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無車日市民享受綠色出行 哈爾濱傾力構建便捷低碳公交體系
2016-09-23 11:14:2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邢漢夫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9月23日訊 22日是我國的第十個無車日,主題為“綠色交通智慧出行”。當天,哈爾濱市公交行業管理人員走上街頭,在防洪紀念塔、哈一百、省博覽中心等市區主要公交站點開展“綠色出行”活動,工作人員通過向市民發放宣傳單、規范公交車輛運營秩序、引導市民文明乘(候)車等方式號召市民低碳、文明出行。近年來,隨著公交都市創建不斷深入,哈市大力推進公交配套設施建設,借助“互聯網+公交”及“公交+自行車”等發展理念,傾力構建便捷、低碳的綠色出行體系。

  公交新模式引導綠色出行

  除兩端終點外全程不設站、每天早晚高峰定時發車、車上不設“站票”,一人一座……“定制公交”以其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一經開通便受到了市民們的熱捧。22日早7時,記者在103路公交車終點站傳染病醫院登上一輛定制公交車。記者注意到,工作人員在座椅靠背上都貼上了號碼,乘客需對號入座。7時30分,拉載著乘客的公交車緩緩駛離始發站,車行至中山路,車流量加大,駕駛員將車拐入公交專用道,繼續暢通前行。8時8分,定制公交到達終點。在早高峰時間段,跑完全程11公裡僅用時38分鍾。“以前都是開車上班,今天是無車日,為了踐行綠色出行我選擇了乘坐定制公交車上班,沒想到比開車還快。”乘客孫斌告訴記者。

  據哈市公交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行公交優先理念,哈市創新公交服務形式,目前已經先後開通定制公交、定時公交、大站快車等特色公交形式,方便百姓快速出行。同時,哈市加大公交專用道的建設,目前公交專用道已增至41.85公裡。按計劃,預計到2017年,哈市還將建設116公裡公交專用道,助力公交優先。

  “互聯網+公交”讓出行更智慧

  為了保障市民快速出行,哈市引入“互聯網+公交”理念,推出“艾公交”APP,讓市民體會到了“互聯網+公交”的便利。

  家住西大橋附近的孫女士在和興路上班,她每天要乘坐64路公交車。如今她手機上安裝了“艾公交”,從住宅到公交車站600多米,走路需要5分鍾左右,她可以通過手機,根據64路公交的到站時間,算好時間再出發,避免在站牌下苦等。“市民使用‘艾公交’,可在家中操作手機查看所需乘坐公交車的運行狀態,算准時間出門乘車。同時,‘艾公交’還有到站下車提醒功能,乘客可選擇到站地點,系統會在車輛即將到站時進行振動提醒。我們就是想通過‘互聯網+公交’的這種理念,喚醒市民乘坐公交綠色出行的意識。”“艾公交”相關負責人李經理告訴記者。

  除了推行“互聯網+公交”外,目前哈市正加速推進智能公交建設力度,明年哈市將打造綜合性的智能指揮中心,並將逐步完善12個智能化交通指揮分平臺系統,使其融入到一體化的大型指揮中心,建成公交行業數據中心,接入從業人員、車輛靜動態數據、站點數據、IC卡數據等,並實現對車載動靜態數據的存儲和分析,隨著智能交通建設的推進,公交智能化管理水平也將隨之提昇。”哈爾濱市交通局規劃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公交+自行車”打造“慢”行樣本

  發放低碳環保倡議書、開展10公裡自由騎行活動、舉辦自行車趣味運動會……無車日當天,為倡導市民綠色出行,哈南公共自行車運營服務中心在平房區建文廣場開展以“綠色出行、美好家園”為主題的紀念活動。2013年,平房區率先啟動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系統,將自行車納入公共交通,目的就是讓慢行交通破解交通末端“最後一公裡”難題,倡導綠色出行。

  22日,記者來到平房區友協大街的自行車服務網點看到,網點內停著一排紅白相間的“飛鴿牌”自行車,車體噴有“哈南公共自行車”字樣和專屬圖案。手持I C卡正要取車的李女士告訴記者,相比開車,她更喜歡騎自行車。她下公交車後要走大約15分鍾到家,現在有了公共自行車,下了公交車可以租一輛自行車,約5分鍾就能到家,方便又環保。

  “按照國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創建要求,到2017年,哈市將完成公交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綠色低碳交通改善工程等公交都市‘六大工程’,使市民出行更方便、更快捷。慢行交通作為創建公交都市重要組成部分,公共自行車的推廣主要解決市民從公交車站點到家門口的這段路程。”哈市公交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公交部門已著手在全市規劃打造“公交+自行車”的交通方式,在部分條件允許的公交站點設置自行車停放點,還可以和免費自行車租賃雙管齊下,徹底解決市民出行的“最後一公裡”難題。

責任編輯:彭佳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