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5日訊 (記者 莊園 孫英鑫)15日,金秋走龍江媒體采訪團走進海林開發區新民猴頭產業園,這裡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猴頭菇生產加工基地,目前已擁有食用菌產品加工企業40家,並逐漸實現線上線下的多渠道銷售。
工人在大棚內采摘猴頭菇。東北網記者 孫英鑫 攝
菌棚內培育的猴頭菇。東北網記者 孫英鑫 攝
猴頭菇蒸汽滅菌車間。東北網記者 孫英鑫 攝
海林是“中國猴頭菇之鄉”。為實現猴頭菇精深加工破題,2015年,通過招商引資引入猴頭菇原漿暨飲品加工項目,項目達產後,可年加工鮮猴頭菇400噸,可生產猴頭菇原漿300噸,猴頭菇飲料1000噸,可實現總產值2000萬元,實現純利潤500萬元,實現稅金200萬元。項目二期還將開發猴頭菇口服液、猴頭菇多糖、猴頭菇乾片及膠囊和面膜等產品。
據悉,為推動海林市猴頭菇產業實現全面提檔昇級,按照“三區一基地”即高新技術新品種示范區、全省城鄉統籌樣板區、全產業鏈拓展區和現代農業產業綜合示范基地的發展定位,該市全力打造了海林市新民河猴頭菇產業帶。
海林鎮黨委副書記於蕾蕾向記者介紹到,截止目前,已建成菇棚4000棟,年猴頭菇生產總量8000萬袋、鮮品產量4萬噸;建成標准化菌包廠5個,其中,日生產能力12萬袋的菌包廠1個;組建合作社4個,吸納會員400戶;扶持培育食用菌加工企業20家。建立“農品天下”、“遵義指南針”和“悅來頤和”等電商平臺6家;已注冊“北味”、“雪之香”、“雪鄉第一村”、“森潔”四個商標;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和綠色食品認證。
當地合作社村民石先生表示,2009年開始種植猴頭菇,近幾年加入合作社後種植成本降低、年收益增長的同時,銷路也廣了,使猴頭菇種植規做到了模化規范化的生產。
據了解,下一步,海林市將圍繞猴頭菇產業科技研發、精深加工、電子商務、冷鏈物流、菇菌文化博覽、循環經濟發展等項目,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民+社會資本”互惠共贏發展模式,構築栽培標准化、生產周年化、功能多元化、質量安全化、品牌知名化的猴頭菇全產業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