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助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城推昇級版 大學產業園藍圖繪就
2016-09-21 09:06:5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薛婧 李愛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圖為“大學科技創新產業園區”規劃圖。

  黑龍江日報9月21日訊 “萬峰磅礡,必有主峰。轉方式調結構,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最終要靠創新引領。”今年5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省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既為我省提出了目標又指明了發展路徑,此後,如何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振興發展之路成為全省各界努力的方向。

  日前,哈高新區、松北區結合自身實際交出了一份答卷:規劃建設哈爾濱科技創新城“一期”昇級版——大學科技創新產業園區(科技創新城二期)。據悉,該產業園區將通過頂層設計、規劃控制、項目導入、政策扶持,打造一個能夠促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的各種要素集中、集聚、集成的平臺,從而推動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資金鏈的“四鏈結合”,進一步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創新人纔培養引進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對接,加速構建科技人纔高地和創新創業基地。

  定向破題“大學科技創新產業園區”呼之欲出

  經過近7年建設,哈爾濱科技創新城起步區23.7平方公裡征地及土地流轉全部完成,土地開發面積累計達到19平方公裡。

  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開,已開發地域土地實現“七通一平”,水、電、氣、熱等配套功能完備。截至目前,科技創新城已經集聚了中船重工第七○三研究所、奧瑞德藍寶石、安天科技等4000餘戶企業;哈股交所、黑龍江省股權交易中心、深圳前海股交所等130餘家各類金融機構;中國科學院育成中心、中關村哈爾濱基地等12家國家級科技成果轉化平臺;200多家國內外研發創新機構入駐發展,其中177家已投入使用。一座匯聚高新、高端的科技高地、現代化新城已拔地而起。

  “我們計劃用20年時間,把科技創新城建設成為黑龍江省科技創新的‘發動機’,引領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動車組’。”哈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松北區委書記李四川說,目前看科技創新城一期建設基本完成。隨著“哈爾濱新區”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城“二期”建設亟需快速啟動。

  那麼,科技創新城二期應該建成一個什麼樣的區域?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哈高新區、松北區積極謀劃“大學科技創新產業園區”,作為科技創新城“一期”昇級版,“大學科技創新產業園區”目前正在進行規劃設計,預計明年動工建設。

  “在12日召開的省委省政府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推進會上,省委書記王憲魁在講話中強調,要積極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加快科技成果在省內轉化和產業化。用好的政策集聚人纔,用好的平臺用好人纔、用好的環境留住人纔,吸引更多人為振興發展服務。我們的‘大學科技創新產業園區’就是要搭建這樣一個平臺。”李四川說,建設“大學科技創新產業園區”也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向高新技術成果轉化要發展的破題之舉。


 

  十大功能推動科技成果在“創業一公裡”就地轉化

  何為“大學科技創新產業園區”?“就是在一個區域內集中各種要素,以促進大學、大所和大企業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也就是說,在這個區域內,科技成果轉化和持科技成果創業的人,能實現不出園區要什麼有什麼,做到就地轉化、就地創業。”李四川這樣解讀。

  據介紹,“大學科技創新產業園區”規劃東起四環路,西至王萬鐵路線,南起世茂大道,北至萬寶大道的圍合區域,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裡。按照“科技+生態、高新+高端、文化+旅游、人纔+資本、宜業+宜居”的功能定位,遵循“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產城融合”的發展理念,重點突出要素集聚服務、金融創新服務、平臺服務、中介代理服務、市場開拓服務、生產服務、政策服務、生活服務、交通服務、科技會展服務等十大功能。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務環境。

  據悉,“大學產業園”將建立與大學大所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和產業化的聯動機制,進一步聚集各類創新創業要素,釋放高校院所活力,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在“創業一公裡”就地轉化。

  科技創新,源於技術,成於資本。在大學產業園內將合理配置諸如風投、創投、天使基金、小額貸款各類金融創新的服務和產品,推動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滿足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和產業化的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科技創新城內的130餘家各類金融機構都將整合進大學產業園,為園區內企業服務。”哈高新區有關負責人說,同時引入、搭建各類產權交易、股權交易、科技數據等功能平臺;引入各類專業化的市場調查、創業培訓、品牌宣傳、市場開拓的團隊,促進科技成果的市場化、商品化。

