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  光影龍江
搜 索
北大荒精神信念鑄就薪火相傳(圖)
2016-09-23 11:14:3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洋 魯宏傑 吳樹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友誼農場北大荒農業公園。張偉 攝

  黑龍江日報9月23日訊 北大荒的開發建設是一部英雄史詩,百萬拓荒者歷時六十多載,用青春、熱血乃至生命,在祖國東北邊陲建起了共和國最大的機械化農場群和商品糧基地,同時也澆鑄出中華民族精神寶庫中的瑰寶——北大荒精神,它已成為黑龍江墾區乃至全國人民共同擁有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

  1947年至1958年,一批批傷殘軍人和復員轉業官兵開進北大荒。他們在點燃一把把荒火的同時,也把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南泥灣精神的火種播撒到北大荒廣袤的黑土地上。之後,又有5萬大專院校畢業生、20萬內地支邊青年、54萬城市知識青年奔赴北大荒,他們追求理想、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成為北大荒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大荒拓荒者群雕。

  艱苦歲月錘煉一代墾荒人

  曾任天津農莊主席、共青農場教育中心黨總支書記的杜俊起,是共青農場第一代墾荒人。踏著秋日的陽光,中午時分,記者敲響了杜俊起老人的家門。開門的是杜俊起的老伴李之雯,81歲的李之雯和杜老一樣也是一名墾荒隊員,在這裡他們收獲了糧食、愛情、親情、事業……跟杜老說明來意後,老人一臉榮光地說:“我們把最好的年華獻給這片土地,但我們青春無悔,因為這段經歷給我們留下了一輩子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


 

  “告別了母親,背起行裝,踏上征途,遠離故鄉。穿過那無邊的田野,越過那重重山崗,高舉著墾荒的旗幟,奔向遙遠的邊疆……”當這首《青年墾荒隊隊歌》在我們耳邊響起時,我們的思緒被拉回到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將記憶追溯到那個樹立不朽的北大荒精神的時代。“真實的北大荒比想象中荒涼”杜俊起說,“當年的北大荒,夏天沼澤遍布,蚊蟲成群,晚上螞蟻和蛇會爬到被窩裡。冬天風雪極大,嚴寒難耐。剛到北大荒的我們,時常因艱苦的環境感到恐懼。”談到那段歲月,回憶起很多戰友將生命奉獻給了北大荒,杜俊起眼眶濕潤。最讓他心痛難忘的,是來自北京的一名戰友,剛到北大荒不久,在出工的路上被雷電擊倒犧牲了。戰友們一直沒敢把這個消息告訴他的父母,直到父母去世時仍帶著思念兒子的遺憾。還有一位戰友,妻子和兒子都不幸被壓在了沙墩下,自己依舊拖著病重的身體堅持勞動,最後將生命獻給了北大荒。杜俊起說,像他們這樣在北大荒奉獻了生命的戰友還有許多,他們將青春獻給了北大荒,用生命抒寫了北大荒精神。

  “在北大荒,在共青農場的這段歲月裡,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堅定了聽黨的話的決心,堅定了跟黨走的信念。”杜俊起說,在北大荒要闖過幾個關,寒冷關、恐懼關等等,這些困難無時無刻不在,沒有思想基礎,沒有毅力,是根本抗不過來的。“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也鍛煉了我堅強的毅力,培養了樂觀的精神。我因為膀胱癌做了好幾次手術,是北大荒的經歷給了我堅強和毅力,讓我在面對自己的生活時,也學會用精神力量支持,用信念支橕。”如今80多歲的杜俊起說起這段經歷,眼神裡充滿了堅定。他用北大荒精神感染著別人,也激勵著自己。

  北大荒精神代代相傳

  我們所敬仰的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的廣大人民群眾在六十多年的開發建設中,用青春與汗水、鮮血和生命,在特定歷史條件和極其艱苦的環境下培育和錘煉出來的,是英雄的北大荒人的政治覺悟、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意志品格、行為規范和工作作風的集中體現。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大戶”稱號的我省慶豐農場王虎感言到:“1958年我就到北大荒開發建設,我父親是一位老共產黨員,從小耳濡目染受父親影響很大。父親最願跟我說的一句話就是:“做事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你為百姓做事,百姓就擁護你。”

  記者來到慶豐農場第一管理區時,得知管理區主任王虎正在聯系機車過境到俄羅斯收割芽豆事宜。今年,這個管理區在俄羅斯種植土地達到5萬畝左右,其中訂單芽豆2萬畝,他們也將北大荒精神帶到了那裡。

  農墾總局黨委副書記、局長王有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艱苦奮斗是北大荒人的創業基石。北大荒人戰勝了無數的艱難困苦,自力更生,百折不回,在千古荒原上書寫下了最美的創業詩篇。顧全大局是北大荒人的坦蕩胸懷。半個多世紀以來,北大荒人以服務國家戰略和全省大局為己任,自覺承擔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態安全,示范帶動農業農村發展的重大使命,參與國際農業競爭,維護邊疆繁榮穩定,把犧牲和奉獻作為對共和國的真摯回報。無私奉獻是北大荒人的高尚情操。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獻青春、獻終身、獻子孫,把北大荒建成了世人矚目的“中華大糧倉”。黑龍江農墾在屯墾戍邊、發展生產、支援國家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形成了組織化程度高、規模化特長突出、產業體系健全的獨特優勢,是國家關鍵時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要發揚北大荒精神,加強墾地合作,增強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帶動能力。要深化國有農墾體制改革,以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為主線,推動資源資產整合、產業優化昇級,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努力形成農業領域的“航母”。我們農墾人要牢記在心,用實際行動、用北大荒精神奮力前行,不忘初心。

  靠著這種精神,北大荒人不斷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人間奇跡。靠著這種精神,北大荒人永不止步。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一代北大荒人在北大荒精神引領下,正在滄桑巨變的黑土地上鐫刻著更加美好的未來。

  永遠的創業,永久的奉獻,永恆的北大荒精神!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彭佳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