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金秋走龍江 秸稈變廢為寶 泉林循環經濟模式綜合效益顯著
2016-10-17 13:08:17 來源:東北網  作者:陳顯春 許俊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7日訊(記者 陳顯春 許俊鵬)17日上午,媒體金秋走龍江集中采訪活動走進佳木斯市黑龍江泉林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采訪,該公司利用秸稈造紙、造肥把秸稈變廢為寶,形成泉林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模式,社會、環保、經濟等綜合效益顯著。

黑龍江泉林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生產副總經理張宏纔向記者介紹該公司循環經濟模式。東北網記者 許俊鵬 攝

黑龍江泉林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循環經濟模式圖。東北網記者 許俊鵬 攝

泉林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廠區內秸稈臨時堆放處。東北網記者 許俊鵬 攝

泉林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生產出來的貴族肥料——黃腐酸有機肥料。東北網記者 許俊鵬 攝

  據該公司生產副總經理張宏纔介紹,公司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將秸稈纖維素用於生產本色秸稈漿,進而加工制造本色文化紙、本色生活用紙、本色食品包裝盒(紙)等本色系列紙品;將秸稈木質素用於制造黃腐酸肥料,將制漿工序前篩除的秸稈葉、節、穗等雜質,用於制造植物生長基質。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水集中治理後回用於生產或農業灌溉,實現生產過程污染物資源化,形成了以秸稈資源高值化深度利用為核心的新型工農業循環經濟模式。


 

泉林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可降解的紙殼制品。東北網記者 許俊鵬 攝

生產車間內,工人在緊張工作。東北網記者 許俊鵬 攝

小包裝面巾紙生產的最後一道工序——檢驗裝箱。東北網記者 許俊鵬 攝

  “泉林模式”實現了秸稈利用的綜合效益,從社會效益方面,可使大量秸稈免於焚燒,有效解決了秸稈處理難的問題。同時減少了空氣污染,防止霧霾生成;秸稈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黃腐酸有機肥,有效控並能夠有效直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增強作物抗逆性,真正的做到保護黑土地。從環境效益方面,該公司年生產140萬噸秸稈本色漿,相當於節約50萬畝森林樹木免遭砍伐,從而保護森林植被;施用黃腐酸,可減少20%化肥用量,減少煤耗和CO2排放量;可有效控制污水產生,降低COD排放,保護生態環境,營造碧水藍天。經濟效益方面,解決當地就業,增加稅收。黑龍江泉林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可直接解決就業8300人。項目投產後,年創造稅收11.5億元。年利用400萬噸秸稈,按最低保護價500元/噸計算,年為農民增收20億元。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金秋走龍江—中省直主要媒體集中采訪報道活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