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1.放松心態,投入工作
七天長假之後,往往拖欠很多未及時處理的工作,可寫一張便簽式的備忘錄,將未盡事宜和上班後頭幾天要辦的事情羅列其上,看起來一目了然,處理起來井井有條。另外,上班前三天,不要給自己過高的要求,應盡量安排一些傾向於交流性質的工作,可以給自己一個緩衝調整的時期。
2.飲食清淡,調節腸胃
飲食調養緩解不適,以清淡為主,多吃果蔬。小長假期間的飲食很容易失去規律,往往會導致腸胃負擔過重,造成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問題。在上班之前,不妨調整飲食,清理腸胃。節後的飲食應該盡量減少油膩,少糖、少鹽,以清淡為主,多吃蔬菜水果,讓“不堪重負”的腸胃得到休息和調整。
3.早睡早起,運動減壓
長假休閑過度,甚至通宵娛樂,打亂了人體正常的生物鍾,造成植物神經系統紊亂,結果“睡眠紊亂”就會找上門,可以通過多休息或補充營養得到緩解,要做到早睡早起,起居有序,要保證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上班前要好好洗個澡,洗澡可消除體表代謝的排泄物,使毛細血管擴張,有效消除疲勞
4.適度冥想,修正意識
旅途病是指在旅行途中發生的急性暫短精神病性障礙,其臨床表現主要為意識障礙、片段狂想、幻覺或行為紊亂,回家後這些感覺可能重現。
如果采用一個想象放松法,會得到良好的矯正。即到一個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坐在或躺在一個美麗的地方,開始感到放松,整個身體感到舒服,配上幾次深呼吸,感到精力已注入你的身體,人就會覺得神清氣爽,癥狀會逐步消失。
5.增進交流,克服恐懼
小長假中,由於外出旅游者處於陌生的環境,在與大量陌生人交流時,易產生異乎尋常的強烈恐懼或緊張不安,從而出現一種帶有回避反應的精神障礙。要學會多與他人交流,把性格內向、膽孝缺乏自信、依賴性強等不良心理暴露出來,尋找癥結所在,逐漸對事物本質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從而克服心理上的恐懼。
教你這麼多招還沒調整好心情?告訴你個好消息:再上11天班,就迎來十一國慶長假啦!今天起,努力工作,然後享受下一個假期吧!加油!
國慶拼假讓你休假到爽:請5天假休14天
從中秋節後18日開始,請到23日,用6天的年假,那麼,前後加起來有11天的假,從15日一直休到25日。關鍵是,休完過後,再過一周,國慶7天長假又華麗麗地出現……幸福來得太突然了吧!
還有網友支招,乾脆放最後休,利用5天年假,讓9月最後一個工作周變為假期,直接接檔國慶長假,這樣一來,從9月24日(周六)~10月7日休假,連休14天,太瘋狂了!
拼長假,得單位點頭纔行“只要膽子大,沒有拼不出的假!”細心的小伙伴已經發現了。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請這麼久,老板能點頭嗎?”“公司能同意年假和節假日一起連休嗎?”……
將年假、雙休、法定假日拼湊成一個超長假,理論上可行,實際上,很多人只敢想不敢做。記者了解到,只要工齡滿1年的人,就有5天的年假;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不過,年假如何休,能否拆開來分段休,關鍵還是要看用人單位,因為《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單位根據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並考慮職工本人意願,統籌安排職工年休假。”這意味著,員工如果想如此拼接假期,前提是必須得到單位的同意。
稿件內容由東北網新聞頻道制作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轉發或鏡像,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