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28日訊 《黑龍江省道路運輸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於2016年6月17日由黑龍江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條例》對於進一步規范道路運輸活動,維護道路運輸市場秩序,保障道路運輸安全,保護道路運輸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道路運輸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我省道路運輸經營、道路運輸相關業務及道路運輸管理活動提供了法規依據。
日前,記者就《條例》相關政策解讀采訪了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
整裝待發的龍運客運車輛。
記者:為什麼要修改《黑龍江省道路運輸條例》?
相關負責人:道路運輸是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和服務性產業。《黑龍江省道路運輸條例》自1997年施行以來,為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方便人民群眾出行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我省道路運輸行業的迅速發展,一些不適應的問題顯現出來:一是道路運輸行業支橕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不足,發展質量不高。二是道路運輸行業城鄉一體化進程緩慢,公共服務水平較低,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嚴重不足。三是道路運輸管理機制不健全,無法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退出機制。四是道路運輸安全制度不健全,缺乏具體的監管措施,管理有待加強。五是道路運輸行業信息技術應用嚴重不足,需要融入先進的管理方式和監管手段。此外,2012年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的有關規定需要結合我省道路運輸工作的實際予以細化,有關內容需要根據我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相關意見予以修改。截至2015年底,我省道路運輸客運量已達到3.3億人,客運周轉量達到229.6億人公裡;全省累計完成營業性道路運輸貨運量4.4億噸,貨物周轉量929.3億噸公裡,道路運輸業從業人員超過100萬人。隨著我省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道路運輸領域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一些新問題新矛盾逐漸顯現出來,行政許可需進一步規范,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需深度融合,冷僻公交線路需及時開通,道路運輸行業應承擔社會穩定的責任等,都需要運用法治思維、法治觀念、法治方式,通過制定新條例予以解決。為此,重新制定《條例》十分必要。
便捷的國際客貨運輸為中俄貿易往來提供了方便。
記者:《條例》在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和龍江絲路帶建設方面有哪些要求?
相關負責人:《條例》對服務我省“一帶一路”戰略和龍江絲路帶建設、推動國際道路運輸發展有以下要求:第一,在口岸設立的國際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依法與有關部門實施聯合檢驗,盡可能為國際道路運輸經營者提供一站式服務。第二,在口岸設立的國際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采用現代化科技手段,簡化出入境運輸手續,提高口岸通關效率。第三,在口岸設立的國際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與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和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建立運力、貨源信息共享機制,及時發布車輛和貨源信息,為國際道路運輸提供服務。
電子公交站牌為百姓提供智能化服務。

互聯網自動售票系統的投入使用極大方便了百姓的需求。
記者: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條例》有沒有相關的內容做支橕?
相關負責人:為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形勢和新要求,提昇道路運輸信息化能力、道路運輸管理和服務水平,《條例》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規定:一是加強道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建設,推進售票信息化。《條例》規定,道路旅客運輸站(場)經營者、票務代理機構應當逐步實現異地聯網售票、電子售票、自動售票機售票等多種方式。二是全面推進道路運輸車輛聯網聯控,強化運輸車輛動態監管。《條例》規定,客貨應運車輛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安裝具有行車記錄儀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並確保正常使用。三是建立完善道路運輸信息服務系統,滿足供需雙方信息需求。《條例》規定,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依托互聯網、雲計算等先進科技手段組織建設道路運輸行業監管、公共服務等信息系統,向社會發布道路運輸公共服務信息;四是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條例》規定,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為道路運輸和道路運輸相關業務經營者、駕駛人員提供營運車輛違法行為以及駕駛員培訓、考試、發證等信息查詢服務。
交通運輸、公安、氣象、旅游等部門應當加強溝通協作和信息共享,及時發布氣象、路況等預警信息。
暢通的依七高速。
我省大力開展綠色運輸體系建設,為百姓出行提供保障。
記者:《條例》對加強營運車輛安全管理有哪些新規定?
相關負責人:《條例》第五章“道路運輸安全”用一章篇幅明確了強化安全管理,落實主體責任的內容。一是明確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條例》規定,道路運輸和道路運輸相關業務經營者是道路運輸安全的責任主體;應當對駕駛人員開展冬季及雨、雪、霧等特殊天氣行車安全教育培訓,並向駕駛人員發布特殊天氣預警信息;應當通過衛星定位系統監督、糾正營運車輛超員、超速、疲勞駕駛等違法行為。二是強調道路運輸車輛安全設施的配備和使用。《條例》規定,道路客運、道路貨運、駕駛員培訓機構等經營者應當對滅火器、安全帶等車輛安全設備定期檢查,及時補充更換車輛安全設備;駕駛人員、乘務員、客運站站務員應當督促旅客系好安全帶;班線、旅游等客運車輛未按照有關規定配備安全帶的,不得運營;對旅客未系安全帶的,客運站(場)經營者應當禁止客運車輛出站(場)。三是建立駕駛人員休息制度。《條例》規定,道路運輸經營者應當根據車輛運行時間和裡程,按照規定的數量配備駕駛人員,減輕駕駛人員勞動強度,落實強制休息制度。四是規定駕駛人員影響安全的禁止行為。《條例》規定,禁止公共汽(電)車客運駕駛員在乘客上、下車過程中關閉車門,禁止出租車駕駛員利用車載通訊設施傳播、接聽與營運無關的信息妨礙安全的駕駛行為等。五是對危險貨物運輸作出特別規定。《條例》規定,托運危險貨物的,應當向承運企業說明品名、性質、應急處置方法等;運輸車輛應當懸掛或者噴涂警示標志,配備安全防護、環境保護和應急救援器材等設備;押運人員應當對危險貨物進行監管。
記者:《條例》對方便百姓出行,發展公共交通方面有哪些規定?
