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9日訊 “小時候看過一本小人書叫《魯班》,書裡那些獨具匠心的發明創造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我也要成為魯班這樣的人。”兒時的夢想,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魯勇,他什麼事都喜鑽研、愛琢磨。
魯勇是哈爾濱鐵路局牡丹江電務段車載設備車間檢修工區工長,首席高級工人技師。
鐵路電務系統的車載設備主要由機車信號和機車監控裝置組成,是技術密集型的裝備。有人形象地把機車信號比喻成機車的眼睛,將機車監控裝置形容為機車的大腦。經過多年摸爬滾打,魯勇成長為車載專業領域的行家裡手。
潛心研制“練功臺”
檢修工區是由原來分別隸屬於鐵路電務和鐵路機務的信號、無線、監控三個工種的人員組成的。剛成立時,魯勇工區從事機車信號檢修的工人,對故障發現和處理個個懵懵懂懂,提高職工業務素質迫在眉睫。但是,檢修的設備都在機車上,平日,機務段的機車是不能隨便讓電務職工觸碰的,培訓上不了車,等於在地面上學游泳,總是旱鴨子。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了——自己動手做。魯勇組織職工成立了課題攻關組,模擬機車上的車載設備,研制自己的練功臺。他們利用工餘時間,從查資料畫圖紙做起,學習相關知識,設計模擬電路,引入電腦控制,連接車載配件,反復改進,歷經三個多月,最終,一臺“工區制造”的“綜合智能練功臺”誕生了。這個練功臺由電腦連接控制,集“信號、無線、監控”三個工種於一體,可模擬機車運行中發生的速度故障;可演練地面分析機車運行狀態;可模擬各種狀態下的機車數據參數;可自動生成故障點,自動生成考試卷。職工在練功臺上演練和上機車演練一模一樣,培訓效果大大提高。
魯勇又買來軟件編程書籍,鑽研編程。他將各類故障編輯成試卷,輸入電腦,職工隨機選取,實現了電腦答題和上機操作一體化。該智能練功臺填補了全國鐵路車載系統設備教學智能化的空白,被段命名為《CZSB-2型魯勇智能綜合演練臺》,獲得哈爾濱鐵路局QC成果一等獎,並被路局命名為《黨內優質品牌》。
精心打造“測試臺”
如今,內燃機車JT-2000型信號設備的插頭為航空產品,插頭接觸插孔及插針表面均為鍍金,嚴禁用萬用表表筆插入測試,而工人們原來日常配線檢修都是用萬用表和手搖兆歐表,手工作業,人為因素多,測試結果不可靠,易漏點。魯勇又開動了腦筋,帶領工人自己研制專用測試臺。起初想法是改人工用筆電測為插座式插入,再用電機代替手搖的人工操作方式,這樣能大大提高檢測效率。但是,所需配件如果從廠家訂購,要近10萬元。魯勇不禁望而卻步。
無奈之下,魯勇千方百計搜集廢舊配件,改舊利廢,僅花了幾百元購買新配件,集齊了所需材料。經過一個多月的苦心研制,一臺“車載設備配線綜合測試臺”出爐了。這個測試臺使配線由人測變為機測,配線測試合格率由原來的80%上昇到100%,解決了檢測配線設備准確率低勞動強度大的問題。原來2個人6個工作日的勞動量現在1個人半天就可完成,而且准確率高,效果好。這個設備再一次填補了哈爾濱鐵路局車載系統無配線方面測試臺的空白,獲得路局QC成果一等獎。
巧妙制作“拷機臺”
拷機臺是魯勇的又一項創新產品。
工人檢修的數據版,經常是各項測試指標完全合格的版子,到機車上就出問題。這是什麼原因呢?魯勇反復登乘機車檢查“問題”數據版,終於發現在地面測試的各項數據是靜態數據,而數據版裝到機車上,運行過程中噪音、電磁、溫度等惡劣環境與地面良好環境下測試的結果肯定不一樣。
只有在地面模擬機車運行環境,通過一段時間的模擬運行來檢測數據版的穩定性,纔能再現數據版在機車上的真實狀態。又一個創新試驗課題擺在魯勇面前。他制作了一個拷機臺,使數據版在地下檢測可以達到車上實際運用的標准,大大降低了數據版出現故障的幾率,提昇了安全保證系數。
成為魯班式“能工巧匠”這一夢想,一直激勵著魯勇,使他完成技術革新100多項,成功研制試驗臺33個,逐步成長為首席高級技師。他帶領的工區先後有4名職工獲得哈爾濱鐵路局技術比武大賽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績,5名職工破格參評技師。目前,該工區19人中有首席高級技師1人、高級技師5人、技師7人、高級工6人,成了名副其實的“技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