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綏芬河。
黑龍江日報9月23日訊 綏芬河,是古老的綏滿鐵路的起點,改革開放後成為黑龍江對俄貿易的重要口岸。“龍江絲路帶”建設啟動以來,不足三年的時間裡,這裡已經成為黑龍江西通歐洲東出海的關鍵節點。
今年以來,綏芬河市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全會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在牡丹江、綏芬河調研時的講話精神,搶抓“龍江絲路帶”建設新機遇,深挖口岸優勢和潛力,狠抓執行落實,走上了以開放牽動轉型發展的新路。今年1~8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7%,地方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4.1%,口岸過貨同比增長10.9%,口岸過客同比增長15.2%;對俄貿易同比增長5.4%。在充滿挑戰和困難的新常態下,經濟呈現恢復增長的良好態勢。
分解任務
梳理62項具體工作
綏芬河市把學習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迅速傳達,認真貫徹,在全市形成了學講話、謀振興、闖新路的良好氛圍。圍繞省委創新實施“五大規劃”、發展“十大重點產業”、建設“龍江絲路帶”等重大戰略,綏芬河市委連續印發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在牡丹江和綏芬河調研時講話精神進行任務分解,用項目化方式,梳理出62項具體工作,明確責任,細化措施,聚焦發展要務,用講話精神引領振興發展。
抓住項目建設發展“兩頭兩尾”
綏芬河市以“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為方向,與中林、中信、中誠通、中鼎、僑興等大企業集團深入合作,推進實施了計劃總投資258.6億元的53個重點項目。截至8月底,實現新開工復工項目34個、完成投資46.2億元,開復工率佔項目總量的64%。邊境經濟合作區投資25.5億元的國林木業城,入駐企業46戶,今年前8個月實現產值40億元,稅收2450萬元。三期精深加工區將於年底建成,四期工程明年開工,走出了“央企+民企”混合所有制優勢互補、共贏合作的發展新路。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中鼎農牧產品回運加工、僑興俄糧回運加工、商和啤酒精釀等一批“兩頭在外”或“一頭在外”項目,在綜合保稅區加緊建設,進口鉀肥深加工項目已經開始試生產。這些項目達產後能新增稅收2億元。境外中鼎中俄農牧業示范園、僑興遠東現代農業等基地初具規模。綏芬河做強“頭”在境外、“尾”在境內的全產業鏈經濟,實現境內外產業深度對接、互動發展。
邀來好伙伴合下“一盤棋”
綏芬河市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主動融入區域一體化分工協作,積極服務全國全省全經濟區的發展,與“龍江絲路帶”上的核心城市、省直重點企業對接,與哈爾濱、綏化、森工、農墾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哈爾濱市舉辦了兩次區域合作對接會,與牡丹江、東寧、穆棱等地實現互派乾部掛職鍛煉;與東寧市互助舉辦了中國國際口岸貿易博覽會和寶玉石文化節;舉辦了“龍江絲路帶”與區域合作成果交流會,與18個市縣部門間、企業間,在跨境產業、旅游、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簽署了22個項目合作協議,實現了口岸與內陸的資源共享,補足了綏芬河缺乏戰略縱深、沒有腹地支橕的短板。
配合國家戰略打通龍江出海口
綏芬河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國家及我省在綏芬河先期試點,綏芬河機場將於10月份開工進行場路建設。投資15.6億元的口岸改造工程加快推進,鐵路站場擴能項目和公路口岸新建客運聯檢大樓、國際客運樞紐,將於今年底投入使用。屆時,口岸年過貨能力將由1300萬噸提昇至3850萬噸,過客能力將由650萬人次增加到到2200萬人次,躋身全國沿邊口岸第一方陣。組建了“哈綏俄亞”班列運營公司,協調俄羅斯韓國方面,對停港雜費、空箱周轉等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今年以來發運9個班列958個標准箱貨物,貨值達8352萬元,開闢了龍江出海口,暢通了我省至釜山的“中外外”、至上海等港口的“中外中”國際陸海聯運大通道。今年11月,“哈綏俄亞”班列實現周班運營後,將有力吸引和承接國內外企業到通道沿線發展物流和進出口加工業,進而形成跨境產業鏈和產業集聚帶。
昇級對韓合作文化旅游促交流
綏芬河在鞏固提昇對俄合作基礎上,積極推進對韓合作昇級,推動傳統外貿向優質優價、優進優出和多元支橕轉型。1至7月,口岸過貨完成581.6萬噸。中俄互市貿易規范運行,前7個月貿易額增長15.3%,年底力爭突破5億元。中俄跨境電商通關服務平臺開通運營,電商包裹出口完成687萬件。闢建了俄羅斯人創業大街,全市俄羅斯商品市場面積達到5.4萬平方米,今年以來線下銷售實現23億元,向百億級俄羅斯商品集散地邁進的步伐不斷加快。
堅持把旅游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抓,打好跨境旅游、生態宜居、文化交流三張牌,發展避暑度假、對俄理療等特色旅游產品,舉辦了中俄體育大會、中俄自駕游等對外交流活動,啟動運營了首批5家離境退稅定點商店。積極開展與韓國經貿對接,在韓國和綏芬河分別舉辦了中韓企業對接合作洽談會、中韓木材企業對接會,達成107個合作意向。依托通道優勢,積極推進進口韓國商品集散中心建設。
熱愛家鄉的綏芬河人。
蟬聯文明城提高民生福祉
綏芬河市堅持問題導向,對百姓的難事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有效解決了遺留多年的回遷安置、出租車改制、融資借貸等百姓訴求,信訪案件化解率達80.3%。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7月底提前完成了省下達的目標任務,去年以來累計征收27.9萬平方米、安置4506戶,為安置戶設立“選房超市”等創新方法,在全省推廣。開展了全市領導乾部包貧困戶、包信訪戶、包重點企業和項目、建立黨建聯系點為主要內容的“三包一聯系”活動,累計為群眾和企業解決各類訴求738件。成功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增強了市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綏芬河市把2016年確定為“執行落實年”,確定了全市的重點工作,市委分別與責任領導簽訂了承諾書、立下了“軍令狀”。各責任領導、責任部門各級負責人逐級“簽字背書”,與全年目標考核掛鉤,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把活扛起來、把事乾明白。強化真心為民的意識。市委帶頭解決群眾和企業難題,市委多次現場辦公,零距離化解問題。營造敢於擔當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