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5日訊(記者 孫英鑫)遵循孵化、放大、產業化,孵化器在前,加速器在後的發展規律,大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自1992年闢建以來,通過打造多元孵化平臺、兼並整合激發內生動力、促進產業與資本有效對接,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截至目前,共有2000餘家企業在此蓄能加速。
孵化器內企業通過與科研院所和高校技術對接,提昇科技水平進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企業借助孵化平臺,通過技術改進打造石油物聯網平臺助企業轉型昇級。
在高新區內,企業不但在房租、培訓等方面享受補貼支持,還有科研院所和高校為企業提供研發、檢測、技術諮詢等服務。目前,加速器內產值超千萬元企業190家,成功助推64家瞪羚企業快速發展,培育形成了石油化工、金屬新材料等4個國家和省級創新型產業集群。
大慶恆通電子有限公司早先從事顯示亮化等傳統項目,經過幾年的經營,公司的發展遇到瓶頸,上昇空間和業務涉足領域無法延續。“五年前,我們通過高新區的孵化平臺和技術支持,研發出了涉及石油采集的物聯網數據管控平臺,讓企業成功轉型昇級”大慶恆通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志恆表示,進入平臺後,通過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對接,使公司的技術研發提昇的檔次,進而還吸引了許多外來資本投入,為公司發展奠定了基礎。
兼並整合是許多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顯著特征。目前,高新區一部分企業進入了通過兼並整合實現技術外延、管理創新、市場開拓、迅速壯大階段。“高新區無償派駐人纔來我們公司,幫我們拓展省內業務,這真沒讓我們想到”大慶英辰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麗偉說,以前基於自身因素,公司業務絕大部分在省外,省內幾乎是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司的發展,高新區此次的舉措無疑雪中送炭。
退市近十年的大慶聯誼是滬市主板上市企業,資產負債率超過100%。利用其原油加工指標、煉化裝置等優勢條件,北京三聚環保與海淀國投共同設立基金,整合重組大慶聯誼並建設550萬噸重油催化裂解和100萬噸懸浮床加氫項目,重整後總資產超100億元、銷售收入超200億元。
產業與資本深度融合是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大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高新區采取政府設立引導基金撬動社會投資和金融資本的方式,推動資本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投向主導產業領域牽動性強的重大項目,加速項目落地和企業成長,目前,產業投資公司已經投資了宏偉慶化15萬噸丙烯等12個重大項,推進技術鏈、孵化鏈、產業鏈、資金鏈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