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8日訊 虎林之美,美在天然:烏蘇裡江幽藍明澈,珍寶島濕地渾然天成。
虎林之美,美在壯闊:萬畝良田一望無際,完達山脈蒼翠巍峨。
虎林之美,乃天賜,亦人為:綠色發展理念根植於心,保護綠色行動外化於表,綠色成為虎林的金字招牌。
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在虎林采訪是一件很愜意的事。目光所及,處處皆風景。湛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無垠的綠色,令人如置畫中。
虎林美,美在綠色。森林資源茂密,一片綠意盎然:市屬林地總面積8.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1.64%,活立木總蓄積量553億立方米,年可生產木材0.9萬立方米。實施退耕還林工程8.25萬畝,“三北”防護林工程7.3萬畝——綠色是虎林這塊天然畫板的主色調。
虎林美,美在銀色。大小河流星羅棋布,水質清澈晶瑩剔透:境內河流均屬烏蘇裡江水系一、二級支流,共計27條,市屬水資源總量為10.6億立方米。水田有效灌溉面積146.85萬畝,旱田有效灌溉面積1.37萬畝。豐沛的水資源成為虎林發展現代農業的血脈。
虎林美,美在黑色。沃野千裡,黑土生金:虎林屬於穆棱河-興凱湖低平原,是三江平原的組成部分。境內(含農場)耕地總面積700萬畝,適宜於水稻、玉米、大豆、小麥等各類農作物的生長。糧食總產75億斤,其中水稻產量56億斤佔75%,玉米產量16.6億斤,大豆產量1.6億斤。
虎林美,美在天然去雕琢。正因如此,去年上市的福建綠寶集團,將上市後募得的第一筆資金就投入到虎林。綠寶集團負責人坦言:我們看中的首先就是虎林綠色的自然生態。
項目建起“過濾網”環境治理招招新
虎林是開放的,小小的口岸城市匯聚著娃哈哈、匯源、福娃這些重量級名企;虎林又是“挑剔”的,入駐企業需要跨過重重門檻,纔能進入虎林這個大家庭。
為了綠色發展,虎林設置了多層次項目“過濾網”。市委書記馮昕說,上項目不能轟轟烈烈,要選擇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與本地產業發展契合的產業項目。“凡是破壞生態、不利於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項目堅決不上。”虎林先後婉拒30萬噸水稻倉儲及加工、5萬噸秸稈造紙等10多個高能耗、重污染、佔地大、效益差的項目。為了永遠的綠色犧牲眼前的經濟利益,虎林人認為這麼做值得。
為了藍天白雲,虎林市區集中供熱不燒一噸煤。生物質發電是虎林綠色發展的又一大特色。虎林市建成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5個,年消耗稻殼54萬噸,實施了20萬噸秸稈氣化項目。生物質發電不僅使市區即使在冬季也天空明淨,空氣清新,而且有效利用了農業生產剩餘物。在虎林,廢棄物稻殼收購價達每噸300元,僅此一項,水稻產業即增值1.6億元。
為了綠水青山,虎林市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實施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無害化垃圾處理場等重點生態環保工程6項,造林綠化8.9萬畝,恢復草原濕地2.1萬畝,改造昇級了20家較大企業污防設施,申報、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9個,省級生態鄉鎮11個、生態村76個。綠色洋溢在虎林的大街小巷,生態是寫在虎林人臉上的驕傲。
“為可持續發展預留空間,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虎林人一直在行動。
功不在當代 把地下礦藏留給未來
發展不僅在眼前,更著眼於未來。
國家級生態市創建已通過技術評估,“虎林綠”將進入“國家隊”。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虎林緊握生態這張牌,搶前抓早儲備機遇,“十二五”之初就將國家級生態市的創建工作當成頭等大事來抓,終於以“綠色”打動了“嚴苛”的評委們。虎林今年有望獲得國家級生態市稱號。
虎林境內石墨、黃金等資源豐富,煤礦粗查儲量幾十億噸。市委書記馮昕明確表示,虎林市委、市政府不會對這片富礦動一鍬一鎬,他們要將其留給子孫後代,留給未來。
虎林5000畝月牙湖被命名為中國野生荷花之鄉。去年虎林邀請上海基尼斯大全進行評估,月牙湖被命名為面積最大的寒帶野生荷花聚集地。市長李志偉透露,他們將在這片荷花池上做一篇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大文章。
思路決定出路,態度決定高度。虎林讓煤炭儲備“深居閨中”、將某些項目拒之門外的做法貌似不可理喻,但其彰顯的恰恰是“利不在眼前、功不在當代”的大智慧。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猶在耳畔,這更加堅定了31萬虎林人民沿著綠色發展理念走下去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