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超10%參與創新創業,3915家科技型企業注冊成立,農民創業領頭人不斷湧現
點燃創新創業激情厚植創新創業熱土
黑龍江日報10月12日訊 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和黑龍江大學被教育部評為我國50所年度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2015年下半年至今,我省超過10%的高校在校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2015年以來,我省累計注冊成立科技型企業3915家,形成主營業務收入超500萬元的科技型企業663家,推動57家科技型企業上市(掛牌),吸納本科以上人纔10481人。我省大批農民主動對接新技術、新業態,在農村電子商務、農產品深加工、鄉村旅游等領域積極創業,日前,其中10位創業者獲得“龍江最美創業農民”榮譽稱號。
在哈工大通用工程技術訓練部工業系統運行訓練室,科研人員正在調試一臺機器人碼垛系統,工業機器人贏得越來越多企業的青睞。
哈工大學生參加全國智能車創新大賽。
哈工大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研制成功的高性能仿人型假手。 蘭銳攝
在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學生通過“豬骨”模仿醫療機器人輔助人工頸椎間盤置換手術,此機器人將大幅提高此類手術精度。
去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於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若乾意見》、《關於建立集聚人纔體制機制激勵人纔創新創業若乾政策的意見》等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極大地激發了大學生、科研人員、農民等群體創新創業的熱情,他們在積極轉變觀念、通過創新創業創造財富的過程中,也為我省經濟轉方式、調結構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造雙創高地人纔聚攏而棲
“雖然我可以留在美國,但哈工大機器人集團這個平臺將我吸引回來了。這裡不但有好的科研環境,還有政策、資金和資源等全方位幫助。”曾在美國尖端康復機器人實驗室工作過的留美工學博士楊熾夫說。
作為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旗下哈爾濱天愈康復醫療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熾夫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已研發出10餘款康復機器人樣機,公司市場估值達到1億多元,他有信心在黑龍江將“天愈”打造成為全球一流的醫養和康復機器人供應商和服務商。
據介紹,2015年我省實施“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以來,積極鼓勵高校科技人員依托自主研發的科研成果創辦企業,組建了一批產業集團和高新技術企業。除了哈工大機器人集團,還成立了焊接產業集團、激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雷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哈爾濱哈船動力技術有限公司、導航技術有限公司、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等。省政府以股權形式對7個高校科技成果注冊成立的科技型企業投入引導資金2.95億元。其中,哈爾濱哈船動力技術有限公司依托哈爾濱工程大學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的天然氣發動機控制關鍵技術項目成立,2015年公司主要從事雙燃料發動機控制系統和液化天然氣動力總成業務,產品已應用於長江流域的綠色運輸船舶,實現批量訂貨。今年,公司制定了與大型船務公司和能源公司合作的產業化模式,並謀劃船聯網、大數據服務平臺業務,從貫穿產業鏈上下游上做文章。未來10年計劃實現產值100億元,打造成為中國船舶動力智能裝備的領軍企業。
這些依托我省研發的國內尖端技術成立的產業集團和高新技術企業,正在成為我省吸引人纔的新高地。2015年以來,我省“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通過鼓勵科技人員創辦企業,支持科研機構組建公司,支持大學生、農民創新創業,新注冊成立了3915家科技型企業,形成主營業務收入超500萬元的科技型企業663家。通過建設科技成果產業化載體,做大科技企業孵化器總體規模,提昇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功能,使科技企業孵化器增加到150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總數達到13家。通過開展147場次科技投融資對接活動,為242個科技項目融資45.7億元。省科技創業投資政府引導基金在引導社會資本共同發起設立16支創投基金、規模23.5億元的基礎上,在今年高新技術產業創業投資大會上新簽約4支基金、規模18億元。累計推動了57家科技型企業上市(掛牌),還儲備了80多家擬上市(掛牌)企業。良好的發展大勢,吸引、留住了10481名本科以上人纔。
優化雙創環境成就創業夢想
