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17日訊 記者從省氣象局了解到,今年前9個月,我省人工影響天氣地面作業規模位居全國首位,並被中國氣象局列為全國人工影響天氣綜合安全管理試點省份。隨著全省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現代化水平和質量效益不斷提高,預計到2020年,全省人工增雨(雪)能力將達到48億噸以上,人工防雹面積達10萬平方公裡以上,在糧食生產、森林防火和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當前,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在抗旱減災中是最經濟的技術選擇,在防雹減災中是唯一的技術手段,在森林草原防撲火中是『一招制勝』的『殺手?』。我省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努力提高現代化水平和質量效益,不斷提昇作業科學化、規范化和常態化水平,在服務重大社會活動和經濟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省擁有高炮849門、火箭488部、車載式多普勒雙偏振天氣雷達1部,所有13個市(地)和8個農墾管理局所轄173個縣(農場)都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擁有基層作業人員4000餘人,地面作業規模居全國首位;自行研制了新型拖曳式發射器,省財政廳和農墾總局出資購買了1架運-12型人工增雨飛機,每年還租用1架飛機開展增雨作業。2016年,我省被中國氣象局列為全國人工影響天氣綜合安全管理試點省份。今年以來,我省還首次運用人工影響天氣應急機動作業隊伍開展增雨作業。目前已組建了哈爾濱、佳木斯、綏化、大興安嶺、伊春、雞西和大慶7個市(地、區)7支機動作業隊伍,每支隊伍配備1個車載小型雷達和6部火箭發射車,按照省級統一指揮開展靈活機動作業,進一步提昇了原有雷達探測盲區人影指揮能力和人影作業的時效性、准確性,並與分布於全省的849門增雨高炮、446部火箭、2架增雨飛機、1部車載式多普勒雙偏振天氣雷達等組成了種類齊全、功能完備的人工增雨作業保障體系。下一階段,根據全省人工影響天氣事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目標,力爭實現到2020年,全省人工增雨(雪)能力達到48億噸以上,人工防雹面積達10萬平方公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