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8日訊(記者 楊帆 王明菲 陳顯春) 從林業工業時代到森林紅色旅游,五花山紀實攝影要講好龍江故事。27日,雨後的平山風景區在薄霧之中宛若等待被掀起頭紗的姑娘,這靜美的五花山景等來了著名攝影家、希望工程“大眼睛”拍攝者解海龍。在解海龍在龍江平山、亞布力兩地行攝“龍江五花山”期間,東北網記者對其進行了專訪。解海龍期待可以再現《林海雪原》紅色森林旅游攝影作品。
解海龍在平山風景區采風創作。
電影《今夜有暴風雪》情節 來看龍江白樺林
“1985年我第一次來到黑龍江,那時三十多歲,你或許想象不到因為一部名為《今夜有暴風雪》的電影,影片中的知青情節、大片大片的白樺林將我吸引,我和三個攝影愛好者買了到尚志葦河的火車票,就來到了黑龍江。”說起30年多年第一次來黑龍江,解海龍難掩內心的激動,“那些出現在課本中的林業工人伐木、呼嘯的小火車、裊裊的炊煙……確實很震撼,拍攝了很多東北百姓的生活場景,也找到了電影拍攝地,在八五二農場我看到了白樺林,也是這個九月末的時候,拍了很多秋景。”
在平山風景區的白樺林,偶爾看到被割掉的白樺樹皮,解海龍拿起相機又放下。在31年前的秋季,解海龍的心裡埋下濃濃的黑土情節,黑土地、原始森林風光成了黑龍江遞給解海龍的第一張名片。30多年後,在五花山森林文化周,解海龍和龍江之秋再續前緣。

解海龍在平山風景區采風創作。
從林業工業時代到森林紅色旅游 五花山紀實攝影要講好龍江故事
“從我這些年做紀實攝影的角度來看,社會的發展,林業工人的生活發生了變化,從最開始林業工人一年伐多少棵樹成為勞模,到如今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發展旅游,是我在時空的更迭中最深的感受。”解海龍說,近幾年他在思考來黑龍江進行紀實攝影創作,拍攝百姓生活變化等內容,這次來到龍江,他認為將鏡頭對准龍江林區的五花山風光也是一種紀實創作。
“拍出一張好照片就是講好龍江故事,通過照片讓海內外游客看到龍江金秋美景,進而願意來到龍江欣賞美景,願意到龍江旅游,這對林區百姓而言或許也能幫助他們改變生活,和拍貧困山區的孩子是一樣的。”解海龍告訴記者,黑龍江也是紅色旅游區,《林海雪原》等文藝作品如何能再創作,像《太陽島上》等音樂作品那樣展現出拉動旅游的魅力,需要龍江人思考。他也希望這次的五花山森林文化周活動能湧現出一批這樣的佳作。
對於這次采風的地點之一——亞布力旅游度假區,解海龍也不陌生。1996年,他作為采訪第三屆亞洲冬季運動會的記者來到了亞布力。回憶起二十年前的往事,解海龍告訴記者,亞布力是我1985年追夢而來的地方。二十年過去了,如今的亞布力真的讓人感覺非常“國際范兒”。
“如果你是一個旅游家,你的志向是把世界跑遍,不如先把你身邊的美景看一看。龍江的五花山景就是這樣的景致,悄悄地在你身邊綻放著她的美麗,等待你去走近,去發現。”解海龍說,五花山不是山,那是龍江的“綠時代”,希望更多的人通過五花山森林文化周去發現龍江之美,享受龍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