短短3年,東北林業大學大三學生劉浩然從一個兼職打工的大學生,變為3家公司董事長,同時還利用自己的創業咖啡館將學校的創業團隊孵化為財會公司。他告訴記者,正是黑龍江不斷優化的創新創業環境,成就了他的創業夢。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動下,越來越多龍江大學生像劉浩然一樣選擇創業。2015年,我省在校大學生創業人數達4019人、帶動就業1780人,畢業生創業人數達6167人、帶動就業16221人。畢業生自主創業率已經接近3%,而就在兩年多前,這個數字僅為0.63%。
從0.63%到3%,體現著我省不斷主動適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要求。省委省政府將大學生創新創業納入重點工作范疇,確定了有關政策支持、教育培訓、平臺建設、資金扶持、公共服務、氛圍營造等52項核心任務。2015年省級財政一次性投入2億元資金,成立全國首家大學生創業擔保貸款有限公司,堅持政府公共財政和資本市場力量相結合,專門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低費率擔保。截至目前,累計為大學生創業者發放773筆創業貸款,金額達到5499萬元。2016年,省政府新增2億元作為創新創業專項資金,構建市場化運作機制,完善創業擔保體系建設,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吸引天使投資,支持創新創業項目培育和孵化,解決大學生創新創業中的融資需求。同時,每年安排1億元大學生創業“種子資金”,采取無償資助方式,專項用於支持在校和畢業五年以內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為解決大學生的後顧之懮,我省出臺的《關於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若乾意見》,明確允許在校本科生休學創業,學籍最多可保留8年。
我省還結合龍江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要,以提高人纔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創新人纔培養機制為主線,以“創新帶動創業、創業促進就業”為指引,以搭建項目孵化平臺為載體,以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各方資源整合為支橕,以完善創新創業政策支持為保障,紮實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著力構建起“政府主動服務,產學研全力支持”一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目前我省各高校均已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纔培養全過程,開設創新創業課程約700餘門次。
結合龍江特色農民創業潛力大
“今年春節前後最忙,一天能發千八百件有機鴨稻米。”拜泉縣鴻翔亨利米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洪利告訴記者,公司從2014年12月開始網絡銷售以來,已實現銷售額2億多元,連續數月在淘寶網有機糙米銷售排名中位列第一。今年公司更是將有機大米的種植面積由去年的2200畝增加到5000畝。
張洪利是我省眾多農民創業者中的典型,他的成功緣於以“互聯網+”對接了我省綠色(有機)食品產業。10月11日,在省委宣傳部、省農委聯合舉辦的2016年“龍江最美創業人(農民篇)”發布會上,黑龍江王老寶食品集團公司總經理王忠寶等10人從300名創業農民中脫穎而出,獲得“龍江最美創業農民”榮譽稱號。記者發現,這些“最美創業農民”從事的綠色食品產業、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旅游業等各個領域無不顯露出濃郁的龍江特色。
同時,越來越多的農民主動尋求高校、科研院所研發的新技術、新成果,成為我省農民創新創業的又一大亮點。東北林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李玉花及其科研團隊15年如一日,在對100餘種國內外菊花種源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成功研發了“耐寒露地菊育種技術”,這項技術可以讓我省一直到11月也有鮮花盛開,能夠極大美化我省城鄉環境。日前,該科研成果成功與市場的對接,為更多農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選擇。
近兩年,我省把農民創業作為解決農業市場化程度不夠、推動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突破口,引導農民學會新的營銷方式、種植養殖技術及利用電商平臺等,充分挖掘農民創業的巨大發展潛力,推進農產品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日前,在我省舉辦的“互聯網+農業”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27所高校組建師生實踐服務團隊,與55個農業高標准示范基地對接,有效滿足了農民在創業中對新技術的需求。
為大力推進我省農民創新創業工作,今年7月,我省制定出臺了農民創業三年行動方案。力爭到2018年年末,全省農民創業實現“五個1”目標,即創建10個農民創業示范縣、100個農民創業示范園區、1000個農民創業示范基地,培育1萬名農民創業典型,農民創業人數達到100萬人。同時,形成一批農民創業支持政策、搭建一批創業平臺、培育一批創業帶頭人、樹立一批創業典型、構建一套公共服務體系。農民創新創業的活力被進一步激發,民生改善、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和諧穩定的新動能正在不斷孕育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