相關負責人:《條例》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加大對公共汽(電)車客運、旅游客運、道路運輸站(場)建設、城鄉物流等的投入和政策扶持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一是促進農村客運發展。《條例》規定,推行農村客運以公交化的模式營運。實行公交化營運的農村客運班線,站點、車輛、行駛線路、票價、財政補貼等參照城市公交客運的有關規定執行。二是促進公共交通發展。《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公共汽(電)車客運的投入和政策扶持;應當在財政政策、用地保障、設施建設、道路交通管理等方面支持公共汽(電)車客運發展。公共交通企業因承擔社會福利而增加的費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予以合理補貼。城市新建道路時應當建設港灣式停靠站;城市改造道路時,道路寬度符合《城市公共交通站、場、廠設計規范》要求的,應當建設港灣式停靠站。三是發揮政府引領作用,方便群眾出行。《條例》規定,對無申請人的公共汽(電)車客運線路,市、縣級人民政府及其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采取資金扶持和線路搭配等方式,確定經營主體,開通線路。四是優待弱勢群體,設置老、弱、病、殘、孕專座。《條例》規定,公共汽(電)車及道路旅客運輸站(場)應當設置老、弱、病、殘、孕專座,為其出行提供便利。五是及時公告線路調整信息,《條例》規定,公共汽(電)車、班線客運新增、變更、暫停、終止線路運營,變更站點、站名的,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提前三十日征求社會公眾意見,進行科學論證,並將意見采納情況向社會公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公共汽(電)車和班線客運經營者應當分別在信息服務網站、相關公交站點、車輛、客運站等及時公告線路調整的時間、運行線路和站點的位置等信息。
記者:請問《條例》對出租汽車駕駛員運營行為有哪些規定?相關負責人:出租汽車客運駕駛人員應當遵守下列規定:(一)在車輛醒目位置放置服務監督標志;
(二)使用經檢定合格的客運出租汽車計價器,不得擅自改動、串用計價器,不得破壞計價器准確度;
(三)收取運費不得超過計價器明示的金額,並給付收費票據,但價格主管部門核准可以收取的其他費用除外;
(四)運營起始地和目的地至少有一端在核定的經營區域內;(五)交接班前在車輛明顯位置明示交接班時段和去向;
(六)不得途中甩客、倒客、故意繞道,未經乘客允許不得搭載其他乘客;(七)不得利用車載通訊設施傳播、接聽與營運無關的信息;(八)不得顯示空車時拒絕載客,不得在運載乘客時顯示空車信號;及依法應當遵守的其他規定。
記者:汽車租賃經營納入道路運輸行業管理,請問《條例》對汽車租賃經營是如何規定的?
相關負責人:《條例》對汽車租賃經營者放開市場准入,實行備案制管理,以滿足社會公眾差異化的運輸需求。
從事汽車租賃經營的,經營者應當在依法取得營業執照之日起三十日內,將營業執照和車輛信息報送所在地市、縣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備案。汽車租賃經營者的備案事項發生變化的,應當在十五日內告知原備案的道路運輸管理機構。
汽車租賃經營者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公布服務項目、收費標准、租車流程以及監督電話;
(二)與承租人簽訂租賃合同;
(三)按照規定進行車輛安全技術檢驗,對車輛進行維護保養,保證車輛技術性能良好、符合安全行駛條件;
(四)建立租賃經營管理檔案和車輛管理檔案;
(五)將車輛租給持有相應機動車駕駛證的承租人;
(六)不得以提供駕駛勞務等方式從事或者變相從事道路運輸經營。
記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如何規劃和構建道路運輸綜合服務體系?
相關負責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本行政區域道路運輸發展規劃,納入城鄉規劃,並與航空、鐵路、水路運輸等發展規劃合理銜接,構建道路運輸綜合服務體系,發展智慧運輸;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鐵路的線路、車站、樞紐以及其他有關設施的規劃,應當納入所在城市的總體規劃;民用機場建設規劃應當與城市建設規劃相協調。
記者:《條例》是否確定政府對公共汽(電)車和新能源車輛發展的政策支持?
