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8日訊 近日,記者在樺川縣農業局了解到,今年10月過後出現的低溫、降雨天氣導致全縣秋收比往年要晚一周左右時間。為搶抓秋收,目前全縣24家農機合作社的4000多臺收割機全部滿負荷運作,力爭在霜凍之前全面完成秋收工作。
樺川縣農業局副局長徐金友說:“樺川縣今年的秋收准備工作做得十分充分,在9月中旬全縣農機具都已檢修完畢備戰秋收。受天氣條件影響今年秋收開始時間比往年晚。現在農民的秋收熱情都很高,幾乎都在田裡乾活,飯菜都是送到地裡。歇人不歇機。收割機不能停,預計22號左右全面收完。”
記者在樺川縣星火鄉五良純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稻田裡看到,田野裡只有幾臺收割機在穿梭忙碌,和想象中農民秋收時熱火朝天喧鬧的景象相去甚遠。幾臺收割機快速將稻子吞下,再用強大的風力把稻稈、稻葉從尾部吹出。收割機在田地裡來回走幾趟之後,早在稻田裡等候的運輸車就堆滿了金黃飽滿的稻子。
收割機駕駛員劉玉海是梨豐鄉黎明村的農民,他家距離作業地50多公裡。他講現在自己種地已經不賺錢了,他把家裡的地都包了出去,到這個合作社打工當水田管理員,包吃包住一年能掙4萬元。“現在我們全社的人都忙秋收,每天等著露水和霧氣散了就開始乾活。”記者問他每天這麼高強度的連續作業累不累,劉玉海笑著說:“累啥啊,我高興還來不及呢,每年最盼望的就是這個時候,把糧打下來就能換錢了,再苦再累都值得啊。”
五良純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付延飛這樣解釋田地機多人少的原因:“機械化作業省時、省力、省錢,收割機收每公頃地的費用是1400塊錢左右,而人工要3000元至4000元的費用,而且機器的效率是人工無法比的。從土地脫開身子的農民還可以用這時間外出打工賺錢,一舉多得。現在社裡15臺收割機全部‘披掛上陣’,加班加點地搶收,希望在22號霜降之前完成秋收。”
付延飛拿出了縣農機推廣中心聯合縣農產品質量監測中心的測產數據,每公頃產5000公斤!比去年提高20%。至於銷售,合作社不同於常態,收獲後不賣糧,因為他們種植的150公頃水稻中有一半早簽了訂單。“訂單全部兌現後再研究其他的,銷售我們不愁的。”付延飛說。