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我省全面推進"南病北治,北藥南用"候鳥養老模式
2016-09-28 16:00:06 來源:東北網  作者:董宇翔 杜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8日訊 (董宇翔 記者 杜筱)今後,南方高發的風濕、痛風、骨關節疾病、皮炎、濕疹、失眠、神經衰弱等常見病,將在黑龍江省得到有效治療,並收到最好的康復效果。27日,省衛生計生委、省旅游發展委、省民政廳聯合在大興安嶺加格達奇區召開“南病北治,北藥南用”工作推進會,會上宣布我省將在旅游、養老、健康服務等產業領域全面實施“南病北治,北藥南用”工程,將“南病北治,北藥南用”理念,貫穿到旅游、養老和健康服務的各個環節。

  據了解,南病北治是指南方因氣候炎熱、潮濕及飲食習慣而引起的疾病,按照中醫天人合一、陰陽平衡的理論和“熱因寒用”的診療原則,應當在北方冷涼的自然環境中辨證施治,纔能收到最佳療效,而我省氣候涼爽,森林覆蓋廣,溫泉品類豐富且醫療價值高,火山冷礦泉獨一無二,是南病北治的最佳選擇。北藥南用則是指按照中醫因人施治、因證施治的原則,可采用北方獨特的道地中藥材及產品,針對南方所特有的常見病予以醫治和預防,而我省野生中藥材資源種類極其豐富,有野生中藥材1100多種,且由於氣候冷涼,無霜期短,且沒有酸雨等污染,中藥材品質也極高。

  據介紹,在我省涼爽天氣、良好生態、大美景色、綠色食品、中醫養生、淳朴民風的吸引下,加之去年以來我省赴省外舉辦17場“夏季養老到龍江”主題活動的有力宣推,使我省候鳥養老熱度持續走強,大數據分析,截止目前今年到龍江休閑養老養生的外地老年人已經比2015年全年總人數增長30%以上,今年全年總人數預計將超過100萬人。而“南病北治,北藥南用”正是基於醫養結合與自然生態共調節的理念,隨著每年南方來黑龍江候鳥式養老人群不斷增長,“南病北治,北藥南用”也將被打造成集旅游、養老和中醫藥健康服務為一體的交融性產業。

  為此我省前期將建設伊春-大興安嶺森林旅游示范區,重點利用森林環境下豐富的負氧離子為南方失眠、神經衰弱患者提供休憩、療養環境;建設五大連池礦泉康療養生示范區,利用火山礦泉、礦泥和特殊地磁環境,為南方風濕、風濕、痛風、骨關節疾病、皮炎、濕疹患者提供全面解決方案。未來,全省還將打造10個示范基地、10-20個示范項目,結合地方資源稟賦,提供溫泉浴、森林浴、日光浴等形式多樣的“南病北治,北藥南用”的地域性服務。同時發展食療藥膳產業,發掘以人參、北?、北五味為代表的滋補養生、藥食同用的道地藥材的獨特效果,推動省內各級中醫院建立藥膳科,指導當地餐飲業、旅游點的藥膳服務培訓。

  為綜合推進“南病北治,北藥南用”工程,會議要求,各中醫醫療機構應積極組織專家繼續開展“南病北治,北藥南用”相關問題的研究,擴大適應病種,豐富治療手段;各地針對已經取得初步成果的南方人易得的風濕類疾病、瘡瘍類疾病以及心氣虛類疾病,集成環境、森林、火山礦泉等旅游資源、北藥資源和中醫藥服務資源,設計開發旅游線路、旅游產品和旅游商品,將“南病北治,北藥南用”理念貫穿於中醫藥健康旅游各個環節,吸引目標人群來我省旅游、養老。各旅游機構和中醫醫療機構應充分利用京交會、中俄博覽會、旅游博覽會等大型展會,宣傳“南病北治,北藥南用”理念;各養老機構應充分利用天鵝頤養聯盟等省際養老協作組織,推廣“南病北治,北藥南用”養老產品,打響我省“南病北治,北藥南用”的中醫藥健康旅游品牌。

  本次推進會還提出多項建議:建立起政府直接領導、有關部門根據各自職能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建議由發改委和旅游委、民政廳牽頭盡快制定“南病北治,北藥南用”的實施意見,並將之做為發展我省醫療旅游和健康養老的重要內容;建議由農委牽頭制定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的實施意見,加強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為實施“南病北治,北藥南用”計劃提供堅實支橕;科技廳、食藥監局、省旅游委負責組織中醫藥保健品和新資源食品,特別是與“南病北治,北藥南用”有關的中醫藥健康旅游商品的研發、推廣和投放;商務廳負責推動藥膳產業的發展,同時出臺措施繼續推動中醫藥服務貿易的發展;省衛生計生委進一步加強關於“南病北治,北藥南用”相關理論和技術的研究,不斷完善相關理論和治療方法。

  省政府副秘書長邢愛國參加本次推進會。全省二級以上中醫醫院院長、省直中醫藥單位主要負責人,各地市衛生計生委、旅游委、民政局負責人等近200餘人參加了推進會。

責任編輯:王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