  在生產服務上,根據園區的特性和定位,沿鐵路線通過代建、合建、自建等方式,優化建築形勢,調整功能業態,量身打造標准廠房項目,形成開發建設一片、項目入駐一批、建成收益一片的發展格局。在生活服務上則充分考慮高端人纔創新、創業和生活需求,建設餐飲文化娛樂小鎮、購物中心等一批吃喝玩、游購娛特色設施,引進醫療、教育等優質資源,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上協調發展、一流的創新創業和生活環境。

  “我們還將把中央和省市區關於促進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和產業化的政策集中梳理,捆綁使用,發揮政策‘集成’效應。”李四川說,在產業園區內還將建設集成果交易、展覽展示和共享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的科技會展中心,定期組織開展新項目路演、新產品推介、主題論壇、投資人俱樂部、企業家沙龍等創新活動。還將邀請院士、專家、企業家在講堂裡定期不定期開講,做科技傳播、科普知識傳播,形成永不落幕的科技會展。同時推動公交、鐵路、地鐵等各種交通大動脈在園區交匯,盡快建設園區內外循環公交體系,打通交通出行“大動脈”,方便園區人員便捷出行。

  結合這十大功能,未來,產業園區內將建成金融小鎮、餐飲文化娛樂小鎮、智能制造小鎮;以及科技會展中心、綜合服務中心、大數據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創業孵化中心等平臺,以促進各項要素服務功能落地。

  頂層設計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為什麼要建“大學科技創新產業園區”?這是記者向李四川提出的第二個問題。“就是要通過頂層設計,與大學大所、大企業共建‘政產學研’合作平臺和成果轉化服務設施,形成推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和行政效力。最終將大學大所、大企業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也就是把我們哈爾濱最大的科教資源和人纔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李四川說,在國家創新驅動戰略下,如何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通過政策引導、通過區域規劃來實現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是我們必須破解的問題。

  李四川說,“大學科技創新產業園區”是系統性、集成性創新,不是碎片化創新,要想實現大學大所的科研成果能夠系統化、集成化、產業化,必須得解決科技創新城一期存在的不足,如功能不配套、要素不集聚、政策不集成、平臺沒有整合等問題,目前我省還存在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產業化慢,以及人纔流失的問題,究其原因,就是科技成果轉化的要素、體制機制不系統,科技成果轉化和人纔創業的集成平臺沒能搭建起來,作為科技創新城一期昇級版,“大學科技創新產業園區”就要在吸取科技創新城多年的建設經驗上打造一個各項功能要素集聚、集中、集群、集約、集成的全新平臺,從而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據悉,“大學科技創新產業園區”的規劃概念剛剛拋出,就引起了各大高校的關注,哈工大、哈工程、黑龍江大學等紛紛遞出橄欖枝,前來商談入駐合作事宜。“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哈爾濱博叡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哈工大以現有技術為基礎打造的軍民一體化的哈工大利劍軍工集團等也都搶灘入駐這一區域。

  據介紹,“大學科技創新產業園區”將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建設模式。堅持政府主導,主要是通過頂層設計與總體布局,牽頭園區產業規劃、目標定位、框架布局、實現路徑、推進動力、保障措施等重要工作,負責融資、投資建設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平臺,堅持“一次性規劃、一次性審批”,全面完成園區的總體規劃、控詳規劃和空間規劃、產業規劃,實現土地集約利用和產業集群發展。

  在此基礎上,市場產生的問題由市場去解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市場的理念、方法和平臺破除園區發展瓶頸,促進生產要素優化配置,擴大政府購買服務范圍,運用市場化思維有效破解資金、人纔、服務等一系列難題,努力形成符合創新規律、體現市場活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驅動作用的體制機制。從而,通過政府和市場兩只手,共同擎起助力我省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的全新平臺。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龍江在行動

【專題】持續深入學講話 振興發展看龍江

【專題】龍江熱土 雙創熱潮

【專題】奮力走出黑龍江全面振興新路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