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30日訊 “白頭鶴已經來林甸了,目前有700多只。”29日,在電話那頭,林甸縣林業局濕地與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付建國對記者說。
白頭鶴,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996年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是濕地的旗艦物種。付建國從1984年開始,就在林甸育葦場濕地附近觀察到白頭鶴。據他介紹,白頭鶴在春秋兩季都會在林甸境內停留1—2個月左右,覓食,補充能量。“目前世界白頭鶴種群的數量約為14000只,我們觀察到在林甸停留的數量接近一萬只,約佔世界種群數量的70%。”付建國說。
今年秋天,向南遷徙的白頭鶴,從8月中旬開始就陸陸續續抵達林甸縣三合鄉、四合鄉的建國、建新、建華、新豐等處。白頭鶴是一波一波來,每個種群大大小小不一樣。小的種群十幾只,大的種群近千只。一個種群在林甸平均停留時間約為20天。白頭鶴抵達林甸的高峰一般是15號前後,10月26日之後,就會全部飛走。
世界最大種群的白頭鶴之所以鍾情林甸縣,是因為這裡食物充足,可以為白頭鶴繼續南遷提供能量保障。白頭鶴的食物以玉米、豆類、草籽為主,但最喜歡吃玉米。每年秋天,白頭鶴抵達後,草甸周邊玉米地外圍的玉米,基本都被白頭鶴叨得溜光。即使這樣,當地老百姓也沒人報復白頭鶴,沒人去捕殺它們。
拍攝白頭鶴十餘年的大慶市野生鳥類攝影家協會副會長吳志林,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前些年,遷徙來的白頭鶴對人的警惕性非常高,覓食時,也要和人保持三五百米的有效安全距離,人一靠近到三百米之內,鶴馬上飛走。但從去年開始,農民在田裡收割玉米,大群白頭鶴就跟在後面吃,距離人也就三四十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