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近供暖季,水暖工的生意特別好。
東北網9月20日訊 進入9月下旬,天氣變涼,不少人有一夜入秋之感。加之從前幾天開始,市區供暖管線陸續開始試水,很多市民開始為即將到來的供暖季做准備。清洗地熱、更換水暖管件、安裝供暖設備……與供暖相關的水暖生意,也迅速昇溫。
市民自檢供暖設備
9月16日,家住湖濱花園小區的張女士,覺得自家的地熱管線使用了七八年,一次也沒清洗過,她擔心這種情況會影響供暖效果,於是,就通過朋友,聯系了一家專業的地熱清洗隊伍。結果卻被告知,當天的活兒已經排滿了。
18日一大早,這支隊伍終於登門服務。一位工人介紹說,這些日子生意特別好,有點忙不過來,最多的一天,他們乾了4份活。
眼看就要到供熱的時期,家住鐵人二村的張大娘,這幾天特別著急,因為女兒為她訂購的工藝暖氣片還沒有到貨。“馬上要供熱,就盼著暖氣早早安上。”老人說。
隨著集中供暖日期的臨近,許多采取地熱供暖的家庭,開始紮堆清洗地熱,一些從事地熱清洗服務的商家介紹,目前的業務量,比本月初增加了四五倍,隨著供暖日期的臨近,業務量還會繼續增加。
記者了解到,一些老舊的住宅,使用的供暖設備仍是傳統的暖氣片,自熱力公司開始試水後,因長期鏽蝕而導致的暖氣漏水現象,也陸續發生,市內一些五金建材店的老板反映,這段時間,各種水暖管件的銷量,比平時增加了好幾倍。
水暖工月收入萬元
17日和18日,記者走訪我市部分水暖市場了解到,供暖初始期,水暖工成了“香餑餑”。9月、10月兩個月,一個優秀的水暖工,平均一天能賺近300元,月收入過萬元,工資水平將高過普通白領。
近日,當記者來到中央大街附近一水暖市場時,看到不少水暖工在街邊等活兒。一個寫著工種的小牌,一輛馱著工具的摩托車,就是大多數水暖工的全部裝備。
46歲的老胡,乾水暖工這行已有10多年的時間了。和記者聊起最近的生意他面露喜色:“今年整體活不好,進入9月後活好了很多,平均一天最少能賺上二三百元錢,一個月下來能到一萬多元。”
有業內人士透露,他們的收入受季節性影響很大,有的時候幾天都等不來一個活兒,忙的時候還得挑活兒乾。
記者了解到,水暖工接的活兒,也有大小之分,通常住戶家裡暖氣管漏水上門維修、安裝或改組暖氣片等,都屬於一天內能完成的小活兒,水暖工會看活兒的難度定價,小活兒一般100多元。
如果趕上酒店、公司或企業搞裝修和供暖設備改造,裝修公司來市場招零工,接一個活兒,就能賺到三五千元。
改裝暖氣生意昇溫
采訪時記者看到,市區大部分五金店、防水店門口都掛出了水暖安裝招牌。
一家五金店鋪的老板介紹,天氣越來越冷,來諮詢加裝暖氣片的市民也越來越多。一些市民在裝修時,為了讓暖氣片的位置顯得更加美觀,或是移動暖氣片的位置,或是更換原有的鐵質暖氣片。
某五金店鋪的工作人員稱,市場上在售的暖氣片多是生鐵、鑄鐵以及碳鋼等材質,以碳鋼材質暖氣片為例,單注的每片20元左右,好一些的,在33元到35元之間。
一位長期從事水暖管生意的工作人員稱,供暖管道都有一定的負荷容量,如果私自增加過多暖氣片的話,室內根本起不到增溫的效果。
不少施工工人都是臨時找來的,安裝不當的話,還容易導致供暖管道堵塞,影響其他采暖用戶。
新型供暖人氣挺旺
家住阿斯蘭小區的王先生家,住的是聯排別墅,家裡面積300多平方米,如果采取傳統的供暖方式,每年的采暖費是筆不小的開銷,於是,他專門購買了一臺燃氣掛壁式鍋爐,自己取暖,相比傳統的方式,更自由,而且更經濟。
在許多市民家,尤其是一些老舊小區的居民樓,集中供暖的效果不理想,冬天室內溫度較低,而各類新型供暖設備,彌補了集中供暖的弊端。
最近一段時間,各類新型采暖設備銷售火熱,包括電采暖、燃氣采暖及太陽能采暖等。
一些新型采暖設備經營者介紹,新型供暖方式更具自主性。想熱就熱,想省就省,遠比集中供暖靈活可控。
前期准備要有理性
外面寒風呼嘯,家裡溫暖如春,這是冬天裡所有市民的簡單願望,因此在集中供暖開始前的這段時間,市民通過各種方式,為供暖做預熱也在情理之中。
一些業內人士及有經驗的市民,也給出了一些意見和提醒。
有市民反映,主打省錢、靈活的新型供暖設備,供暖效果有時並不盡如人意。市民高女士家,曾嘗試過電采暖,每天晚上下班到家纔開啟供暖,至少有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家裡溫度很低。
另外,為了省電,睡覺後電暖器也關閉,這就導致半夜及第二天清晨,家裡溫度也較低,因此她認為,新型采暖設備,可以作為傳統集中供暖的一個補充,完全代替的話,還不成熟。
而對於私自增加暖氣片或改地熱的家庭,記者從市供暖辦的工作人員處了解到,市民更換暖氣設備,必須經過管轄內的供暖單位許可,以免造成漏水現象,影響自家和鄰居生活。
另外按相關規定,居民擅自拆除、移動、改造、損毀供暖設施,除了罰款外,還會被責令恢復原狀,對已造成供暖設施損壞的按價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