相關負責人:《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加快淘汰尾氣排放不合格的運輸車輛,推廣使用新能源車輛;執行國家購買新能源公共汽(電)車優惠政策;加大對公共汽(電)車客運、旅游客運、道路運輸站(場)建設、城鄉物流等的投入和政策扶持;推進城鄉客運均等化服務,提高鄉村的通班車率。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財政政策、用地保障、設施建設、道路交通管理等方面支持公共汽(電)車客運發展。公共交通企業因承擔社會福利而增加的費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予以合理補貼。
記者: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及其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如何接受社會監督?
相關負責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及其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建立舉報投訴制度,公開舉報投訴電話、通信地址或者電子郵件信箱,接受社會監督;對舉報投訴應當按照職責依法開展調查和處理,在三十日內作出處理決定並向舉報人反饋。
記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如何保障完成搶險救災等應急運輸任務?
相關負責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道路應急運力儲備和道路運輸應急保障制度。
道路運輸經營者應當完成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下達的搶險救災等應急運輸任務。對承擔應急運輸任務的道路運輸經營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予以合理補償。
記者:《條例》是否對道路運輸經營者的退出機制做出相關規定?
相關負責人:道路運輸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按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不符合道路運輸安全生產條件,經整改仍不合格的,吊銷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
(二)客運經營者、危險貨物運輸經營者拒不投保承運人責任險的,吊銷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
(三)經營期限到期未延續的,注銷道路運輸經營許可;
(四)依法應當吊銷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注銷道路運輸經營許可的其他情形。
記者:《條例》規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的哪些行為,要依法追究其相關責任?
相關負責人: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的下列行為,要依法追究其相關責任:
(一)未依法實施行政許可的;
(二)發現違法行為未及時查處的;
(三)違反規定攔截、檢查正常行駛的道路運輸車輛的;
(四)違法扣留營運車輛、車輛營運證的;
(五)參與或者變相參與道路運輸經營以及道路運輸相關業務的;
(六)索取、收受他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的;
(七)其他違法行為。
記者:《條例》對道路運輸誠信體系建設是否作出規定?
相關負責人:《條例》對道路運輸誠信體系建設作出如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加強道路運輸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建立道路運輸、道路運輸相關業務經營者服務質量和信用檔案,制定守信激勵、失信懲戒辦法,提高道路運輸業服務質量。
記者:《條例》的適用范圍是什麼?
相關負責人: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道路運輸經營、道路運輸相關業務及其管理活動的,適用本條例。
條例所稱道路運輸經營,包括公共汽(電)車客運、班線客運、包車客運、旅游客運、出租汽車客運等道路旅客運輸經營(以下簡稱客運經營)和道路貨物運輸經營(以下簡稱貨運經營)。
條例所稱道路運輸相關業務,包括道路運輸站(場)經營、機動車維修經營、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和汽車租賃經營。
條例所稱管理活動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道路運輸業發展制定相關政策,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對道路運輸經營者經營許可辦理、經營行為監督、為公眾運輸提供的社會化服務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對道路運輸進行管理的相關工作。
《黑龍江省道路運輸條例》新亮點
新頒布的《黑龍江省道路運輸條例》具有八個方面亮點:一是建立優勝劣汰的道路運輸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明確通過招標擇優方式確定公共汽(電)車和班線客運的道路運輸經營權,促進市場優勝劣汰,保障合理有序競爭,對不符合條件的運輸企業明確了道路運輸市場退出機制。二是推動國際道路運輸發展,服務龍江絲路帶建設。明確在口岸設立的國際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與有關部門實施聯合檢驗,為國際道路運輸經營者提供一站式服務;采用現代化科技手段,簡化出入境運輸手續,提高口岸通關效率;與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和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建立運力、貨源信息共享機制,為國際道路運輸供需雙方提供信息服務。三是促進農村客運發展。推行農村客運以公交化的模式營運。實行公交化營運的農村客運班線,站點、車輛、行駛線路、票價、財政補貼等參照城市公交客運的有關規定執行。四是道路運輸管理和服務融入“互聯網+”。全面推進道路運輸車輛聯網聯控,強化運輸車輛動態監管,客貨營運車輛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安裝具有行車記錄儀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此外,道路旅客運輸站(場)經營者、票務代理機構應當逐步實現異地聯網售票、電子售票、自動售票機售票等多種售票方式。五是促進公共交通發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在財政政策、用地保障、設施建設、道路交通管理等方面支持公共汽(電)車客運發展。公共交通企業因承擔社會福利而增加的費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予以合理補貼。就無申請人的冷僻公共汽(電)車客運線路,市、縣級人民政府及其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采取資金扶持和線路搭配等方式,確定經營主體,開通線路。六是推廣現代貨物運輸方式。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鼓勵發展多式聯運、甩掛運輸、集裝箱運輸、封閉廂式運輸、冷鏈運輸等現代運輸方式和裝備。七是優化監管方式,加強誠信建設。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加強道路運輸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建立道路運輸、道路運輸相關業務經營者服務質量和信用檔案,制定守信激勵、失信懲戒辦法,提高道路運輸業服務質量。八是對汽車租賃經營放開市場准入。對汽車租賃經營者實行備案制管理,滿足社會公眾差異化的運輸需求。從事八座以下汽車租賃的經營者應當將營業執照和車輛信息報送所在地市、縣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